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建真言 谋良策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迪丽娜尔·阿布拉:以旅游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3-03-07 14: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迪丽娜尔·阿布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容量大,可以带动各族导游、非遗传承人、餐饮从业人员等群体参与就业,不断加深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交流合作中增进共识。旅游业也是促进民生改善、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增收就业渠道、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于促使各族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旅游业还是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凝聚人心、稳疆固边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在边疆民族地区,随着旅游富民、旅游兴业等项目的实施,各族群众在旅游活动中增进了交流、理解、欣赏、尊重和包容。因此,发展旅游业有助于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价值共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因此,应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拓展民族交往空间,完善民族地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旅游新线路,特别是开发能够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创新旅游发展业态,提升民族交流水平,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数字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化相结合,推进旅游与文化、农林、商业、交通、城建、康养、科教、宣传等领域融合发展,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深化民族交融格局,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挖掘民族地区人文资源和文化底蕴,打造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演艺项目,让旅游成为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成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

(内容根据代表委员提案、建议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采写:于帆、王伟杰、刘源隆、张影、彭澳丽

统筹:刘海红

责编:李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