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位全职妈妈的得与失|看见她们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实习生 杨佳琪
2023-03-08 19:5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祝碧晨

家庭主妇起诉离婚才知丈夫年薪300万?女子全职带娃10年离婚补偿10万元?

近年来,“全职妈妈”权益保障正获得越来越多关注。

2022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广西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提交了建立家庭全职服务成员职业保障制度的提案,建议从制度层面认可和保护全职家庭成员的劳动付出,维护其合法权益。

2023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赵心竹也对“全职妈妈”再就业问题给予关注,呼吁全社会加大对“全职妈妈”重回工作岗位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第113个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澎湃新闻记者对话三位“全职妈妈”。她们中间,有人为了育儿被迫放弃工作,还一度被职场拒之门外,也有人主动选择、全身心投入到育儿中去,从未想过再次回到职场,有的人在“全职妈妈”过程中收获了自由与快乐,但同时也有着矛盾的瞬间和对未来的担忧。相比社会新闻中的“负面”案例,三位采访对象都是幸运的,从她们的选择中,我们也能看到角色转变的历程。

“不是只有工作能为社会做贡献”

姓名:Daisy

年龄:37岁

所在地:上海

2010年,我以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身份,从上海一所高校毕业,并顺利入职了一家外企,在那里,我一干就干了8年,怀孕生孩子也都在这家企业度过。

我在32岁时,生了宝宝。休完产假,继续回到职场的我,在朋友的引荐下,换了一家新的公司,起初换公司是为了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但工作环境变了,我觉得自己有些难以融入,每天赶地铁,到了单位又是紧张的一天,下了班还要陪伴孩子。我的育儿理念是,1岁内的孩子的食物不能加盐、加糖,习惯了这些味道不利于科学喂养。因此,跟老人在育儿、喂食方面的理念上也起了一些小摩擦,我跟老公商量着,能不能全职在家带娃,照顾好孩子的一日三餐。

当时老公很支持,我也没想太多,每天三顿,定时定点,用心地帮孩子安排好。现在回想起来,我家娃真的是个“饭渣”,在我没有当全职妈妈前,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是老人带,总是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经常吃饭不规律,老人总是会担心孩子饿着,不分时段地给孩子喂食,边玩边喂。

全职妈妈的生活中,我也一度感受到了生活的“琐碎”,一地鸡毛。

孩子吃饭也是一大问题,在宝宝1岁多的时候,由于家里老人在我选择当全职妈妈后,也返回了老家,我又要给孩子做饭,还要喂他吃,然后再把他哄睡。只有帮孩子安顿好了一切之后,我才有时间给自己弄一些吃的。至少有半年时间里,我的饮食习惯非常不规律。本身在我工作期间,也很少在家自己做饭,这对我来说是一大挑战。

特别是孩子还是婴儿期的时候是最难熬的,因为他要吃夜奶,夜里我总会睡不好,直到孩子差不多到2岁时,才断掉了夜奶。随着孩子的睡眠时间不断延长,我的作息规律也才渐渐恢复到从前。

2023年春节,Daisy与孩子一起装饰家里。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等孩子上了幼儿园,我开始感受到了全职妈妈的美好。白天有空可以去健身房,我给孩子报名了游泳课,我自己也跟着一起学游泳。即使不工作,其实每天依然很忙碌很充实,有时候我也会跟小区里的全职妈妈一起交流聊天,甚至约出去逛一下花市、商场。

我真的特别感谢我的孩子,我全程见证了他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过程,如今他是个5岁多的男孩了。看到他点点滴滴的变化,我总感觉特别神奇,在陪伴过程中,我也在审视自己的成长过程。

前几天,我带孩子去爬山,坐在缆车上,孩子突然说“妈妈,你看!树是大山的头发!”当时,这种表达让我特别感动,这是来自孩子发自内心的纯真感受,借着孩子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被我忽视掉的美好,多了一份心去感受生活。

Daisy带孩子一起去厦门海边看海。

在当全职妈妈的过程中,我也会抽空在网上学习一些课程,如育儿课程等,我也想过,是否有必要像当下很多全职妈妈那样,开个微信号讲讲育儿的话题,但当我学了那么多的育儿课程后,就发觉其实一个人知道得越多,越无法教育别人如何育儿,因为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家庭环境也是完全不同的,很难用一种特定的模式去育儿。

很多人问我,你当全职妈妈最怕的是什么?我想还是家庭的抗风险能力,目前家里就我丈夫一个人工作,他背负了房贷、生活开销、育儿费用、老人赡养等诸多开销,我也一度有过后悔,但这种后悔常常是瞬间的感受,出现在我的老同事来家里看望我,聊起收入,聊起职业发展前景,我会恍惚间想象着,如果我当初没有放弃职场,我在工作上已经做到了一个什么级别,但这种感受来得快也去得快。

