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戴耳机:赢了教养,输了听力?
原创 祝您健康杂志 祝您健康杂志
出门在外,哪些行为最令人讨厌?
在公共场合,手机公放音视频肯定名列其中!
在公共场合应使用耳机,以免打扰到别人,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一项文明行为,当然要为大家的素质点赞。
但是戴耳机这件事吧,什么都好,就只有一点——对耳朵不友好。
01
从声音到心底,这条路有多远?
声音的距离
戴上耳机,点开音频或视频,你就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
虽然这个过程只有一瞬间,可声音要通往你的心底,却需要经过了一条复杂幽深的通路。
站点
1
外耳
耳朵是声音的“收集器”。四面八方的声音被耳朵收集,穿过密布“灌木丛”(耳绒毛)的外耳道,抵达鼓膜。这一段路,叫“外耳”。
站点
2
鼓膜
鼓膜是架在“听力核心区入口”的一座大鼓,声音穿越外耳道抵达鼓膜后,会像鼓槌一样“咚咚”敲击,振动传向中耳和内耳,声音也继续传递下去。
站点
3
毛细胞
鼓膜将声音继续往里传,依次走过“鼓膜-锤砧镫听小骨链-卵圆窗(前庭窗)-毛细胞”。听觉毛细胞在维持人体听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非常“娇弱”。噪音伤害、使用耳毒性药物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都会导致听觉毛细胞受损,引起听力下降,且恢复起来较为困难。
站点
4
听觉中枢
声音被毛细胞“接收”后,信号将经过人们的听神经,途径脑干,最终抵达颞叶听觉中枢。如果大脑皮层的听觉区域受伤,就算耳朵完好,我们也可能失去“听力”——比如听到了声音,但无法理解那究竟是什么。
02
耳机太大声堪比“重拳出击”
鼓膜、毛细胞都受不住
可能损伤听力的原因很多,噪音是其中最容易接触到的一类,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12—35岁青少年和青年中,近50%的人在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时所听音量会大到不安全程度,约40%的人在娱乐场所会接触到很可能具有破坏性的声级。
连续8个小时接触85分贝以上声级或15分钟接触100分贝即为不安全声级。
长期在相同频率的声音刺激下,或声音强度超过最大可听阈时,导致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内耳毛细胞会因为供血、供氧不足,进而产生新陈代谢异常,最终导致毛细胞的损伤和脱落,使听力下降。
而且,不要以为每次只戴1只耳机可以减少损害,因为声刺激一侧耳可引起双侧耳的声反射。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佩戴耳机的“60-60-60原则”。
TIPS
60-60-60 原则
BY 世界卫生组织
耳机音量分贝不高于60分贝,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时间不超过60分钟。
03
耳机会为病菌滋生提供条件?
意外的烦恼
入耳式耳机会让外耳道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导致外耳道皮肤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利于细菌、真菌的繁殖。
佩戴耳机时间过长、耳机的质地较硬以及佩戴耳机较大,均会对外耳道皮肤产生反复地机械性压迫及刺激,又会诱发炎症发生。
常见的外耳道炎性疾病有耳湿疹、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等。
如果出现以下3个症状,就应该引起重视了。
耳鸣、耳痛
1
由于耳部皮下软组织少,皮肤下脂肪层较薄,皮肤和软骨膜紧贴,发生炎症时,炎性肿胀刺激神经末梢会出现耳痛。当外耳道局部形成疖肿时,疼痛剧烈,当咀嚼或说话时,疼痛加重。若疖肿破溃,会出现流脓,可混有血液。
耳堵塞感、耳潮湿感
2
炎症会导致耳道皮肤肿胀,耳道炎性分泌物增多。初期是稀薄分泌物,逐渐变稠成脓性,真菌性外耳道炎可产生真菌团块,出现耳堵塞感。耳道有分泌物,致使患者有耳潮湿感。
耳痒
3
慢性外耳道炎常使患者耳痒不适,如果是奇痒难耐,要考虑是不是患上了真菌性外耳道炎。
急性外耳道炎初期会出现轻度耳痛、耳鸣,耳部灼热感,严重者可致全身发热。
不良的挖耳习惯增加了耳道发炎的概率。暴力挖耳,容易致使外耳道皮肤损伤,还会使外耳道耵聍腺、皮脂腺受到破坏,影响耵聍(耳屎)的正常排出,降低外耳道皮肤的防御功能,引起细菌或者真菌的异常繁殖,导致外耳道感染。
游泳、洗澡或者洗头时,水进入外耳道后浸泡皮肤,导致角质层被破坏,微生物更容易入侵感染。
04
耳机与听力能不能兼得?
耳机选购指南
当然,耳机依旧是非常实用的工具,尤其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文明观看视频、收听音频,此时更是离不开一副耳机。
选择一副好耳机、坚持正确的佩戴方法,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A
耳机怎么选?
选择和自己的耳道大小匹配且质地柔软的耳机。
尽可能使用耳罩式耳机或骨传导耳机,减少对耳道皮肤的摩擦挤压。
有些人会因为接触耳机硅胶部分残留的溶剂释出,引发外耳道皮肤皮疹,其实是一种过敏反应。如果有外耳道湿疹,可以口服抗过敏药、局部涂抹激素软膏等。
耳机也需要定期更换。硅胶是一种多孔隙的材料,使用过久容易吸收异味和分泌物,诱导耳道炎症的发生。
B
耳机怎么戴?
当外耳道或者耳郭有炎症时,不建议佩戴耳机。
佩戴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且音量不能过大。
不要在噪声环境下佩戴耳机听音乐。
睡觉时不要佩戴耳机,以免睡着后佩戴耳机时间过长。
及时清洁耳机上的分泌物及油脂。
成人每天用耳机不宜超过4个小时,青少年因听觉器官还未发育成熟,每天不宜超过3个小时,以间歇收听为宜。
因专注于听音乐,使用者对外围的声音失去警觉性,增加了发生危险的机会,12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骨传导耳机
能保护听力吗?
骨传导耳机是通过骨骼,将声音震动直接进入内耳道,并作用于听觉神经。
由于不经过鼓膜,所以骨传导耳机对鼓膜有保护作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听力损伤。
但骨传导耳机仍需要通过内耳的毛细胞来“接收”信号,如果音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一样会对毛细胞构成损害,导致听力下降。
除了噪音
还要小心这些药物?
在我国,因不合理使用药物而造成耳聋的情况并不少,有7类药最容易损伤听力。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
万古霉素。
化疗药,如卡铂、顺铂、博来霉素等。
利尿剂,如呋塞米等。
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
含有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等药物。
消毒剂,如酒精、洗必泰等。其毒性主要体现在外用(进入中耳)上。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出品 -
内容策划 / 排版:朱菁菁
原标题:《听健康 | 戴耳机:赢了教养,输了听力?(本条建议公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