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市长访谈录|对话安徽亳州市长:“药都”坐标如何赋能一座城

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2023-03-09 07:02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访谈摘要】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凤玉:

►我们深深感到,亳州拥有现在良好的发展局面,在于我们历届班子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拼命干,干得比别人更多、更实、更拼。

►后疫情时代,亳州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当前,亳州正抢抓中医药发展风口,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以医药为体、贸易为径、文化为媒,赋能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支持亳州建设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有助于加速补齐亳州“药强医弱”短板,推动“北华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有助于实现群众对更高质量医疗的期盼,同时还可以促进长三角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的典范。

►亳州汇聚了169家白酒生产企业,正围绕建设“华夏酒城”目标,发展白酒全产业链,着力做强品牌、做优品质、做精品种,力争到2025年全市白酒企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亳州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界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曾经的长三角“边缘地带”,正成为中原城市群汇入长三角的“桥头堡”。

►沪苏浙树立世界第一的高标准、永葆改革气质的高境界,给我们强烈的思想震撼。通过学习,我们切实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争先意识,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敢想敢干、敢闯敢试,自觉把亳州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发展大格局中去定位。

长三角41座城市里,藏着一座中医药领域的“隐形冠军城市”。

作为“神医”华佗的故里,安徽亳州有着1800多年的中医药种植、加工、贸易历史。中医药不仅是当地富民强市的首位度支柱产业,亦是当地藏富于民、推动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径。近年来,亳州依托道地药材主产区、饮片加工核心区和药材交易集散地的优势,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正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然而,这座建市只有23年的城市也曾一度面临基础差、底子薄、发展靠后的现实情况。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沪苏浙城市对口合作帮扶、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一系列政策落地,亳州迎来了改写命运的历史机遇。建市以来,亳州紧盯中医药等优势产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进入安徽省前八位。

作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最后拼图,皖北地区的发展,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家视野和区域布局之中。外界普遍期待,这座飘着药香的城市能为皖北振兴探索出一剂“良方”。

“药都”是亳州引以为傲的城市坐标。全国人大代表秦凤玉告诉澎湃新闻,借力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建设,以医药为体、贸易为径、文化为媒,赋能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实现群众更高质量的期盼,将成为亳州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沪苏浙干在实处、为企服务的作风,让我们感到比我们精明的人比我们更务实,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秦凤玉表示,要自觉把亳州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发展大格局中去定位,唯有干得比别人更多、更实、更拼,才能赢得先机。

亳州城市新貌。 本文图片均由  亳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拼出来的精彩

澎湃新闻:近年来,亳州在安徽省内、长三角连续实现争先进位,2022年经济总量更是首次跃上两千亿元大关。作为一座建市时间并不长的年轻城市,从曾经全省“碗底”的位置到今天站稳省内中游地位,亳州一直坚持的发展逻辑是什么?

秦凤玉:亳州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3700年前商汤建都于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是安徽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建市后,面对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这个最基本的市情,全市人民不甘落后、咬牙拼搏,奋力追赶、争先进位,经济社会发展每年都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发展实现跨越式增长。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17.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跨越8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8.3%、居全省第1位;经济总量在全国333个市中位次上升66位,在中部地区82个市中上升18位,在长三角40个市中上升5位,在省内16个市中上升2位。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101.5亿元,首次进入全省前八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回首建市23年历程,我们深深感到,亳州拥有现在良好的发展局面,在于我们历届班子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拼命干,干得比别人更多、更实、更拼。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我们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国家战略机遇,结合实际,厘清思路,科学确定的发展定位和着力重点,全面提高参与区域分工和竞争的能力,努力实现“皖北走前列、全省靠前站、全国有位置”。

发挥亳州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做大“药、酒、农、旅”四大传统产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装配式建筑、汽车及装备制造、轻纺服饰等特色产业集群,正全力实施“六一战略”,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华夏酒城、文化旅游强市、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

我们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深化与上海奉贤、江苏连云港、浙江衢州等地合作,打造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和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获批建设中国(安徽)自贸区亳州创新联动区、亳州市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开放合作领域更宽、空间更广。

提升城市能级,增强群众幸福感

澎湃新闻:这些年亳州中医药之都的名号在全国渐响,很多人也因此开始了解亳州。您如何看待中药产业新格局中亳州的形势与机遇?“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又将从何种程度上为亳州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助力赋能?

