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纪》杂志 | 忆费孝通先生指导江村社会调查

2023-03-12 18: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徐文初 世纪杂志

忆费孝通先生

指导江村社会调查

徐文初 苏州市吴江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

20世纪90年代,遵照费孝通先生的建议,吴江市(今苏州市吴江区)建立“江村研究中心”,将费孝通“志在富民”的学术思想与江村调查的实践成果作为主要研究任务。1993年为纪念费孝通首访江村60年,根据费老的意见,研究中心由吴江市政协牵头,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项目”之一的“江村—江镇(庙港发展的脚步)”作为第一个研究课题,研究领域涵盖江村经济60年的发展成就及其经验,围绕江村延伸至江镇这一主题,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课题研究。

图 |费孝通在家乡吴江留影

1

费老连夜审阅课题组计划书

吴江是费孝通的出生地,也是他两次学术生命的起点,一生中他以“江村—小城镇—中小城市—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区域中心”为主线,先后26次访问江村,同时走向全国各地考察探析,求索出一条科学地研究中国社会的道路。1993年确定研究课题时,正是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问题”后,继而将重心转向区域经济,全国已经全面推进与落实小城镇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期间,因此研究工作始终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同步进行。

1993年3月,课题组正式成立,全组12名成员选自市人大办公室、政策研究中心、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人事局、教育局等市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均为与研究项目对口的专业人士,除集体活动统一安排时间外,全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访谈或撰写文稿。

同年10月14日,费孝通回家乡第16次访问江村,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带着他主持的“第四届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研讨会”的代表一行47人前来的,在实地考察“江村”风貌,参观村容走访农户后,还到盛泽镇考察了吴江新民丝织总厂。

费老女儿费宗惠在回忆中曾说过,费老从70岁以后的第二次学术生命开始,最关心的是中国如何富,老百姓如何富,一年365天,他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外面跑。女婿张荣华从此一直陪伴在费老身边,当他的秘书,同时照顾日常生活,这次到访吴江也紧随其后,不离左右。研讨会活动安排得十分紧凑,奔走一天回到吴江宾馆,女婿准备照料费老尽早睡觉,孰料费老突然问道,不是说吴江项目课题组已经有个计划书,联系过吗?其实女婿到达吴江便拿到了计划书,本想往后压一压再处理,没想到老人家这么繁忙还挂在心上,只得拿了出来。

第二天,课题组听取了费老女婿传达的意见。费老审核后充分肯定课题组的工作方向,提议把江村乃至江镇研究的视角扩展到整个吴江小城镇研究,把它放到区域环境中去研究。课题组成员深受鼓舞,开拓了视野,完成研究任务的底气也更足了,只是大家并不知道费老是不顾疲劳熬夜审阅这份课题计划的。

“江村—江镇”首个研究课题共5个专题,其一为经济基础,内分农业、工业和商业等3类;二是社会环境,内分城建、文化和卫生等3类;三是社会生活,内分婚姻和生活2类;四是社会机制,内分组织和法治2类;五是社会传承,内分人才和教育2类。得到费老的首肯后,课题组成员满怀信心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立即投入课题研究工作。

在组建课题研究组时,我有幸被入选,给予我“江村经济”后续研究极其难得的机会。我长期在吴江区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对全区文化事业的历史和现状比较熟悉;更奇巧的是1955年我曾担任开弦弓(“江村”是开弦弓村后来的学名)乡中心小学校长,在这个村子居住过,民情有所了解,因此我对接受的这项任务越发增添了浓厚的兴趣。

1993年11月开始,我做研究工作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秉承费老坚持“田野作业”的优秀传统,下乡去江村做实地调查。吴江去江村,原本需要先乘汽车到震泽镇,而后坐“航船”2小时才能抵达,此时已筑公路,只要一个小时左右,方便多了。下乡那天我先到庙港乡政府,向文化站长了解全乡文化的发展情况,调阅与此相关的档案资料,傍晚才赶往江村,夜宿村西的金峰丝织厂招待所。

我是1956年离开江村的,之后因工作多次调动无缘重踏江村,相隔近40年了,住进规模宏伟的现代化丝织厂惊喜参半,乡镇工业的发展规模与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速度,在这里可见其一斑,而江村经济这些年越来越加速的前进步伐亦可想而知了。

翌日上午,我先去江村村委会办公室向村委领导说明自己的工作任务,听取他们有关情况的介绍。之后,我按照预定的调查提纲,串村走访,以采访知情人、实地观察、小型座谈等形式,采集我所需要的江村文化现象的第一手资料。

这一次江村之行之后,我又多次下乡到包括江村在内的村镇作乡土文化访谈,调查其文化活动的变迁及其社会影响,边调查边研究边撰文,直至两年后完成我所负责的课题文稿,约2万余字。

2

费老回吴江调研期间抽暇

与课题组成员座谈交流

对于1993年启动的第一个“江村—江镇”的课题研究,费老一直非常看重,对后起的学术研究本土年轻群体寄予殷切期望,始终关注着研究的进展状况,在返乡调查时每一次都不忘记抽暇接见课题组成员,两年内连续见面2次。

