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见她者:一周城市生活

刘懿琛 齐丽霞 王越洲 静雯 陈鑫培 李嘉源
2023-03-10 15:55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现今,有关女性困境的话题受到更多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聆听不同女性的声音。在十二年前,有一位基层流动女工,她和姐妹们共同创办公益机构,通过开展写作、摄影、舞蹈等艺术活动,帮助基层流动女性群体找到了自我表达的途径。

本周我们邀请了木兰社区活动中心的发起人齐丽霞,带我们走进“木兰花的一生”——一个以基层女性真实生命历程为基础创作的游戏剧场。创作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参与互动,让更多人关注到基层流动女性面临的现实困境,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

(本期主持:刘懿琛)

近期回顾

看见彼此,是改变的开始

2023年2月,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在北京举办了三场“木兰花的一生”游戏剧场活动。虽然之前已经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开展过十几场活动,但热度仍旧不减。2月5日的两场活动最多可以容纳44人参与,实际报名人数却多达128人,大家都通过电邮发来简历,有些朋友甚至愿意以候补名额参与下一场活动,这样火爆的场景,让我感到兴奋和雀跃。

游戏剧场活动现场

创作“木兰花的一生”游戏剧场并非一时兴起,它源于木兰花开社工中心多年的工作经验累积,更是在木兰花开开办的十多年以来,所有参与者共同创造的作品——木兰姐妹写作营的文集、口述故事项目产生的28本口述史、木兰三期摄影小组的35本摄影集等,都是游戏剧场的创作蓝本。

参观木兰姐妹的摄影作品

自创立以来,木兰通过举办舞台剧、摄影班、写作班等多种形式文化活动,为基层流动女性提供学习和交流的空间,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创办“木兰花的一生”游戏剧场,是希望参与者能有更深入的体验,能够沉浸式地感受基层流动女性的人生故事。木兰团队中的游戏策划人郎佳静,有戏剧创作经验的张竞文,加上一直与木兰合作的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赵志勇,共同组成了一个小团队,经过多轮讨论,决定依据木兰十多年来收集的口述史素材为基础,梳理出基层流动女性在生命历程中面临的重要关卡,完成游戏剧场的初步设计。之后,我们组织了木兰花开的志愿者团队进行体验,对不同环节做出评价和反馈,经过不断的打磨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更为生动、具体的游戏剧场。

参与者抽取选项卡

“木兰花的一生”的参与过程,是先由“玩家”抽取⼀张出生身份卡,把自己代入基层流动⼥性的角色,接下来在面对接受教育、参加⼯作、婚姻和⽣育等游戏关卡时,依靠自⼰的判断和选择做出决定,最终形成⼀份专属的“⼈⽣报告”。整个游戏流程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更看重游戏之后的复盘环节。

游戏剧场的创作团队会与“玩家”们开展对话,了解他们对于游戏剧场的真实体验和感悟。游戏参与者有的从游戏设计角度进行提问或者给出建议,有的表达个人感受,也有的想要了解基层流动女性生活现状,甚至想要加入木兰团队。

创作团队与参与者开展对谈

“木兰花为什么在婚姻中,除了相亲和远嫁,没有别的选项呢?”好几场都有“玩家”提出这样的疑问。

“我们只知道自己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却无法知道另一个选择将导向怎样的未来。这段录音让我在一瞬间理解,游戏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尽管成长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却曾经面临多么相似的纠结。”一位参与的玩家曾这样说。

“很喜欢这个游戏,把基层女性所处的结构性困境,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出来。有一位参与者发出疑问,这样的游戏和展览到底有什么意义?或许少数人的生活,能够被看见、被体验、被理解就已经很好了吧,这是改变的开始。”玩家小王通过朋友圈发布了这样的感想。

参与者模拟工厂工作环节

游戏剧场的大多数参与者都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女性占比95%,她们都很关注社会基层群体,关注社会公平,关注女性议题。参与者的反馈帮助我们对游戏剧场的环节进行调整和完善,也能引导大家对一些社会现象展开反思。

比如在一场活动中,现场有一位朋友分享自己雇佣家政工的经历,说他在找家政工的时候,会避免选择来自东北、河南的家政工。在一些家政公司的招聘里,也经常可看到“河南、东北人无缘”的字眼。这是出于一种对河南的家政姐妹做饭不精致,东北的家政姐妹大嗓门、容易和雇主起冲突的刻板印象,是应该被及时纠正和反思的。

还有一位四五十岁的男性玩家,认为我们游戏剧场里的剧情设计缺乏正能量,只是反映了少部分人的遭遇和困境。他说自己身边的女性比如他的姐妹、他的妻子,在照顾家庭和老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幸福。这也引发了现场更加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他所判断的婚姻生活是否幸福,没有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也有人想要了解他作为男性在游戏环节中体验到女性的处境时有怎样的感受。

这也让我开始反思,或许我们应该邀请更多的男性参与游戏剧场,让男性能看到女性的真实境遇,促进两性之间的对话。通过交换立场增进彼此理解,从微观层面改善家庭关系,才有可能改变社会对婚姻关系的认知。