秦凤玉:作为“中华药都”,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1800年前,神医华佗在这里开辟了中华大地上的第一块药圃。1200年前,《唐·地理志》称这里为“药城县”。明清时期,这里有了“药都”的美名。改革开放以来,亳州市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据统计,2022年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664.1亿元,中药材交易额占全国的50%,全国近2000家中药饮片企业80%以上有亳州药商参股。

中药材专业市场交易现场

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疫情时代,亳州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几年先后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为中医药产业和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疫情之后,人们更加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观念逐渐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养生治未病为中心,对亳州中医药养生产业发展重大利好。目前,“亳州养生”品牌逐渐走向全国,花草茶企业数量、销量均占全国70%以上。

随着各国边境贸易逐渐恢复,中药材进出口开始稳步提升。以亳州为例,2022年,全市中药材产品进出口增长23.5%,其中出口增长20.5%,进口增长40.1%。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中,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医药的突出表现,为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减少了中医药国际化的阻力。比如,亳州济人药业生产的疏风解毒胶囊,连续7次被列为国家新冠感染诊疗方案推荐用药,成为唯一获准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的中药配方颗粒,是英国政府“创新英国”全球第一个立项资助的中药。

当前,亳州正抢抓中医药发展风口,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以医药为体、贸易为径、文化为媒,赋能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首先是产业赋能。加快中药农业现代化,建设“十大皖药”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基地,完善以亳州为主导的大宗道地中药材标准化体系。发展中医药制造业,培育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饮片产业差异化、精深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支持药品品种转移。做大中医药贸易,完善中药材电商交易平台配套设施,支持设立中药材进口口岸、国际陆港、保税仓,发展中药材加工贸易。

其次是科技赋能。设立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强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建设,合作共建安徽中药材种植联合种植中心、中医药健康研究所等,实施中药材交易市场信息化升级工程,着力突破种植、研发、生产、信息化、标准等环节关键“卡脖子”瓶颈制约。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深入挖掘老子、庄子、华佗等健康养生文化内涵,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工程,支持华佗夹脊穴等独特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筹建亳州中医药博物馆、中药饮片传统炮制工艺体验馆,创建中医药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逐步提升社会对中医药理论与保健治疗作用的了解与认同。

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建设当然不能少了人才的支撑。我们落实《亳州市招才引智实施办法》,实施药都“双创”英才计划,引进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使用、流动与服务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澎湃新闻:中药材是亳州的“金字招牌”,但亳州也面临着“药强医弱”的现实情况。该如何依托现有的中药产业基础优势,促进“医”与“药”协同发展。加快填补中医短板,从而提升亳州市民的医疗健康幸福感?

秦凤玉:必须承认,与中药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亳州的中医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其中就包括优质的中医医疗资源。

亳州市户籍人口670万人,全市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万人口中医医师数均居于安徽省后进位次,医疗资源总体供应不足与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并存,群众外出就医人次较多,大病外出就医比例居高不下。

面对这一局面,我们一直在寻求解决之道。2019年5月,长三角一市三省卫生健康部门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合力推进长三角医疗服务均质发展、公共卫生一体化、中医药创新等领域合作。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健康长三角”的发展目标。

此后,亳州主动对接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市领导多次赴上海开展工作,如今已与对口医院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短缺、转外就医多的地区,依托当地现有资源,院地合作、省部共建,实施若干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也带来了《支持亳州建设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的建议》,呼吁相关部门统筹医疗资源区域布局,从保障欠发达地区群众就近便捷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角度出发,根据医疗机构合作对接、地方特色等准备情况,遴选确定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亳州产“疏风解毒胶囊”被列为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用药

支持亳州建设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有助于加速补齐亳州“药强医弱”短板,推动“北华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有助于实现群众对更高质量医疗的期盼,同时还可以促进长三角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的典范。

澎湃新闻:当前,亳州也在聚力建设“华夏酒城”。面对贵酒、川酒、苏酒这样的竞争品牌,亳州该如何引领和加快白酒产业发展,从而提升安徽白酒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话语权?

秦凤玉:亳州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名酒带,是黄淮流域名酒带的核心腹地。“中国原始第一村”尉迟寺史前遗址发现的酒具,证实亳州酿酒历史长达5000年,并将我国酒文化和酿酒业历史向前推进1000年。东汉末年,曹操将“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让古井美酒佳话传颂千年。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聚力做足白酒文章,壮大白酒产业,培育了古井、高炉两大白酒产业集群,汇聚了169家白酒生产企业,2022年规上白酒企业总产值214.4亿元,古井贡酒品牌价值达2270.27亿元、名列中国白酒品牌价值第四、安徽白酒第一。

当前,酒类消费已进入品质消费时代,呈现出向主流品牌、主流产品集中的趋势。亳州市正围绕建设“华夏酒城”目标,发展白酒全产业链,着力做强品牌、做优品质、做精品种,力争到2025年全市白酒企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首先是强化古井集团龙头引领,实施大单品战略,培育10亿级、50亿级超级单品,推进古井智能园项目建设。壮大腰部企业,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品牌+酒庄”等差异化道路,促进技术、工艺、风格、市场营销等转型升级。实施“酒+健康”战略,开发康养保健产品及其他高端功能酒品类。实施白酒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建设优质酿酒、包材基地,延伸商贸、会展、金融、物流等产业,打造白酒全产业链。

