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青莲衫子藕荷裳”,看江南甪直水乡的妇女服饰
江南水乡妇女自古便有自己流行的服饰。而苏州东部甪直一带的妇女在一代代劳动中,创造发展了包头巾、拼接衫、襡裙、襡腰卷膀、百衲绣花鞋等独特的水乡妇女服饰,成为了典型代表。
叶圣陶先生曾在《藕与莼菜》一文中这样描述:“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姿。”寥寥数语勾画出水乡妇女的服饰与劳动之美。
3月8日,“青莲衫子藕荷裳——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展”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幕。这是该馆“匠艺”系列的第五个特展,展览也是甪直水乡社会生活、民俗情感、民间技艺得以展现的重要媒介。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甪直古名甫里,是江南水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望阳澄湖,南临澄湖、万千湖,西靠独墅湖、金鸡湖,镇内市河与吴淞江、清水江、南塘江、界浦江、大直江相通,素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的美誉。丰富的水系孕育了水乡的特色和富饶,以甪直为代表的苏州(原吴县)东部地区,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开始了水稻的种植。此后数千年,当地居民因地制宜,世世代代耕田种稻,稻作农业逐渐成为其主要的生活来源。
在此背景下,一代代农村妇女在劳动中,创造发展了包头巾、拼接衫、襡裙、襡腰、胸兜、拼裆裤、卷膀、百衲绣花鞋等独特的水乡妇女服饰。这些服饰最初是为了适应田间劳动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水乡女子的聪颖灵巧将这些普普通通的土布衣衫装点得精细多姿。她们梳盘盘头,身着俏丽的拼接衫,下穿襡裙拼裆裤,足蹬一双绣花鞋,从少女到老妇,在光阴流转中演绎着水乡女子平凡又踏实的一生。
苏州水乡妇女服饰分布图
2005年6月,甪直镇文体中心将该服饰命名为“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并成功申报为苏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5月,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凝结着水乡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与造物智慧,是近代甪直镇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缩影,不仅呈现了形式多样的艺术特征,也是甪直水乡民俗文化、民间技艺得以展现的重要媒介。因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常被赞誉为“苏州少数民族服饰”。
此次展览从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什么、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如何诞生的、服饰八大件组成、服饰特点、它与其他水乡妇女服饰的区别六个方面来系统呈现了关于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发展,以此唤起观众的乡土记忆。
服饰八大件
甪直水乡妇女日常穿着的服饰,主要有包头、拼接衫、襡裙、襡腰、胸兜、拼裆裤、卷膀、百衲绣花鞋八大件,此外还包括鬓角兜、长裙、夹袄等。随年龄和季节的不同,产生丰富的变化。按年龄可分为中青年妇女服饰和老年妇女服饰两大类。按季节可分为春秋季服饰、夏季服饰和冬季服饰。举行礼仪活动时,还有专门的甪直水乡妇女礼仪服饰,包括婚礼服和寿衣等。
其中春秋季服饰的特点最为突出,面料多用花布、土布、深浅士林布等,色彩对比鲜明,艳而不俗,几种面料拼接而成的服装剪裁得体,缝工精细,装饰性很强,拼接、滚边、纽绊、带饰、刺绣等装饰工艺很好地显示了服装的风格特征。既可穿用于田间劳作,也可用于“打莲厢”“唱山歌”等文娱活动。
包头
包头
形似等腰梯形,尾部坠着彩色吊穗,女子行动时,吊穗也有节奏地晃动,形成鲜明的装饰效果。包头既具有拢发、抵风、遮阳以及防虫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点缀服饰,美化生活的审美趣味。
胸兜
胸兜
又称“肚兜”,菱形,颈窝处贴边绣花,系一条红带或银链条挂于颈上,左右两角各系带子,在后背打结。盛夏时节,水乡妇女在农闲纳凉时常单穿肚兜,自然率真又大胆活泼。
拼接衫
拼接衫
拼接衫