大部分时间里,我不后悔做全职妈妈。对于网络上那些对于全职妈妈“不友好”的声音,我也选择屏蔽,尽量不让自己去接触这样的声音。

在我身边,也有亲友会问起来,高学历毕业不去工作,是不是太可惜?是否失去了社会的价值?我知道这些声音很多是出自好意,有些甚至是出于对我的担忧,但很多问题我都认真思考过,生活没有十全十美,总会有些遗憾,我拥有了这些,一定会失去那些。

我很感谢,家里的老人很支持我的这个决定。尽管我们这一代人在育儿问题上和他们存在一些分歧,但他们对年轻一代的决定非常尊重。我和我的丈夫从小都是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下长大,老人都对我们的决定很尊重。

对于全职妈妈这份工作,我的满足感主要来自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接受到的观念常常是:“你要为社会做贡献,你要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那么,什么才是为社会做贡献?回归家庭就一定不是吗?我觉得有没有个人价值和是否做全职妈妈其实是两个维度的概念,这是在我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通过自我学习,慢慢体会到的。

我笃信自己是有价值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是多元的,每个生命都有它的价值所在,一朵花、一只猫,存在就是意义。对于孩子来说,我认为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或许会帮助他们建立更健全的“自我”,而对我来说,培育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和他一起成长,这也是有意义的。

但我也想说,无论全职还是在职,每个妈妈都不能放弃自我学习与成长。在时代中进步、提升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以及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在职场上,也有一些女性期盼过上带娃、健身、看展的生活,觉得工作很累,还不如回归家庭带娃,但我不会主动鼓励她们去做全职妈妈,我会尊重他们的选择。我知道,“甘蔗没有两头甜”,一种生活方式不会成为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出口。生活中重要的是接受当下、过好当下的能力。学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毕竟生活没有完美。

“因为‘工作经验不足’没能再次走进职场”

姓名:Ellie

年龄:43岁

所在地:上海

在我30岁那年,丈夫因为工作上的原因要去德国,一去至少就是三年,而我们的女儿那时才刚刚三岁。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留在上海,继续工作,请家里的老人帮我带女儿,我婆婆更倾向于带女儿到成都去照顾;另一个则是辞掉现在的工作,带着女儿,和丈夫一起到德国去生活。

选择后者要面对的问题和要克服的困难更多。比如,看到电视上出现外国人都会被吓哭的女儿,真的到了德国能不能适应新生活?再比如,我和女儿都要从零开始学习德语,我们能不能和德国人顺畅地交流?

但看着三岁的女儿,我不希望她在这么小的年纪就长时间地离开爸爸,也不希望她跟着奶奶到成都去生活,只能在假期的时候见到妈妈。在我心里始终觉得,孩子的童年时期是很需要父母的陪伴,这对她将来性格的养成很关键。当时的我果断地选择带着女儿,跟着丈夫去了德国。

六一儿童节,Ellie制作了一些蛋糕分享给楼里的孩子们。

刚到德国的生活忙碌充实:我们的小家需要打扫、整理和布置;女儿去当地的幼儿园很不适应,看到外国小朋友和外国老师总是哭,第一个月我搬了个小板凳每天坐在她教室门口,看得到我,她才能感到安心;中午幼儿园放学之后,整个下午的时间我都要带女儿;国内的朋友托我代购,我得找时间去采买……

一个月后,女儿终于可以不需要我的陪伴也能融入幼儿园的生活,我才有了每天早上三四个小时的“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段时间大部分用来做家务、学德语。有时我也会出去逛街买点东西,逛街也得控制时间,惦记着去接女儿。整个下午,女儿都要跟在我身边,我经常带她去图书馆,她找自己喜欢的书看,我也看我想读的书。

德国的幼儿园,乃至小学的教育方式,我是很欣赏的。老师会在游戏中教导小朋友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顺利地和他人交流;学校经常组织小朋友们走出教室,在大自然的课堂中叫孩子认识身边的事物。我女儿经常回家会兴冲冲地告诉我,她认识了什么植物,走在街上也会指着路边的树木花草告诉我它们的名字,很多都是我不认识的植物。

这样的教育我想对上幼儿园的女儿来说,已经很足够了,所以下午的时间,我多数时间是带着女儿到处去玩,看着女儿到处跑跑跳跳的身影,我有时也很庆幸自己在尚且年轻的时候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带孩子是个体力活,三十多岁的我陪女儿玩一下午常常觉得有点累,当初若是把女儿留给成都的爷爷奶奶,也许会累坏老人家。况且,看着女儿活泼的身影,听她明快的话语告诉我她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让我由衷地感到幸福,我渐渐觉得这样平实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

五年之后回国,我想找份工作,却因为“工作经验不足”而没能再次走进职场。我也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但也不后悔。五年的全职妈妈生活让我对生活的追求有所改变,现在这样每天收拾完家务后可以出去和朋友们聚聚、看看展览,可以陪伴女儿的生活对我来说就是幸福的体现。

