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顾祥林代表:高等教育数理基础不牢、交叉基础不实,建议有三

澎湃新闻记者 林子尧
2023-03-07 19:1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全国人大代表顾祥林 同济大学 供图

“我国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人才总量有限,尤其是高端人才、顶尖人才极度缺乏。”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说。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顾祥林带来了《关于强化STEM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建议》。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教育。

高端人才为何极度缺乏?顾祥林分析道,高等教育存在数理基础不牢、交叉基础不实的问题;对学生解决未知问题能力的培养存在模式滞后、手段不全的不足;中国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存在学生对“热门”专业趋之若鹜、而“冷门”专业则门可罗雀的学科结构性问题。

他指出,中国以往的教育更多的是支撑产业发展,引领性相对较弱。当前,支撑中国实现科技引领的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尚有不足。

为此,顾祥林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丰富学科专业内涵、强化数理基础训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按照本科基础宽、硕士专业深、博士学术精的分阶段培养目标,关注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医科、工科人才的数理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推进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倡导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互相渗透,赋能传统学科专业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内涵。创新培养模式,聚焦实际问题,在重大科研攻关中发现前沿科学问题,在重大工程项目中发现关键技术问题。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强化问题建模、算法求解、系统创新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全面扭转以单一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传统模式,注重平时作业、随堂测验、专题讨论等过程性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注重对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设定和达成情况的评价,促进学生增值发展。

三是以兴趣驱动助学生成才,以理想情怀促终身发展。多渠道选拔对基础学科有志趣、有天赋、有潜力的青年英才,深入推进基础学科招生培养改革,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激发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实现理想塑造和价值引领。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