其次抓品牌培育,创建优势产区。实施亳州白酒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组建“华夏酒城”建设专家委员会,制定出台产区标准和规则,促进产品品质升级、企业管理升格、产区形象升华,打造中国浓香型白酒优势产区。

我们也同时抓文化传承,提升亳酒内涵。出台《亳州白酒历史文物保护名录》,推进国家级古井白酒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古井酒文化博览园争创国家5A级景区,打造一批酒文化精品,拍好一部亳州白酒文化宣传片,印好一本亳州白酒文化画册,编好一部亳州酒文化典籍,全力营造城市酒文化氛围。

从区域边缘到发展前沿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安徽省级层面赋予亳州的“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该如何发力把亳州打造成一座近悦远来的城市?

秦凤玉:安徽省委、省政府赋予“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充分考虑了亳州的历史条件、区位优势、现实基础和未来潜力,也为亳州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亳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曾经的长三角“边缘地带”,正成为中原城市群汇入长三角的“桥头堡”。亳州与周边地区都是传统农业地区,有着共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自然资源、产业发展极为相近,人文风貌、民风习俗血脉相通。亳州“公机水铁”立体交通体系较为完善,不仅带动下辖的三县一区,更能辐射邻近县(市、区),数以万计的外地大学生、农民工在亳安家置业,有效促进人口集聚。

当前,亳州围绕打造百万人口大城市目标,以规划引领建设,以产业带动就业,以供给吸引消费,以环境留住人口,以交通拓展空间,以文化提升内涵,重点实施畅捷城市、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六大行动”,提升城市的通达度、承载力、辐射力、带动性、宜居感。

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

澎湃新闻: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出炉,到沪苏浙与皖北城市“牵手”结对合作帮扶。亳州“融长”逐渐提速。在与长三角日益密集的互动中,作为亳州的市长,有哪些新变化是让您印象深刻的?身处长三角这个大家庭,未来亳州的发展还有怎样的想象空间?

秦凤玉:在全域融入长三角后,亳州发展驶入快车道,经济总量再跨千亿台阶,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进入长三角前三十强。亳州的一系列变化,让我深深感受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结果,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对皖北地区高度重视的结果,是上海市奉贤区、芜湖市等优等生精心帮扶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奋发图强的结果。

“牵手”长三角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主要集中在思想观念、干部作风和合作方式的变化上。

首先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沪苏浙树立世界第一的高标准、永葆改革气质的高境界,给我们强烈的思想震撼。通过学习,我们切实增强了“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争先意识,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敢想敢干、敢闯敢试,自觉把亳州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发展大格局中去定位。

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近年来亳州干部的工作作风也有了喜人的改变。沪苏浙干在实处、为企服务的作风,让我们感到“比我们精明的人比我们更务实,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近年来,亳州市大力弘扬“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创新推出“税信通”联合激励机制、免申即享、一键申报、退休一次办等服务事项获评国家、省改革典型案例,广受群众和企业好评。

合作方式上。我们坚持等高对接,主动深化全市域、全领域的对接合作,不是坐等帮扶、坐等辐射。目前,全市6个省级开发区与沪苏浙相关开发区签署合作协议24个,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亳州产业园、亳芜浙江五金机电产业园、涡阳永康产业园等合作园区加速推进,“一网通办”应用场景覆盖长三角所有城市,社会保障卡在长三角区域基本实现“居民服务一卡通”。

商合杭高铁和京九铁路在涡河交汇

身处长三角大家庭,亳州市将紧盯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325”的总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冲刺3000亿元,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和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2项指标实现倍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提高到52%以上,发挥四省交汇、左右逢源优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当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特长生”。

我们将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发展路径,打造现代中医药、绿色食品2条千亿级产业链和6条百亿级产业链,各县区立足资源禀赋集中精力打造1—2个主导产业,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为使交通一体化更畅。我们谋划建设亳蚌城际铁路直通长三角,加快建设亳蒙高速二期、徐淮阜高速亳州段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亳州机场建设、实现2024年通航,推进涡河航道一体化建设、实现通江达海,着力打造“公机水铁”立体交通网络。

我们将加强与沪苏浙大院大所大企合作,探索“飞地”用才、柔性引才等方式,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双倍增”,创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

通过全力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优化重点片区设计,加快城市更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加快建设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

在医疗保障、教育资源、劳务协作、政务服务等方面,深化与沪苏浙地区合作,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医保直接结算、长三角区域劳务协作“点对点”、政务服务长三角“一网通办”等,让亳州670万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钟煜豪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