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没头脑和不高兴》:毕业创作照样成就经典

傅广超/微信公众号:空藏动漫资料馆
2018-06-27 10:36
来源:空藏动漫资料馆
异次元 >
字号

每年的毕业季不光是各大动画院校师生的狂欢,更是整个中国动画界的盛事——摩肩接踵的展映现场和弹幕横飞的实况直播就是明证。

从学院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动画人更多元的审美、更不拘一格的形式和更紧贴时代脉搏的个性化表达。而优秀的作品多年后依然具有范本价值,成了人们口中的新“经典”,经受了行业磨砺的动画人终会将自己内心的蓬勃生机注入业界。

《小胖妞》,2010年广州美术学院数码系动画专业2006级学生毕业作品,作者何伟峰。

《一指城》,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11级学生毕业作品,作者曹润泽、金泽伟、杨晗。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56年前的一部学生毕业作品——《没头脑和不高兴》。

《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动画系毕业创作

意不意外?这部童年记忆中的经典动画居然是一部毕业作品?

不光作品经典,创作过这部短片的学生后来大多成为了中国动画界的中流砥柱,最有代表性有常光希、王柏荣、张澋源、周克勤、方润南等。56年前,他们还是上海电影学校动画系的学生。

常光希漫画作品《回忆动画经历的“第一次”》

20世纪50年代,中国动画事业已经逐渐发展成熟,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对人才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959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了动画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委派动画导演钱家骏任动画系主任,张松林任副主任,何郁文、吕晋等担任教师。

该校动画系一共办了两期,培养出三十一名毕业生,大部分都分配进入了上海美影厂。1963年7月,因全国院系调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停办,动画系教师也都回到了上海美影厂工作。

钱家骏(1916-2011),动画艺术家、教育家,中国动画教育事业奠基人。代表作品:《农家乐》(导演)《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导演、总设计)《骄傲的将军》(总设计)《古博士的新发现》(导演)《一幅僮锦》(导演)《牧笛》(联合导演)《九色鹿》(联合导演)……

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学制为两年,一共四个学期,教学安排基本是以学期为单位的:第一学期夯实造型、色彩基础;第二学期深入学习各种动画理论和技法;第三学期专攻原画;第四学期完成毕业创作。

和今天的专业本科院校相比,这样的教学节奏似乎是快了些,但因为负责教学的都是理论和技术素养极高的一线动画专家,教学内容直接指向“实战”,课时也能够得到保障,故而教学效率和质量都十分高。学生们在平时的基础课程之余,还可以接触到各类美术、电影及文艺理论相关课程,并且在资深动画师和专业演员的联合指导下学习表演。

1961年,张松林指导1959级学生创作毕业短片《谁的本领大》

和今天学生自主选题、编导、制作毕业作品不同,在当时的有限条件下,动画系的毕业作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创作的——由老师进行选题和编导,学生们负责动画镜头的设计、绘制,美术设计、作曲、摄影等环节则由美影厂的专业创作人员进行配合,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演员也会参与片子的配音工作。如此一来,动画系的毕业创作同时也成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这可以说是“产学相结合”的典范了。

1961年10月,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动画系第一届毕业生在张松林的带领下完成了毕业作品《谁的本领大》。有着十余年动画工作经验的张松林既是学生们的班主任、指导老师,也负责毕业作品实际的编剧、导演工作,这部洋溢着童趣的片子具有极高的完成度,为后来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打下了实践基础,而这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熊南清、孙总青、庄敏瑾等人也成为了日后的著名动画家。

《谁的本领大》(1961)

第二年,张松林决定将作家任溶溶的童话作品《没头脑和不高兴》改编为动画片,并作为1962年的动画系毕业作品推出。

毫无疑问,这部童话作品塑造的两个主角非常成功:“没头脑”做事马马虎虎,常常丢三落四;“不高兴”逆反心理极重,任性而又固执,总是拒绝合作。不用多说,每个人从他们身上都能够看到童年的自己,由他们引发的一系列冲突既妙趣横生又有现实意义,教化意味可能带来的不适感也在读者和观众的一次次会心微笑中得以消解。

基于原作的文本特色,张松林将动画版《没头脑和不高兴》定位为讽刺喜剧,理念上极具现代意识,从叙事手法到视听风格也都显得大胆、活泼,即便今天来看也不过时。

动画片对原作最具有突破性的改编在于:一边让具有上帝视角的讲述者通过旁白推进叙事,一边又让讲述者与角色进行互动,这个讲述者既能够体现作者视角,也能够带入观众视角,一举多得。

