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市长访谈录|对话合肥市长罗云峰:打造安徽的核心增长极和长三角的新引擎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2023-03-11 06:4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访谈摘要】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

►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东接长三角经济体、协同打造“一极三地一区”,西接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打造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正加速成为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战略链接。

►去年,合肥市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元,增速在长三角8个万亿城市中并列第1,规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增速居全国万亿城市前列。

►近年来,合肥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达11.2%,居万亿城市前3;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11位。

►五年来,合肥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54%,增幅均居长三角万亿城市首位。

►目前,合肥市量子领域企业数、专利量均居全国城市第1,空天信息企业覆盖产业链主要环节,智能语音技术保持世界领先。

►我们发挥战略链接作用,将切实扛起省会担当,带动合肥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辐射皖北城市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安徽省核心增长极和长三角发展新引擎,让区域协调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在长三角地区,合肥原来是一个并未受太多关注的城市,但套用一句俗点的话来说,她默默努力,然后惊艳了所有人。第二个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批首挂国家实验室、首个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量子技术”高地、2022年平均每天诞生5家高新企业……

如今,以“黑马”之姿迈进“万亿俱乐部”的合肥,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科创之城”。

2022年12月30日,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3年发展任务。新的一年里,打造“世界量子中心”被列入任务清单。为什么是合肥?在市长罗云峰看来,像合肥这样的城市,自然资源禀赋不足、“家底”不厚,谋求城市发展只能靠科技创新。

据最新一期国际前沿科技咨询机构发布的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在量子信息这一“硬核”科技领域中,排名前五的城市(群)分别是纽约、合肥、伦敦、北京和旧金山。而在量子信息领域企业排名中,我国共有3家企业入围前20强,均为合肥企业。

事实上,2022年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突破56%、增长贡献率高达78%,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2年8月7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金融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合肥金融广场的一期建筑楼宇。   视觉中国 图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3周年,还恰逢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安徽“轮值年”。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人民网刊发署名文章《主动靠上去 积极融进去 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展现安徽更大作为》,明确提出安徽要发挥内陆腹地广阔优势,协同沪苏浙共同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对此,罗云峰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合肥将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战略区位优势,更加有效联动区域协调发展,奋力在全省“打头阵、挑重担、当主力、作贡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有幸承担多项国家重任

澎湃新闻: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且具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该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罗云峰: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报告》就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部署安排,我听了之后,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对于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且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合肥而言,要在其中发挥更大的“桥梁纽带”作用。

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东接长三角经济体、协同打造“一极三地一区”,西接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打造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正加速成为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战略链接。

我们有幸承担多项国家重任,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任务赋予合肥,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基地、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等重大生产力布局合肥,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等国字号平台落地合肥。我们还是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西向接壤大别山革命老区,南北链接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区,承担辐射周边地区转型升级、振兴发展的重要职责。

2023年2月17日,高铁合肥新西站的配套路网项目——蜀山区清溪路高架桥正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日完工。  视觉中国 图

在科创协同“共进”中增强创新动能

澎湃新闻:合肥是全国经济30强城市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之一,经济增速也在长三角8个万亿城市中名列前茅。从“旁听生”到“优等生”,作为市长,您如何总结合肥走过的这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罗云峰:近年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合肥实现了自身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同频共振、携手共进。去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元,增速在长三角8个万亿城市中并列第1,规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增速居全国万亿城市前列。归纳起来,合肥在四个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一是在科创协同“共进”中增强创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合肥坚持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与上海张江深化“两心”同创,协同建设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集群,聚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携手打造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我们与长三角8城市共建G60科创走廊,与沪宁杭嘉共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大院大所共建37家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前沿科技“沿途下蛋”,推进科创成果转化应用。去年,合肥与沪苏浙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6倍,总量突破220亿元。五年来,稳态强磁场、九章计算等6项科技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发明专利量年均增长26%,入列国家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市,创新实力跃居2022全球“科研城市”第16位、前进11位。

二是在产业协同“共兴”中实现能级跃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决定着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一定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我们深度融入长三角现代产业体系,联动长三角万亿城市,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入选国家首批战新产业集群。我们携手共建物联网、生物医药等8个合作示范园区,牵头组建新能源汽车、先进计算、环境等3个产业联盟。五年来,合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7%。“大力培育发展战新产业”连续5年,工业稳增长、转型升级和产业数字化先后3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近年来,合肥规上工业平均增速达11.2%,居万亿城市前3;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位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11位。

三是在枢纽平台“共联”中畅通要素流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我们聚力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共建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共同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陆港群,新桥机场跻身区域空港枢纽,合肥陆港成为长三角唯一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通达亚欧18个国家、近5年开行量年均增长56%。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合肥高铁里程和密度居长三角主要城市首位(里程524公里、密度458公里/万平方公里),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中部省会城市和合肥都市圈城市实现1至2小时通勤。五年来,合肥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增速始终保持长三角万亿城市前2位。

四是在公共服务“共享”中提升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我们拉高标杆,等高对接长三角,深入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84%以上,低保、救助等保障标准达到长三角中上游水平。我们积极导入长三角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与上海共建儿童、创伤、中医等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创新平台,养老服务质量监测满意度全国第1,多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我们对标对表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频证照跨区互认,与长三角城市实现138个政务事项全域通办,与合肥都市圈城市实现280多个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五年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54%,增幅均居长三角万亿城市首位。2022年合肥综合信用指数全国第1,“网上政务服务”连续4年居全国前列,政府透明度全国第5,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十强。

2022年9月14日,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中铁四局物资公司,利用智慧仓储平台对钢材货物进行调度装运。 视觉中国 图

“奋力扬长补短追赶”

澎湃新闻:长三角区域一直是改革开放前沿,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责无旁贷。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合肥市该如何实现科技协同创新、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罗云峰:下一步,合肥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奋力扬长补短追赶,用更多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一是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携手共建现代流通体系。我们将聚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织密区域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大物流体系建设,持续提升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功能,放大世界制造业大会、集成电路大会等展会溢出效应,加快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更好链接长三角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推动要素资源畅通流动、优化配置。

二是更好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携手共建科技创新体系。我们将牢牢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广泛链接高端创新资源,深入推进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服务保障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建设,携手打造G60科创走廊、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高标准建设科大硅谷,联手开展量子科技、聚变能源、空天信息等前沿领域协同攻关,促进应用场景创新在更多城市落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三是着力打造战新产业集群,携手共建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将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全力推进三次产业提质扩量增效,积极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短板产业补链,新型显示、光伏太阳能等优势产业延链,家用电器、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升链,新能源汽车、空天信息等新兴产业建链,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聚力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2023年1月5日,合肥,肥东县桥头集镇某农业科技示范园自动化温控大棚里,工人们在给小番茄疏枝。  视觉中国 图

四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携手共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我们将聚焦民生福祉,更大力度引进长三角医疗、教育、文旅等优质资源,全面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我们将切实扛起省会责任,带动合肥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辐射皖北城市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安徽省核心增长极和长三角发展新引擎,让区域协调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