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农业与互联网|亳州花茶产业找准新赛道之后,如何再突破
【编者按】
中国有超69万个行政村、超260万个自然村,如何让如此大规模的村庄实现共同富裕,要探索出一条条不同的路子出来。
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正在改变中国农业发展方式,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社会图景。互联网与农业关系的处理,关乎三农的未来,关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值得深度研究和长期关注。
2022年,澎湃新闻启动“农业与互联网”调研计划,走进全国10个农产品原产地,撰写10份调研报告,10份政策参考,拍摄10部纪录短片,剖析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议题。
傅小凡 制图
近年来,亳州市依托“中华药都”和全国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优势,找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结合的新赛道,主动谋划、顺势而为,全力打造产业体系,凝力构建品牌体系,聚力畅通流通体系,三大体系同频共振,不断推动“药食同源”的花茶产业转型升级,树立了“中华药都、花茶之谷”的城市新名片。
2023年2月,澎湃新闻“农业与互联网”课题组前往安徽省亳州市调研当地花茶产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亳州花茶产业找准新赛道之后,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提升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亳州是全国最大的花茶生产加工地,花茶产业实现年产值90多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
一、亳州花茶产业发展现状
亳州花茶产业发展历经萌芽期(2001-2010)、起步期(2011-2014)、成长期(2015-2017)和高速发展期(2018-至今)四个阶段,从最初只有几家厂家生产贡菊冰茶开始到如今花茶生产企业700多家,年产量约60万吨,实现了裂变式发展、井喷式增长。
一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亳州是华佗故里、中医药文化重要发源地,健康养生文化底蕴深厚,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每天上市药材品种达2800余种,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花茶原材料,可供花茶新产品研发与配伍的药材品种多、总量大。
二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亳州是全国最大的花茶生产加工地,花茶产业实现年产值90多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生产企业数量和产能约占全国80%,花茶品种超过500种,并被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授予“花茶之都”称号。
三是,品牌建设发展较快。亳州市谯城区着力打造“花茶之都”区域公共品牌,在上海、合肥和亳州都建有线下推广中心。万花草等花茶企业与修正、仁和、同仁堂等企业均有品牌授权委托生产,借助大公司的品牌影响力,逐步实现由“代工贴牌”到“自主品牌”的转变,花其道、佰草汇品牌逐渐壮大,全市花茶注册商标近4000个。
四是,产业集聚逐步增强。亳州花茶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经开区、谯城花茶基地及华佗、五马、颜集和魏岗等乡镇。据谯城花茶行业协会统计,全国各大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花草茶类产品75%以上来自谯城。全区现有花茶企业600余家,年产量40-50万吨、占全国产能的70%,2022年实现产值91亿元,带动就业5万余人。2022年花茶快递单量达2.12亿件,连续3年位列国家邮政管理局“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示范项目”。
“电商基因”为品牌及产业发展赋能,当地已与北京、南京、杭州、珠海、合肥等离岸电商基地达成合作、挂牌开播。
二、亳州花茶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
(一)全力打造产业体系
一是,建设产业“孵化器”。亳州市着力搭建花茶产业孵化基地,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场地,共享通讯、网络、物流设施,形成创新创业集聚效应,提高企业孵化“成活率”。基地现孵化生产企业84家,2022年产值达20.09亿元,解决就业3700余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单位”“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二是,构建成长“创业园”。 亳州市坚持全功能性综合园区定位,大力建设振谯花茶大健康产业加速器,为花茶规上企业提供标准厂房,完善电子商务、仓储冷库、物流配送、检测检验等基础配套,加速花茶企业成长。三是,铺设发展“快车道”。亳州市不断完善“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培育体系,让花茶企业先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最终可以孵化出独立选址用地的企业,让“入驻花茶集聚区—迁入标准化厂房—独立拿地建厂投产”的流程周期更短、目标企业更多。四是,送出政策“大礼包”。出台《关于促进谯城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新入驻花茶集聚区、迁入标准化厂房、独立拿地建厂投产的企业,按百分比给予厂房租金补贴及用地扶持,对入规花茶企业,给予三个类别共计35万元奖补等。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对花茶生产经营单位的咨询,组织专人“秒回”,坚持“有求必应”,为企业答疑解惑。
(二)凝力构建品牌体系
一是,突出“创新驱动”。亳州市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安徽谯城花茶产业研究院”,赋能科技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与江南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研发机构合作申报行业标准,推出标准配方。二是,上线“公共品牌”。打造统一的“谯城花茶”推广文案和图案标识,建立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库,引导符合准入条件的生产企业使用区域公共品牌。积极申报“谯城花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顺利通过专家预审,已下发受理通知书,并授权药投使用。三是,制定“团体标准”。在“代用茶生产企业管理规范”“省代用茶生产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增加内外包装规范,与安徽省质量标准研究院联合,对品牌使用管理规范进行立项、评审,形成统一的谯城花茶区域公共品牌团体标准体系。四是,申请“配方专利”。借力科技资源,打造花茶配方“专利池”,推动产品差异化发展,提升“谯城花茶”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三)聚力畅通流通体系
