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与动物连接,就是现在
原创 Marvin 环行星球
文/Marvin
图文:审稿-蟹黄捞饭、制作-莎莎
封面图:壹图网
人类可以预见自己的未来吗?
在华裔作家姜峯楠的科幻作品《你一生的故事》里,语言学家学会了外星生物七肢桶的语言,从此有了看见自己未来生命走向的能力。
在科幻作家笔下,语言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它意味着交流的诞生,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多创造与发现的可能性。每一次的交流都是对谈者世界观与生存智慧的碰撞集锦,当它发生在人与人,人与物,乃至人与外星生物之间,文明的齿轮开始运转,预见未来将在某一天不再稀奇。
小说改编的电影《降临》中
女主在教授七肢桶“人类”的单词
如果说与外星生物对话太过渺远,那么在前星际旅行时代,我们能期待怎样的对谈发生?我想起了最近大火的对话式AI,它由于出色的和人类对谈的能力,引发了人们对跨物种交流的无尽遐想。
我想,当碳基生物与硅基物种都有了彼此互相安利的能力,那一定有人好奇这样的事情能否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的动物之间,毕竟那是我们自从诞生之始就存在的近邻。
事实上,无论是自然动物还是AI,和人类以外的“它者”交流,一直是人类与环境共生关系中重要的母题,纵览整个人类社会,我们和动物以及环境之间的亲密连结超乎你的想象。早到频繁出现在神话民俗志中的动植物元素,近到文学作品和最新的科学进展,都在探索着这一主题的可能性。
在《阿凡达》中万物有灵的潘多拉星上
居民与自然(伊娃)有着实实在在的交流和联系
人狮情未了,
狮子王和他的家族伙伴
▼
生活在南非的瑞典人迪恩·施耐德(Dean Schneider),有着一头明黄色的头发,非洲热烈的阳光把他的皮肤晒得棕黄且略带斑点,这样的造型在与本地人显得格格不入,十分出挑。但是迪恩和他的另外一群密友却很般配——一个狮群。
本人也是相当的帅
图:FB@Dean Schneider
迪恩和他的狮群生活在一个叫做Hakuna Mipaka绿洲的地方,其位于南非的荒野,占地约400公顷,是迪恩的私人住宅。
除了狮群以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其他野生动物栖息在这片绿洲,长颈鹿、斑马、豹子,还有不同的爬行动物和鸟类,它们都是这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化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Hakuna Mipaka 是斯瓦希里语,意思是“无限”。它描述了我们的理念,代表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通过代表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 Hakuna Mipaka 家庭的一员!”
迪恩与动物门嬉戏
图:Youtube@@Dean Schneider
这些狮子不是被训练过的表演动物,而是和迪恩像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他们会一起玩耍、分享食物(字面意义上的茹毛饮血)、在太阳底下梳毛,甚至一起兴奋地嚎叫,要知道,这样的嚎叫行为通常只在狮子之间单独相处时发生。
当然,他更为出名的事迹可能是——偷袭一头正在喝水的狮子。这则视频发布到了TikTok上,已经获得了800多万的点赞。
评论区已经给他颁发起了达尔文奖
但这是他的狮群里的一只狮子
图:YouTube@@Dean Schneider
在直觉上,人类社会和野生动物社会有着非常明确的边界感,这种共识是从工业时代以来依托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大力扩张形成的。
大家纷纷惊叹,迪恩能够如此和谐地与野生动物相处。迪恩和他狮群之和睦融洽的关系,就仿佛边界上的桥梁,重新搭建起日益城市化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
人工智能,
人类跨物种交流的罗塞塔石碑
▼
迪恩和狮群的沟通靠的是长久相处的默契吗?还是一些超越物种的、语言以外的信息?我们不禁思考:如果动物有自己语言,它们会聊些什么?借助科学技术,人类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动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知道鲸鱼会互相交流,并且被认为有复杂的社群行为。其中,大脑体积5倍于人类的抹香鲸,是很好的科学研究对象。
多样的深海居民
图:shutterstock
名为CETI(Cetacean Translation Initiative,“鲸类语言翻译计划”)的项目,就概述了一个破解抹香鲸发声的计划:
首先通过收集抹香鲸的声音记录,然后利用机器学习来尝试解码这些海洋哺乳动物用来交流的连续的咔嗒声。
CETI之所以选择研究抹香鲸而不是其他鲸鱼,是因为它们的咔嗒声有一种类似莫尔斯电码的结构,人工智能可能更容易分析这种结构。
抹香鲸潜入海洋深处
并通过点击系统进行远距离交流
图:壹图网
项目技术路线示意图
图:CETI
和最近大火的ChatGPT的原理类似,无论是动物语言的破译,还是谷歌翻译掌握人类语言的方法,都基于ML(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和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知识。
《纽约客》杂志写道:
“人工智能实际上既不懂人类语言,也不懂动物语言,机器可以通过学习数据库内大量的语音资料,将各种语料同情绪、感受建立联系,以及在千变万化的语言中寻找出句法、语法等表达规律。”
在人类试图和动物建立沟通的道路上,AI的加入就像是一块罗塞塔石碑,借由AI对动物语言的翻译,人类再进一步解读,就可以最终破译动物的密语。
指向“它者”:
人类自我理解的一种路径
▼
但是,人类为什么要千辛万苦地去了解动物在说什么呢?
