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希罗多德《历史》:描述历史的均衡 | 荐书
希罗多德《历史》
描述历史的均衡
[日]中务哲郎 著 杨清淞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2
【内容简介】
与修昔底德等后世历史学家相比,希罗多德这位“历史之父”更加注重传达历史的含义,除了原原本本地讲述古代故事之外,他还在其“历史的”记录中加入了创作性的内容,使《历史》一书在某些角度更像是关于世界的另一种传说。本书上部从希罗多德的生平出发,探讨了《历史》的成书过程,以及它记录历史和世界的方式;下部结合《历史》文本进行分析,提出“车轮”的说法,彰显出希罗多德关于世界均衡的主张。
【著译者简介】
中务哲郎(1947— ),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专攻西洋古典学。著有《故事的汪洋大海——希腊奇谭集》《伊索寓言的世界》《盛宴之始》。
【译者简介】杨清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钟情于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等。译有《白昼的死角》、《人类的天敌》、《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从日本战败到中日复交》(与人合译)等。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书籍的旅途 历史学家是如何锻造而成的
第一章 锻造历史学家之物
第二章 方法、旅行及收集口头传承
第三章 对希罗多德之评价的变迁
第二部 阅读作品世界 将世界视为统一整体的《历史》
第一章 主题与构思
第二章 口头传承的收集与《历史》的主题
第三章 从世界的均衡到车轮观
后记
参考文献
【选摘】
前言
“历史之父”的含义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这一词语通过世界史教科书等作为一个习语广为传播,想必有不少人还知道这个词始出于古罗马文人、政治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但若重新审视这个词出现的文脉,则会发现难以判断西塞罗是在赞扬希罗多德还是在贬低他。西塞罗被其弟问到书写历史与作诗时所应遵守的法则是否不同时,做出了如下回答——
当然了,昆图斯。历史的判断基准是全部遵从事实,而诗歌的判断基准则是快乐与愉悦。即使如此,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和忒奥波姆颇思则写了许多创作上的故事。
——西塞罗《论法律》1·15。冈道男译本
西塞罗在其他作品当中(《论占卜》2·116)也对希罗多德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吕底亚王克洛伊索斯收到戴尔波伊的神托是希罗多德所捏造的。当时普遍看法认为“希罗多德是说谎者”,这从上述认为历史之父的作品充满虚构故事(fabula)的言论中可见一斑。
那么,“历史之父”(pater historiae)这一词语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含义呢?公元前63年,由于及时粉碎了喀提林的阴谋,西塞罗获得了“救国英雄·祖国之父”(pater patriae)的称号,而且他本人也十分喜欢这个称号,所以“历史之父”应该也不是贬义的。这个“父”的意思,应该和凯末尔被赐予姓氏“Atatürk(阿塔土克)”(土耳其人之父)、莫罕达斯·甘地被敬称为“印度独立之父”的“父”是一样的。
但是,英国著名古代史学家德·圣·克鲁瓦(G.E.M.de Ste.Croix)在演讲中曾经以开玩笑的形式说过,在希罗多德的下一代才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学家,所以在这层意义上他是历史之父。所谓的下一代是指修昔底德(公元前460年前后—前400年前后)。即便将修昔底德视为希罗多德的后继者,但需要注意的是,他是从批判希罗多德出发的,限定地域和时代,仅对伯罗奔尼撒战争进行了记述。希罗多德流的书写态度则是将想象延伸到人类居住世界的尽头,极力追溯记录与流传言说的源头,描述范围涵括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的森罗万象。但在他之后并未出现这种书写态度的继承者。
