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女性职业的一百万种可能 | 湃客Talk

2023-03-10 07: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这两年,我们不断见证“她力量”的崛起,在不少以往被认为是男性天下的行业中也出现了女性的身影。那些所谓“不适合女性的工作”就真的不适合吗?女性又应该如何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发声?本期《湃客Talk》携手完美(中国),邀请到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女性嘉宾,一起聊一聊“女性职业的一百万种可能”。

(点击收听本期节目)女性职业的一百万种可能 | 湃客Talk
看见“她力量”

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产品经理,加入蓝天救援队,主要还是想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点贡献,再加上我个人也很喜欢户外运动,从小也有一个当兵的梦想。

当时报名参加土耳其地震的救援任务,我第一时间就跟家里和单位报备了。出乎意料的是,我母亲非常赞同,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也非常支持。

在蓝天救援队,女性只占到约十分之一。一般情况下,男性队员对女性队员还是比较保护的,但是救援是非常严肃、非常紧急的,关键的时候不分男女,谁有更多的经验、谁更专业、谁更有能力,那谁就上。

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力量确实比较薄弱,像破拆重型机械的使用、长期的背负等,对于女性队员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是,女性在心理救援、心理辅助、后勤协调、组织策划、抗压能力和耐力等方面,都是很有优势的。

我们支援的城市叫马拉蒂亚,受灾面积非常大,房屋坍塌的情况比较严重。我记得当时站在废墟上的时候,满目疮痍,废墟上有儿童的毛绒玩具,有散落一地的书籍,甚至还有全家福的照片等等。

深夜持续性作业的时候,有一位女性遇难者家属一直在旁边等待,我主动上前把她搂在怀里,她一直在我怀里哭泣,我觉得那个时候国家、语言、宗教信仰的隔阂都不存在了,我只想陪在她身边去安抚她。

土耳其人民对我们非常感恩,我既感受到了骄傲自豪,也有点愧疚。骄傲是因为这次作为中国民间的救援力量能够短时间之内集结那么多的人,参与国际救援,并且平安回来。愧疚的是,我觉得我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总想着是不是再快一点,就能够解救更多的幸存者。

我本人的研究方向是非线性优化方法,源于上世纪50年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推广的优选法,指的是在生产生活中寻找一种最优的方案。举个例子来说,从北京到上海有很多条路,飞机、高铁或自驾在速度和舒适度方面各有不同。无论是选择什么样的方案,它其实都是一个优化的过程。

谈到数学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其实我们和普通人并没多大区别。我小时候和数学结缘,是因为我外公是高中数学老师。他那时辅导我表哥奥数,我就在旁边听着,还老点头,好像听得懂,我家人才慢慢地在这方面培养我。家人也并没有因为我和表哥性别不同而区别对待我们。

数学人也有各种不同的爱好,包括我自己。工作之外,我也喜欢旅行,喜欢看世界,看自然风光,也看人文景观,我觉得这样可以开阔我的眼界和思维。

再比如说,很多小朋友都读过《爱丽丝漫游奇遇记》,它的原作者刘易斯·卡罗尔其实就是一位数学家,包括前不久逝世的数学家王元先生,他的书法按照字(数)来收费,非常厉害。

所以,学数学的人既可以写小说,也可以会书法,甚至也可以会唱歌,希望大家不要对我们有任何的偏见。

我是北师大和UCL(伦敦大学学院)的电影学双硕士,考研到北京第一份工作在华谊兄弟,25岁就成为华谊最年轻的宣传总监,27岁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又和成龙合作出版了他的自传,现在是作家和制片人。

当时我在华谊的时候,因为升迁太快,也带来过一些争议,但跟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还是因为年龄。年轻女孩的职场发展,可能需要多一些时间去证明你的实力。

回想这些年的职场经历,我觉得努力只是这点成绩的一小部分。上野千鹤子曾在东京大学开学典礼上发言说,“你现在之所以觉得努力就会有回报,是因为你一直以来面临的环境,都是有人鼓励你,推动你,拉着你的手,肯定你的点滴进步。”

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对,很感谢每一位曾经给过我机会、推着我往前走的那些前辈们,他们愿意让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机会去尝试和努力。

我原来是一个相对比较保守,有一点慵懒,但也向往自由的人。但在15年前,一次线下沙龙,一位50多岁的姐姐分享了她下半生的精彩,瞬间唤醒了我对梦想的追求。

创业13年,跌跌撞撞,有过很多的困难,有过很多的委屈,也有很多次的迷茫。但当清晨起来的时候,再想想梦想,我还会发现很多种方法去鼓足勇气。

新时代的女性应该拥有经济的独立、思想的独立,可以不用去依附谁,也不用去恐惧什么,在不同的阶段可以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

创业让我活出自我,无论我们年龄多少,无论世界怎样去变化,我们都应该保护好我们的梦想。

女性身份的挑战

“理科是男性的天下”这句话,我本人是不认同的。从古至今理科一直都有女生的参与,而且也留下了一步一步的脚印。

以数学行业为例,古希腊的希帕蒂娅,后人称她是第一位女数学家。现代有更多的女性脱颖而出,比如今年的沃尔夫数学奖,获奖者是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也是国际数学联盟的第一位女主席。所以女性在数学,乃至理科当中从未缺席过,甚至是占到了重要的位置。

曾经有位牛津数学系女生因为高颜值被质疑学历造假,这事我也有所耳闻,其实你要判定一个人学业怎么样,不必着急,可以等几年看她后续发展如何。

仅仅是因为女生长得漂亮,就得出“她应该学习不好”,或者说“理工科不好”的结论,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一个女生,头脑又灵光,长得又漂亮,这难道不应该自豪吗?