拼接衫是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八大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被称为“大襟拼接衫”或“接衫”。其拼接之处均为水乡妇女劳作时易磨损的部位,一旦破损,可直接局部更换,代替了传统打补丁的缝补方式,巧妙延长了使用寿命。
襡裙
襡 裙
襡裙由两大块裙片构成,长度齐膝,裙腰两侧收褶,腰头两端加上系带。襡裙不仅使得妇女腰部有支撑力,不受风寒侵袭,细腰宽身的设计更能勾勒出妇女婀娜的身姿。在平畴田野间方便时,亦可起遮羞作用。
襡腰穿腰
襡腰穿腰
襡腰穿腰
襡腰通常由一小一大两层异色棉布拼合而成,两层棉布间藏一口袋,用以放置随身物品或播种所需的种子。襡腰外缘多以异色布条滚边,既作装饰也防止破损。
穿腰又被称为“作腰板”“穿腰板”,两端缝有纽扣可与襡腰连接,由多层布料衲成,质地硬挺,给予腰部撑托之力,减轻妇女们弯腰劳作时的疲惫感。女子们常在穿腰上绣制精致灵动的纹样,以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拼裆裤
拼裆裤
拼裆裤是甪直乃至整个江南地区,民间较为常见的裤装式样之一。裤腰肥大,裤长仅过膝盖,短而窄的裤腿使妇女们在稻田里劳作时活动方便,不被蚊虫叮咬。拼裆裤多由深色布与蓝印花布拼接,不仅延长了拼裆裤的使用寿命,还丰富了整体的视觉效果。
卷膀
卷膀
卷膀普遍用于江南水乡地区的劳动生产之中,上下端用布带裹在腿肚上,可抵御风寒,防止尘土杂草侵入和蚊虫叮咬,避免裤腿沾染泥浆。若下水田劳动,可随即取下,非常方便。
绣花鞋
绣花鞋
绣花鞋
绣花鞋层层衲底,鞋面上刺绣精美的吉祥图案,后跟缝绣花鞋拔。布鞋鞋尖上翘的称为“扳趾头”,多穿用于礼仪活动。鞋尖向前拱出的称为“猪拱头”,多为日常穿着。有趣的是,百衲绣鞋是不分左右的,永远不会穿错。
改革开放前,甪直水乡地区的妇女,每逢农闲季节都留在家里缝制服饰。年轻姑娘常常跟随母亲与邻里乡亲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开始学习针线活。一般来说,姑娘到出嫁之前基本上能独立缝制。千百年来,水乡妇女服饰就通过这样的形式代代相传。
“边角料”的多次利用
劳动妇女们厉行节俭,在裁衣缝绣时也贯彻了物尽其用的造物理念。服饰主体部分,多用大幅完整的面料,剪裁完衣片的边角料用来制作接袖、衣领、包头拼角等小面积部位,既变废为宝,又使服饰主体与局部细节和谐统一。
1984年甪直古镇的清晨 摄影:茹遂初
1984年甪直古镇的清晨 摄影:茹遂初
在形制结构、色彩纹样的表达上,水乡妇女们以亲近、模仿大自然为源,融合自身的认知、情感和经验,使其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她们饱含对生活富裕安乐的美好憧憬,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水乡妇女服饰。
而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生存发展,与甪直的生态环境及生产方式息息相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苏州地区农耕经济逐步转型,城市化发展迅速,民风民俗也随之变化。传承了千百年的水乡妇女服饰的“实用性”逐步淡化,呈现出与现代城市生活不适配的特征。同时,积淀着千百年稻作文化与生活经验的服饰制作工艺也濒临失传。
近年来,苏州吴中区及甪直镇政府围绕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作了大量发掘、抢救、传承、弘扬等工作。如成立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以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为载体每年举办“中国·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文化旅游节”等,但由于生存土壤的缺失,其保护仍然存在着许多丞待解决的问题。
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吴文化博物馆对馆藏的一百余件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进行了系统的清点、分类、登记造册等工作,并采取清洗、修补、除皱等保护措施。其间,走访调查了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传习所等保护展示场所,对甪直非遗工作主要负责人、裁缝师傅及水乡妇女进行口述采访记录,为其保护传承工作留下阶段性的调研成果。
吴中博物馆对馆藏的一百余件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进行了清点、清洗、修补等工作
展览将展至6月11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