历史记述的两大流派
一般认为,古代历史记述的经典之作、即最具有模仿价值的作品分别是希罗多德的《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的《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色诺芬的《希腊史》。哈利卡那索斯的狄奥尼修斯(活跃于公元前25年前后)曾经对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从主题和文体上进行了比较评论,认为这两人是卓绝非凡的。但是两人在后世所得到的待遇却有天壤之别。
希罗多德之前无历史学家,《历史》之后无类似书籍。希罗多德的《历史》写到雅典娜军攻陷波斯军盘踞的北方城市要塞塞斯托斯的公元前479年就搁笔了,而修昔底德的《历史》第一卷“五十年史”则从这一年开始。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二人之间存在连续性,但二人的主题与方法却大相径庭。从宏大的视野和杂学性的内容层面继承希罗多德衣钵的不如说是下个世纪的两人。
希俄斯岛的塞奥彭普斯(公元前4世纪)是辩论家伊索克拉底(公元前436—前338年)的弟子,据传他在写下超过三万行的辩论作品之后转向历史记述,著有《希罗多德概要》两卷。若这是事实,可以将这看做他继承希罗多德流历史书写的一种修炼,但据说这部作品其实是他的其他著作的一部分。一般认为,他之后的主要著作《腓力史》(58卷、散逸)以亚历山大大帝之父腓力二世的登基至去世(公元前359—336年)为大框架,其中有大量的神话和民族志类的杂谈。《腓力史》当中甚至还记载了如下这般令人惊异的故事。
欧罗巴、亚细亚与利比亚都是岛屿,俄刻阿诺斯 〔大洋〕环绕这三大岛而流淌,只有在被俄刻阿诺斯所围绕的这个世界外侧才是大陆。大陆无限之大,栖息着众多巨大的生物,且在那里生活的人类也比这个世界的人大两倍,寿命也比我们长一倍。……有两座最大的都市,它们外形迥异,一座被称为“好战国”(Machimos),一座被称为“敬虔国”(Eusebes)。敬虔国的居民们过着富饶和平的生活,可以不用犁和牛就收获粮食,因此不用耕田和播种。他们终生都不会生病,一直享受快乐愉悦的生活。……在其对面的大陆上有一个叫梅洛皮斯(Meropis)人的部族,他们建造了很多宽阔的城市来居住,在他们领土的尽头有一个叫“不归乡”(Anostos)的地方。那里像是一个张着大口的深渊,既不是一片黑暗,也没有任何光照,而是被一片暗红色的雾霭笼罩着。在它周边流淌着两条河流,一条叫“快乐川”,一条叫“痛苦川”,河岸上长满了梧桐巨树般高大的树木。痛苦川的河岸上的树结出的果实具有一种特性,能让吃了果实的人不断流泪,悲叹余生,最终痛苦至死。而长于快乐川河岸上的树结出的果实却具有完全相反的特性。吃了这种果实的人能舍弃至今为止怀有的所有欲望,甚至忘记心爱之人,慢慢地变年轻,追溯至今为止的过去的岁月,从老年回到壮年,回到青年,再回到少年,最后变回胎儿,不久就会消失不见了。
——片段75c=埃里亚努斯《杂闻轶事》 三·18
西塞罗虽然评论说“希罗多德和塞奥彭普斯(的作品中)都有无数的不实之故事”,但笔者认为这是希罗多德也不会记录的奇谈。
还有一人是库梅的埃福罗斯(公元前405年前后—前330年)。波利比乌斯(公元前200年前后—前118年前后)曾写下长达40卷的《历史》,其意图在于探明罗马在短短五十多年的时间内称霸地中海的原因。他认为,虽然有很多历史学家声称自己写的“整体史”(ta katholou)成为了超越前人的伟业,但真正写出了“整体史”的只有埃福罗斯一人,且是第一人(《历史》五·33·1)。由于不知道一卷的长度,所以不好单纯地进行比较,不过与希罗多德所著的9卷相比,埃福罗斯的《历史》有30卷,内容也涵盖甚广。从被推断为是赫拉克勒斯的后裔之回归的多利亚人进攻巴尔干半岛(公元前1069年)到腓力二世包围佩林索斯(公元前1世纪),不仅讲述了希腊的事情,也涉及到了东方的其他民族。埃福罗斯的《历史》被之后西西里岛的狄奥多罗斯(公元前1世纪)、斯特拉波(公元前64年前后—公元21年前后)、普鲁塔克(公元50年前后—120年前后)等人的诸多史书参考引用,但由于该书稿失散,无法与希罗多德的《历史》进行对比研究,实属遗憾。