其实我本人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质疑,不是因为长得漂亮,而是因为在小学时奥数成绩好,被别人说是抄了男生的试卷,当然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是无中生有。但如果当初被造谣的女孩特别在意,那该造成多大的心理伤害。所以,我认为不应该给女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女生加任何的标签。

影视行业的性别壁垒问题,更具体地讲是男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是全球范围内的问题。

女性影视从业者会想更多的方法去拓宽自己职业的可能性。比如说像妮可·基德曼等几位拿过奥斯卡影后的女演员,就会去自己发掘题材,自己做制片人,自己去搭建团队,找志同道合的演员把项目完成,自己给自己提供工作机会。

国内中年女演员无戏可拍,也是因为有人发声,我们才会去关注。以我个人的观察来看,这个现象是在变好的。掌握了话语权的人,能够选择去发声,让大家注意到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是一个进步了。

另外,在影视行业里,很重要的角色是观众,他们就是想看一个好故事,并不一定要男性主演或女性主演。所以目前,女性题材的项目是非常多的,都在进行当中,只是需要时间。

女性如何在职场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问题,是大家会经常会去讨论的。首先,可能没有完全的平衡。但是家庭的平衡,父母是双向奔赴,才能更容易实现。

另外,女性的择业也很重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并且愿意为这件事情努力,就不会觉得辛苦。

一个职场女性,她愿意去学习,更愿意去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会发现自己和另一半沟通起来也更容易彼此理解和包容。

我儿子今年9岁了,我当下的这份选择,是做一个榜样型的妈妈,而非只做一个陪伴型的妈妈。从孩子整个人生角度来讲,当他每一阶段遇到问题的时候,看到父母非常努力,遇到问题冲向前方而不是退缩,于他而言就非常有榜样的力量。

女性的自我探索,

如何更进一步?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院士提交了一份关于提升女性在科技领域参与度的提案。我想给大家分享其中的数据:

科技界可依次申请优秀青年、杰出青年和院士级别的项目,到2022年女性占比大约分别是20%、10%、6%,逐级递减,比例拦腰对半砍,这对我们科技界的女性发展非常不利。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显而易见,因为参与重大项目评选的女性比例非常低,甚至是没有,女性能够评上高级项目的可能性更低,那又有谁会真正愿意为女性来发声呢?我觉得现状其实是需要改变的。

最近大火的ChatGPT的前身GPT-2,会大概率地把医生、教师这样的职业推测为男性。麦肯锡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曾提及人工智能的性别偏见。人工智能就像新生儿一样,它需要不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有基本的数据,但很多数据本身就是有性别偏见的。

去除人工智能的偏见,一定要有人工的干预在里面,但首先很遗憾,相应的程序员大多数也都是男性。如果能有女性参与其中,这也是女性改变科技界的一种表现形式。

希望女生能够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这些领域发展得更多,那么从小就应该培养她们的自信心,要告诉自己我是能行的,这跟性别没有任何关系。

我曾经看到一个小学开设的劳技课,既有像刺绣、厨艺、插花等生活方面的,也有像航母、无人机等动手能力方面。学校可能会建议女生选择生活类,男生选择动手能力强的,但凭什么认为女生就要去刺绣插花,男生就一定适合无人机?同样的,文理分科也不应该跟性别挂上钩。目前的职业比例多少是受到了周边的影响,应该让大家自由地选择。

希望我们能为女性提供一个更加宽松、自由选择的环境,而不是逼迫她们去想“我是个女生”。为什么没有人问男性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如果到了某一个阶段,再也不问女性这个问题,才是真正能为她们提供宽松环境的时候。

我有一个亲妹妹,比我小8岁,大学毕业后就结婚了,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基本上在做全职家庭主妇。而我是把重点放在独立女性的自我价值开发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于妹妹的人生选择是不认同的——在那么小的年纪就投入到巨大的家庭责任当中,还没有机会找到你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直到2020年初,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两个微信沟通越来越多,我才意识到她后来的人生选择有她的理由,有很深的情感内核。通过跟她的交流,我才慢慢意识到原来对她的不认同和不理解,是我自己的认知浅薄,不应该因为自己选择了一种所谓的独立女性的人生,就不认同别人的选择。

现在大家都在聊女性主义,我觉得从根本上讲,应该希望每一个女性都有选择的自由,你可以去选择自己想做的,不要女性之间还有“我觉得你不够独立”“你觉得我不够柔软、不够顾家”的评判,我觉得女性之间要相互地理解、和解。

【时间轴】

04:41 赴土耳其救援的中国女孩,经历遗憾和感动

11:11 数学界女性学者,学问很深,兴趣也很广

13:38 25岁成为电影公司宣传总监,她是如何办到的

16:33 创业13年,女性能收获什么

19:13 女性加入救援队,会受到优待吗

23:03 牛津数学系女孩被喷“学媛”,漂亮就是错?

31:31 随着学术地位提升,为何女性人数越来越少

31:31 ChatGPT火了,人工智能也学会“性别歧视”?

37:22 中年女演员为自己发声,影视圈性别壁垒如何破除

40:21 一个很俗的问题:女性如何兼顾工作和家庭

43:36 如何为女性创造一个友好的STEM学习环境

49:09 一对姐妹的两种选择:女性要互相理解

在小宇宙·荔枝·喜马拉雅APP,

搜索“湃客 Talk”关注我们 

策划、主播 / 陈玉坤

实习生 / 范漪澜 白丽斐

监制 / 徐婉

运营 / 胡雅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