要讨论人类和“人类以外的世界主体”的对话,必须回到人类学研究中,人类对自己的理解上去。
在早期人类学的研究中,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代表的"它者",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它者”像一面镜子那样映照出,人类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实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考古洞穴中,远古人类带领狗狗打猎的壁画
图:shutterstock
动植物在许多非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如神话、志怪、幻想小说中,被视为具有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的存在,通过对"它者"的研究,人类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本质。
在佤族人的创世神话里,人类和动植物都是从一个葫芦里诞生的,后来葫芦被砍开,但也伤到了里面的人类和动物,所以今天的人没有尾巴,大象没有角,螃蟹没有头。动物不仅构成了世界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纽带和媒介。
佤族人创作的动物与自然的图腾
图:wiki
由此我们也了解到,以人类为代表的社会关系和以自然环境为代表的生态关系之间,不可能产生根本性的对立;相反,前者构成后者的一个子集。
“所以,社会结构只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已。”
所有的这些,都是旨在提醒我们抛开“人类中心主义”,意识到人与自然是非对立、非二元的一种本体论世界观。
“我们需时刻谨记的一点,就是要与动物对话。当我们试图与动物对话时,它们也会反过来回应我们。而当我们拒绝与动物交流时,动物也会对我们缄口不言。这样,我们就不会了解动物,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动物的恐惧。恐惧让我们毁灭动物,而毁灭动物,就是毁灭我们自己。”
——奇夫·丹·乔治(1899—1981)
所有的对话都是为了自省,
所有的渡人都是为了渡己
▼
当我们摒弃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和各类生物保持交流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它们,就成为了一种迫切的事实。因此,无论是人类社会、狮子社会还是海豚社会,我们都只是我们所在环境的一部分。
了解别的社会就是一个不断照镜子完善自我了解的过程,遗憾的是,物种消失的速度一直在和人类唤起生态保护意识的速度竞争。
在“直接与动物对话”尚未实现的今天,给它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保留多样物种的存在,变得十分必要。这是在保护动物,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就像佛说的,渡人如渡己。
现如今,有担当的群体,已经在动物保护的实际行动中寻求解决方案,肩负责任。我们的国家在这方面有着很务实的追求,除了蜚声中外的“国宝”大熊猫,还有同样被称为“水中国宝”的江豚。
微笑的江豚
可爱的长江使者
而不止在国内,
还有在太平洋上的1000个小时的
鲁滨逊漂流岛科技改造计划
作为一个科幻迷,我相信世界会被科技力量重塑造,科幻小说中的许多事情都会(有很多已经)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成为现实,但是以一种乐观的、解决问题而非带来麻烦的姿态。我期待着这样明媚的未来——科技,与万物共生。
多年后,我仍记得自己在动车上读完我最爱的史诗级科幻小说《海伯利安》中,领事和他的女友在潜入母星茂伊约的那片原始海底时,戴上了翻译机以便能听懂海豚群说的话。
他们听到的第一句话长久地徘徊在我的耳朵里,像一柄烧热的餐刀切黄油一般灌入我的脑海,让我颤抖又发烫。
“怀念鲨鱼/怀念鲨鱼/怀念鲨鱼/怀念鲨鱼/鲨鱼/鲨鱼/鲨鱼”海豚们说。
要知道,那时候鲨鱼已经灭绝了。
原标题:《人与动物连接,就是现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