虽无法确认塞奥彭普斯和埃福罗斯对希罗多德到底有多少继承,但继承修昔底德的历史学家至少出现了三人。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刚刚爆发,修昔底德就预见到这会发展为一场卷入希腊人与非希腊人的前所未有的大型战争,于是马上执笔记录(《历史》一·1),但是因为他的去世使得记述中断在公元前411年。不过,因《回忆苏格拉底》和《远征记》闻名的多产作家色诺芬(公元前430年前后—前355年前后)继承了修昔底德按照每年夏天和冬天记述事件的编年体,续写了从公元前411年至曼提尼亚战役(公元前362年)的《希腊史》。被称为“俄克喜林库斯的希腊史”的片段是出土于尼罗河西岸的小城俄克喜林库斯的纸莎草书古卷中的一部分,它所记载的也是与色诺芬相同的时期。之前提到的塞奥彭普斯也是修昔底德的继承者之一,他写的《希腊史》(散佚)终结在象征斯巴达霸权终焉的尼多斯海战(公元前394年)。这三部《希腊史》都是明确表现出继承修昔底德意志的区域史特征。
再次回到“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之后的历史记述的主流是限定时代与地域的历史,而在世界史·整体史领域,也并不是像希罗多德那般自己进行旅行收集材料,而是对已有的诸著作进行再解释和编辑。不仅如此,因近代历史学鼻祖兰克的影响,修昔底德被尊为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并成为典范,政治·外交·军事史也被认为是历史记述的主流。生物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在近代诞生的诸多学派视角的观察融入历史记述之中是进入20世纪之后发生的。从这层意义上来看,也有说法认为希罗多德是到了现代才成为“历史之父”的。
有解释认为,历史是“历”(军事行动中的经历、经过的时间与场所)和“史”(祭祀的记录)的结合,因此是“过去的变迁的记录”(白川静《字通》),但与此对应的希腊语historia(伊奥尼亚方言中为historie)却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过去的记录”的含义的。动词historein大意为“询问、调查、探究”,若遵照词汇原意,希罗多德的书名“historie”则应为“探究”之意。世界的形成、大地的形状、王室的谱系、人体及疾病等等,所有进行探究的行为和通过探究所得到的知识全都是historie。而这个词作为“过去发生之事的记录”的意义被确定下来应为公元前4世纪之后。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曾就历史学家与诗人的不同做出论述,他认为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是描述已发生的事情还是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诗(poiesis)是一种比历史(historia)更富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事件。
——《诗学》1451b。松本仁助·冈道男 译本
“historie”一词虽说首出于希罗多德,但在其一百年之后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这个词成为了表示“探究、特指对过去之事的探究的记录”之意的专业用语,不得不说希罗多德的著作在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又是什么促使希腊人做出这般历史研究的呢?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各有不同的发展状况,有的是从讲述天地开辟与人类诞生的神话演变至历史,有的是王族的谱系及帝室的年代记发展成为历史,有的则是从对日月运行的观测延伸出历史,而希腊人的历史意识的诞生或许是因为他们有两次与异民族抗争的经验。第一次即是广为传说的特洛伊战争(公元前13世纪),其成为了叙事诗《伊利亚特》的素材。荷马在《伊利亚特》当中讴歌了人类的悲哀与崇高,引发何为人的思考。第二次是在公元前5世纪初叶爆发的希腊波斯战争,正是这场战争促使了希罗多德写下《历史》一书。希腊人以与异民族的战争为契机,打磨对自身与世界的认识,开拓了历史研究的领域。
—END—
原标题:《希罗多德《历史》:描述历史的均衡 | 荐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