1995年5月15日,费老回到吴江调研(后称“十八访”)。费老考察了20家台湾的工业公司来吴江落户的进展情况,应邀参加双方的签约仪式,对家乡引进高科技产业十分赞赏。到“江村”跟踪访问时,饶有兴趣地参观村容村貌,走到新建的小学和农贸市场处,他惊异地感叹道,“这里原来是一片桑地,现在变得我都不认识了!”对“江村”的新发展表示极大欣慰。费老还到震泽镇调研经济发展迟缓,排名位置往后挪的问题,为镇领导班子出点子指路子,要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图 |1995年5月,费孝通与课题组成员合影留念(后排左二为作者)

费老的行程一直交由女婿做好安排的,出发前费老特地交代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看看吴江课题组人员。按照既定的程序,费老准时在17日下午与课题组全体人员见面。

对于费老的第一次接见,课题组格外重视,大家一起提前到宾馆等候,每个人的心情都非常激动,却又按捺不住忐忑不安。终于,费老由女婿陪同踏进了接见大厅,一见面他就微笑着连声说好、好、好,用夹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亲切鼓励道:“当年我作《江村经济》的时候,只有25岁,是独立作战。你们现在都30多岁了,条件比我好,应该比我做得好。要敢于挑战,不要自卑,不要钻牛角尖,也不要有学术方面的派别门户之见,只要实事求是,未来是属于你们的。”见费老如此亲近,大家也就无拘无束地交谈起来,座谈结束时,费老和每一个成员都单独合影留念。

在这次座谈会上,费老还不知疲倦地讲苏南的乡镇工业和北方的乡镇工业,讲他早年的社会调查和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的“行行重行行”到“江村—江镇(庙港发展的脚步)”课题组的社会调查,就像和家人谈家常一样,面对面没有丝毫距离,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句句入耳入心,受益匪浅。这一年,费老已年届86高龄,其乡情之笃厚感人肺腑。

1996年4月4日,费老第19次访问江村。这一次的行程共4天,费老是这么安排的:4月4日访问“江村”,了解太湖开发新构想;5至6日,视察七都、八都和青云三个新兴集镇如何做好水上文章;7日上午接见课题组成员,下午接见民盟吴江市支部成员。从中不难看出,费老把每一天要做的事情都是安排得满满的,这仅仅是大家能看得到的;另有鲜为人知的是,每次下乡调查回到住处,无论有多晚,费老都要把一天看到的东西一一记下来,进行分析、总结,他常对女婿说:“看事情要细一点,实一点,这样,分析起来就能准一点。”

就是在这么繁忙的工作中,费老不惜抽出半天时间又一次在吴江宾馆接见课题组成员。

接见前,费老已经用两天的余暇时间审阅了课题组呈报的结项报告,圏阅时把一些错字、漏字都改正过来了。接见时,费老对课题研究成果已了然于胸,于是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谈这些年来在不同区域对中国社会发展中表现的不同模式广泛调查的见闻,谈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谈中国社会的动力问题等等。他像一位认真和蔼的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说的都是掏心窝的话儿。当课题组提出能不能为《江村—江镇(庙港发展的脚步)》题写书名时,费老毫不犹豫地连声应答,然后欣然挥毫写下了“江村—江镇”四个大字。最后,他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目送大家离开会场。

图 |1995年5月,费孝通接见作者

3

课题组成果在吴江“费孝通教授学术活动

六十周年研讨会暨欢聚会”上首发

同年夏季,“八五”规划课题研究工作全部结束,研究成果汇编成册报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评审。汇编分总论、分论和附录三个部分,共30万字。这是以《江村经济》为范本进行的追踪研究,时间上从新中国成立前延伸至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空间上从“江村”扩大到“江镇”,勾画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线索,是对费老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的全面发挥,把“窗口”开得更大一些,为国内外人士了解中国国情塑造了活模型。省社科院审核后,于3月20日签发《“江村—江镇”(庙港发展的脚步)》课题研究鉴定意见,肯定这项研究是成功的,达到了立项时确定的目标。9月,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谨以此书作为向纪念“江村调查”60周年的献礼。

同年10月19日,费老二十访江村后,出席在吴江宾馆举行的“费孝通教授学术活动六十周年研讨会暨欢聚会”,与会代表有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石孙等在内的来自国内外的各级领导、嘉宾及学者共200余人。会议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主持,费老围绕自己从事学术活动60周年作了中心发言。《“江村—江镇”(庙港发展的脚步)》一书也在会上首发,费老一边举起此书,一边赞扬课题组成员勇于挑战,在干中学、学中干,如期完成任务,取得圆满成果,与会人员报以热烈掌声表示敬意。应邀参加会议的课题组成员个个激动不已,为受到费老的褒奖而感到无比荣耀。我也庆幸自己有缘第二次相约江村,能为《江村经济》后续研究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我一生经历中它成为永不忘怀的一份珍贵记忆。

END

原文刊于《世纪》2023年第1期

责任编辑 | 周峥嵘

新媒体编辑 | 杨之立

编辑助理 | 尹佳佳

原标题:《《世纪》杂志 |忆费孝通先生指导江村社会调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