活动参与者分享感受

木兰花开创办已十三年,这些年来,基层流动女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显著改善。首先,姐妹们的教育程度有明显的提升,木兰所接触到的流动女工基本都是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其次,姐妹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生育观念,从前“多子多福”或者“重男轻女”的思想有所改变。

但是,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流动女性就业困难,大多从事着不被看见或重视的服务性质的工作和家务劳动,导致她们在经济上被动,在重大家庭问题的决策上发言没有份量,甚至没有发言权。等孩子到了上学的阶段,往往也是妈妈带着孩子还乡,又会造成新的矛盾和家庭问题。

创作“木兰花的一生”,实质上是希望通过游戏剧场的形式让不同群体能够看到彼此,了解属于不同个体的生命经验,从而尝试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相互体谅,产生尊重。看见,是改变的开始,我们需要这样的机会去“看见”他人,同时也看清自己的处境。

(文/齐丽霞 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创办人;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本周主题推荐

书|性别麻烦

作者朱迪斯·巴特勒认为,性别不应该被解释为一个稳定的身份,或者能导致各式各样行为的代理场所。性别宁可被看作是在时间中缓慢构成的身份,是通过一系列风格化的、重复的行为于外在空间里生成的。

书|好不愤怒

丽贝卡·特雷斯特认为女性的“公平之怒”是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强大力量之一,女性主义不仅仅是理论,更是追求女性解放与平等的政治运动。正如作者强调的:“愤怒是一种联结,帮助女性找到彼此,帮助她们认识到有人与自己一样挣扎、沮丧,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并不疯狂”。

书|开场:女性学者访谈

该书聚集了十一位来自社会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文学等不同领域、不同国别的女性学者,结合她们的个人经历与观点,深入探讨性别研究的发展与转变,同时也让读者能够了解投身学术事业的女性需要面临的困难和现实阻碍。

书|看不见的女性

作者主要从社会对待女性的三个方式:忽视女性身体、性暴力、无薪酬工作,聚焦于性别资料的缺失问题,力图构建女性集体身份认知和性别平权。书中呈现了作者对女性面临的不同处境的思考,发出了女性要求自由、平等、独立和被尊重的声音,让女性能够在面对压迫处境的时候有勇气尝试改变、有胆量选择反抗、有能力追寻平等。

书|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作者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抑止女性写作指南”,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

影|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

这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公路电影,是女性精神解放的完美代表作。两位女主人公露易丝与塞尔玛,在一段充满未知的逃亡之旅中展现出了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即使走上穷途末路,仍在茫茫荒原中追逐希望,永不回头。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活动|女性力量周

详情请关注 YOUNG剧场微信公众号

上海·活动|对望——纪录片女性力量的生根发芽

详情请关注 我们纪录WOMEN DOCU微信公众号

上海·活动|城市漫游系列活动

详情请关注 艺仓美术馆MAM微信公众号

上海·活动|音声疗愈&直觉涂鸦疗愈活动

详情请关注 艺仓美术馆MAM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会|以木换木 LEAP×假杂志SeP上海春日分享会

详情请关注 艺术界LEAP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面上有光》潮流书法互动展

详情请关注 乐游上海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拍照的人

详情请关注 ZiWU誌屋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心心相印

详情请关注 刺鸟栖息地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关系

详情请关注 山隐 ART微信公众号

北京·分享会|一场关于“无题” 摄影的OpenMic

详情请关注 五月麦地RyeWave微信公众号

北京·分享会|《使者的云》

详情请关注 回声Reverb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彼时红颜:19世纪中国女性影像收藏展

详情请关注 藏书报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巨浪与余音——张蔷与绘画群体情况表(1986)

详情请关注 北京中间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天地心音——金日龙作品展

详情请关注 北京壹美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屿”3·8流动女性主题展

详情请关注 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彼此的人生 You See We Feel

详情请关注 丹麦文化中心微信公众号

秦皇岛·实践|草叶之歌——自主连接的实践

详情请关注 孤独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深圳·招募| 如何策划一场“展览的展览”

详情请关注 CABLESPACE微信公众号

深圳·活动握手302十周年系列活动

详情请关注 握手302微信公众号

南京·分享会《铁路与中国转型》主题读书会

详情请关注 拱廊计划 Arcades Project微信公众号

南京·分享会我们塑造城市,城市也塑造我们——李凤群《月下》新书分享会

详情请关注 独立先锋微信公众号

南京·展览|群展“空间通量”(SPATIAL FLUX)

详情请关注 ART404 GALLERY微信公众号

杭州·展览骆伯年摄影特展:最忆是杭州

详情请关注 野木1978微信公众号

福州·展览|女性摄影月群展

详情请关注 照镜子Miroir Project微信公众号

西安·活动|系统生态——西安社区(艺术)实践季

详情请关注 陕西实验艺术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直播|传薪计划——中国建筑口述史实践工作坊

详情请关注 建筑师 The Architect微信公众号

线上对话|在不确定的时代中重新思考摄影作为媒介

详情请关注 北京中间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夏铸九:“作为方法论”的风土遗产保护——重构批判的现代性起点

详情请关注 建筑遗产学刊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放语空——用设计和艺术赋能乡村营造

详情请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