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煤价涨、市场交易让利,五大发电火电业务十年来再现整体亏损

卢彬/中国能源报
2018-06-25 19:13
能见度 >
字号

日前,中电联发布2018年度《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根据中电联统计,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火电企业仅实现利润20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3.3%;受此影响,发电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2.4%。

中电联指出,燃料成本上升和市场电量增加形成的双向挤压,使煤电企业经营压力陡增,五大发电首当其冲。

煤价持续高位运行 资产盈利能力锐减

实际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全国火电企业利润总额仅高于太阳能发电企业(160亿元),核电、风电、水电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216亿元、386亿元和721亿元。不仅如此,2017年,太阳能发电、水电、风电、核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同比有所下降,火电企业受到利润下降影响,资产负债率提升0.7个百分点。

火电企业在发电企业中的资产占比约41.9%,却只贡献了11.7%的利润。燃料成本的大幅提升、市场化交易电量增加等因素,迅速压缩着煤电企业的盈利空间。

2016年下半年以来,煤炭供需紧张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电煤价格上涨并长期高于国家设定的500-570元/吨的“绿色区间”;全国煤电行业因电煤价格上涨导致电煤采购成本提高2000亿元左右,导致煤电行业大面积亏损。

2017年11月17日,中电联发布首期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沿海指数),5500综合价报599元/吨,持续上涨至今年2月9日的635元/吨后开始回落;5月中旬后,受运力和产量等因素影响,CECI沿海指数再次开始提升,至6月15日,5500综合价报收600元/吨,再次回到2017年末的高价格水平。

“煤电长期经营困难甚至亏损,不利于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也极大削弱了煤电清洁发展的能力,煤电清洁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中电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煤电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65%,长期以来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应急调峰、集中供热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煤电经营困难不但影响煤电自身环保、节能指标,也会对其他非化石能源的利用造成影响。”

据统计,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09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耗水量1.25千克/千瓦时,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因超低排放改造、负荷率下降等原因,厂用电率较上年提高了0.03个百分点,达到6.04%。

五大发电火电亏损  市场交易让利明显

在神华、国电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后,截至2017年底,新五大发电集团资产总额合计5.34万亿元。但更大的规模并不意味着更高的利润。2017年,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亏损132亿元,继2008年后再次出现火电业务整体亏损。受此影响,五大发电2017年电力业务利润总额为310亿元,较上年下降64.4%。

根据《报告》,2017年,五大发电中除了国家能源集团火电业务利润为正外,华能、大唐、华电、国家电投的火电业务整体均为亏损。此外,火电企业整体盈利207亿元,五大发电火电亏损132亿元,这也意味着地方火电企业2017年创造了339亿元的利润。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五大发电的坑口电厂数量不多。除国家能源集团外,其余几家的燃料供应主要还是来源于公共的煤炭交易市场,燃煤价格升高对成本的影响也较明显。”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薛静告诉记者,“而一些地方发电企业,例如内蒙古、新疆等地的企业,有较多坑口电厂,燃料成本相对较低。”《报告》指出,据调研测算,2017年五大发电集团到厂标煤单价比上年上涨34%,导致电煤采购成本比上年提高920亿元左右。

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已成为大趋势。《报告》称,2017年,大型煤电企业因参与市场化交易,煤电价格平均下降约4分/千瓦时。五大发电相比地方发电企业,市场化电量比重更高,电价的市场化程度也较高,让利也多于地方发电企业。

根据《报告》统计,2017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5.9%。其中,包括三峡、中广核等在内的18家大型发电企业,2017年参与市场交易电量的比重为21.24%,而五大发电集团的市场化电量比重则达到了35.1%,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有分析人士称,五大发电由于长期保持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财务成本较重;同时,作为央企承担了更多义务性的调节和保障任务,这部分的经营效益无法得到保证。“面对结构调整、控制煤电规模等政策影响,以及价格和成本的双向挤压,发电央企的经营能力正经受严峻考验。”

(原标题:五大发电火电业务10年来再现整体亏损)

    责任编辑:杨漾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