原作中将没头脑和不高兴变成大人,引导他们俩成长的是一位仙人。在一部现代题材的动画片中出现古代仙人终究有些不伦不类,也会让影片的节奏显得拖沓,于是,张松林在动画剧本中去掉了“仙人”这个角色,直接通过画外音与角色互动来代替仙人作法的情节。

值得一提的还有配音。担任旁白的是配音艺术家邱岳峰,他那爽朗诙谐又举重若轻的语调极具亲和力,实在是影片的点睛之笔。尚华老爷子也打了回酱油,出演了没几句台词的看门老大爷。为两个主角配音的小朋友虽然在台词表现上差点意思,但是欠标准的普通话和略带含混的发音倒是平添了几分谐趣。
邱岳峰(1922-1980),原上海电影译制厂演员,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配音动画代表作:《渔童》(洋神父)《大闹天宫》(孙悟空)《没头脑和不高兴》(旁白)《狐狸打猎人》(旁白+所有角色)《哪吒闹海》(东海龙王)《阿凡提·种金子》(巴依老爷)……

简练概括的漫画造型几乎是讽刺喜剧的标配,两个主角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方中见圆,角色的性格气质在造型当中显露无疑,也为动画表演设计提供了更多发挥的空间。要说到为《没头脑和不高兴》设计人物造型的大咖更是吓人——王树忱(导演代表作:《过猴山》《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和阿达(导演代表作:《三个和尚》《超级肥皂》《新装的门铃》)。他们二人与詹同合称上海美影厂的“漫画三剑客”,后来詹同也为《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原作绘制了插图。

《没头脑和不高兴》人物造型设计稿 王树忱

阿达笔下的没头脑和不高兴

影片的镜头原动画是由老师按段落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每个人既要在分到的镜头中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又要服从于整体风格。虽然片中的镜头基本是学生们初出茅庐的手笔,但技术上大多很扎实,节奏的掌握也张弛有度,许多镜头放在今天也属于教科书级别。这一方面是学生们功夫到家,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老师们的指导。

除了动画系固定的教师外,美影厂里高水平的动画家也会不定期前往学校授课。《没头脑和不高兴》筹备期间正赶上《大闹天宫》(上集)中期制作刚刚结束,《大闹天宫》的首席原画严定宪便被派往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为正在准备毕业创作的学生们做了为期近一月的辅导,而这批学生毕业后很多位都在《大闹天宫》(下集)中担任了动画师。

1964年5月,《大闹天宫》下集导演组、原动画组合影,图片提供:孙总青。

后排左起:浦家祥(原画)、阎善春(原画)、殷奇美(动画)、屠佳(动画)、许联华(动画)、严定宪(原画)、万籁鸣(导演)、常光希(动画)、孙总青(动画)、王馥美(动画)、袁素琴(动画)、范马迪(动画);前排左起:朱康林(动画)、段浚(原画)、张世明(原画)、周克勤(动画)、唐澄(导演)、林文肖(原画)、康碧梅(动画)、冷美德(动画)

那么,《没头脑和不高兴》这部作品长久的艺术魅力来自哪里呢?孙建江先生在纪念《没头脑和不高兴》原作问世六十周年的文章中总结得非常到位:“在‘没头脑’和‘不高兴’身上,读者看到了童年的自己,看到了自己心底里珍藏的那份嬉戏、顽皮和狂野,看到了那份独属于童年、永远在场的游戏精神。”

2004年,上海美影厂又推出了系列片《新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个版本立足于新时代,对这两个形象进行了新的诠释——他们依旧保留了原有的性格缺点,并以此引发一系列冲突,却总能通过各自的善良、机智化解矛盾,在挫折和逆境中自觉地成长并发现自己和身边朋友的优点。我想,这是对经典作品和经典形象所作的最好的延续和致敬。有趣的是,这部新版作品的导演王柏荣正是当年原版毕设的作者之一。

26集系列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2004),主题立意大有改变,故事情节更加贴近当代儿童生活,制作水准与同时期电视动画相比较高

对于动画人来说,重看《没头脑和不高兴》,也能对今天的教学和创作有些许启发。对此,动画史学者李保传曾有过思考:“‘美术电影’的时代已经过去,数字动画电影的大制作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的困惑在某种意义上又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感觉一切似乎都在重新开始,在模仿中找寻自己的风格道路。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决定艺术作品的人的素质依然是重中之重。”

张松林和他的学生们,照片提供:孙总青。

后排左起:张澋源、常光希、朱康林、范马迪、庄敏瑾、袁素琴

前排左起:范本新、张松林、孙总青

【本文作者傅广超 ,微信公众号:空藏动漫资料馆(kongzang0520)。澎湃新闻经作者授权转载。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空藏动漫资料馆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