其实我也听到有些对全职妈妈的负面评价,多数是觉得全职妈妈会围着孩子打转,从而与社会脱节。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每天都有浏览手机,看看自媒体视频、文章,关注社会新闻,不仅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还了解了很多当下的潮流文化,让我和如今在读初中的女儿也很有共同话题。而且因为女儿小时候就跟在我身边,我和女儿的关系非常亲密,可以说是一种相互依赖:她遇到烦恼基本都会和我说,问问我的意见;而我也注重培养她的自主选择能力,遇到事情总是把选择权交给她,她思考之后做出的选择我都会给予尊重,不干涉,让她自己去摸索属于她的道路。

从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开始,我从未后悔,也不曾埋怨。丈夫很支持我的决定,他努力工作,家里的事情可以放心地交给我去处理。对女儿来说,她会觉得妈妈是她永远可以依靠的后盾,避风的港湾。

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当一个好的“情绪管理者”,每天面对家里的琐事,难免会有不好的情绪,我要在属于我自己的时间里通过阅读、看视频、出去逛逛、和朋友聊聊等自我调节,尽量不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家人。在做全职妈妈的这十三年里,看着女儿成长为一个有主见、阳光的孩子,感受到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我很满足。

“生下二宝后,我主动选择当全职妈妈”

姓名:summer

年龄:38岁

所在地:浙江

2017年,当我生下二宝后,我没有一点矛盾和纠结,选择了当一名全职妈妈。如今,5年过去了,我的大宝就读于四年级,二宝上了幼儿园大班。五年的全职妈妈,在生活中,我主要以陪娃、育儿为主,除此之外也在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

在成为全职妈妈前,我在杭州的一家出版社工作,从我大学毕业以来,我就一直在这家单位工作,积累了近10年的工作经历,我也很喜欢这份工作,平时会经常阅读一些儿童类书籍、教辅书等等,工作的节奏没有那么忙碌。

在大宝出生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因为工作和家里的原因,我无法每天陪伴他,孩子也主要由家里的老人帮我带,他们都住在绍兴。每个周末,我都会回绍兴看孩子,平时有空也会抽时间看看孩子。

summer陪两个孩子一起去湖边玩。

杭州和绍兴的距离很近,高铁和自驾都很方便。但当大宝上了一年级,二宝又出生了,综合考虑,我最终还是放弃了工作,回家陪伴他们。

这一决定的出炉,并不意味着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要成为多么优秀的“学霸”,我只希望能每天看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多一些时间给他们。

孩子的成长时间很短暂,非常宝贵,错过了就没有了。之前因为我把重心放在工作上,放弃了许多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也让老人帮我负担了很多育儿的压力,内心怀着很多的亏欠感。

选择做一名全职妈妈,对我来说,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老人的压力小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放松双手,另一方面,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未来我不想有后悔的一天。同时,做全职妈妈,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育儿中,不像在职场时那样需要工作带娃两者兼顾。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我的家里人很支持我的这一决定。老人有了更多的时间,还能出去旅游、散心,而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快乐。

我家大宝是一个很懂事很自觉的孩子,学习不需要我太操心,除了象棋、跆拳道外,我也没有给报名任何的语数外之类的课外课程,也经常告诉他,不要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只要尽力去做就可以,要享受这一过程,这对人生的意义更大。

二宝由于还在幼儿园阶段,目前主要以玩为主,最近开始学习写字了,我们也不会给他太大的学习压力,一切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

summer陪两个孩子一起学习骑自行车。

我不后悔,为了养育二孩选择了做一名全职妈妈。一来,我很喜欢孩子,二来,我也有妹妹,从小一起长大,我也希望自己能有两个孩子,彼此之间互相陪伴。

在养育二孩的过程中,我仍然和老人一起住,有人帮忙一起带娃。平时,早饭自己烧,然后会将两个孩子一起送出,他们的学校也很近,接送方便,接着我会回家简单地打扫下卫生,一周会请两次阿姨,买菜已经习惯了网上购买,晚饭基本自己烧,周末适当出去吃吃。做饭和家务对我来说并不难,我乐在其中。

在带娃过程中,也帮我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我习惯了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点睡觉,比在职场时的作息更规律。虽然生活每天很忙碌,但感觉很充实。孩子送去学校的那段时间里,我还会去做做瑜伽、逛逛书展等,或是约上几个好友一起吃饭聊天,日子也过得很快。

有很多人认为,全职妈妈会失去收入来源,在家庭中陷入一个尴尬的窘境,但好在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决定,也在经济方面给予我帮助,目前还没有感受到生活上的压力。

另外,我也正在做一些自由工作,兼职编辑、写稿,也会和朋友一起做一些小投资。有了工作,生活才会更充实,目前我完全可以兼顾,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保持跟社会的交流,还能赚取生活费补贴,我很知足。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可能也不会再走上职场。我也不会鼓励其他人做全职妈妈,因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而对于我来说,能让自己开心是人生最重要的,时间自由是非常宝贵的,我可以做一些在职时没有时间去做过的事情,从而真正去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人生不就是各种尝试吗?

我也在努力,有一天我希望可以在全职妈妈的道路上,实现经济相对独立,设立一个更为明确的个人目标,合理安排和规划家庭、自己、孩子的生活。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