一是,坚持实景推广。先后在亳州、合肥、上海高铁站设立“谯城花茶”品牌形象店,集中展示、销售花茶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及大健康产品。形象店内设立城市联动会客厅专区,打造“产业+会客”一体式展销窗口。二是,推动电商赋能。用“电商基因”为品牌及产业发展赋能,已与北京、南京、杭州、珠海、合肥等离岸电商基地达成合作、挂牌开播。引入万品汇、一下科技等优质电商资源在亳州设立电商基地和直播间,助推花茶销售运营。推出一站式花茶信息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为从事花茶生产销售的企业提供资源对接、合作交流、政策扶持等。三是,推进展贸合一。举办“团团有约·寻找花茶星推官”“中国谯城花茶大健康产业博览会”和“中国(谯城)花茶(大健康)营销大赛”等活动,博览会累计交易对接金额超过2100万元,呈现出全国花茶生产、销售企业及购买者齐聚亳州的盛景。
目前,亳州需要积极推动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使产品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三、深化改革,促进亳州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放宽药食同源目录
药食同源物质兼具药品和食品双重属性,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在推动试点和目录认定,2012年公布的药食同源目录有86种,2014年新增15种,2018年又新增9种,在药物不良反应对群体影响甚微的情况下,政府应适度放宽药食同源目录。亳芍作为道地药材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市种植面积约70万亩,产量达到60万吨,但芍花一直没有进入药食同源目录,几十万亩芍花被舍弃浪费,掣肘产品深度开发和花茶产业发展。
(二)构建企业发展雁阵
既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骨干企业,还要规范小微企业,更要招引配套企业,打造花茶企业发展新雁阵。重点扶持基础较好的龙头企业,通过资金支持、兼并重组等,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示范效应。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和成长性小企业培育工程,实现规模企业队伍快速壮大。规范小微企业,严格准入门槛,强化过程监管。当前花茶产业的配套企业主要在江浙等发达地区,要大力招引包装材料、直播电商等配套企业落地亳州,形成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互促共进发展新格局。
(三)推进企业科技赋能
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花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作用。建立产业研发专项基金,加快建设公共研发平台,支持企业由传统花茶产品生产迈向保健食品、膳食生产和配伍研发等领域,推进企业引进和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快产品升级迭代。引导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建立工程研发中心,充分发挥花茶基地平台孵化器的功能,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萃取、提纯、冻干等领域深度合作,搭建研发合作平台,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发展机制。
(四)强化品牌体系建设
由大健康协会等牵头,借鉴“丽水山耕”品牌模式,加快构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按照“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模式,打造“谯城花茶”区域公用品牌,相当数量的知名花茶企业品牌、足够多的知名网络电商门店。制定公共品牌使用管理办法,严格品牌许可,提高准入门槛,明确品牌运作模式、准入标准、奖惩措施等。
(五)加强标准规范建设
制定完善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以花茶产品类标准为抓手,积极推动产品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进一步建设公共检测平台,加强花茶产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建立原料、成品两个环节的日常检测长效机制。健全质量溯源机制,加强花茶品牌监管和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包涵原料、加工、包装、销售、物流等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并积极融入长三角网络市场一体化监管联动体系,统筹推进花茶企业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
(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谋划在谯城区建立区域物流快递分拣中心,降低花茶企业物流成本。加快建设物流园区,在电商产业园、商贸物流园,引进邮政、快递物流企业入驻,形成集聚效应。推动邮政、快递企业与花茶企业深度融合,鼓励邮政、快递企业提供寄递、销售、包装、仓储等一体式综合服务。在政策支持上,对快递产业和电商产业统筹考虑,促进电商和快递产业协同发展。
(七)突出协会服务功能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推动企业组团发展。通过以花茶协会为平台,搭建政企良好沟通的桥梁,加强对花茶协会指导和监督,提高协会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提升协会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协调成员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加强企业交流合作和政企对接,吸引更多企业加入行业协会,集中精力解决会员反映较大的问题,提高协会的权威性和服务能力,实现产业发展由“乱”到“治”。
(八)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在电视、网络、展示中心及自媒体等多渠道开辟亳州养生花茶宣传栏目,植入花茶元素,提升养生花茶知晓度和认可度。在线上线下建设一批品牌形象店和展示展销店。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茶类博览会,积极开展商超、专卖店(柜)等实体销售网络建设,大力开拓拼多多等电子商务销售渠道。依托在外商会和乡贤,在重点销售和拓展区域,策划和举办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花茶推介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本文执笔人:崔宝玉(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成员:南储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韩仲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樊盛涛(澎湃新闻)。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澎湃新闻)]
海报设计 傅小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