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型产业园区正成为下一个宜居地

孙雯
2023-03-02 15:07
来源:澎湃新闻
城势 >
字号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当房产回归居住属性,让购房者的价值观发生了180度转变,日光房、秒杀房、“房价倒挂”等一系列非理性“滤镜”失灵,闭着眼睛买房也成了过去时,宜居成了居住的决定因素。

找到高能级规划区,就找到了宜居地

如果对“宜居”二字进行拆解,你会发现主要决定宜居的因素是交通、教育、商业、医疗、公园等配套——公共交通出行便捷吗?开车方不方便?学校好不好?有没有三甲医院?家门口有商业吗?日常消费是否一应俱全?正是这些配套决定了每一天生活的品质。

值得关注的是,配套的高低和区域的规划能级挂钩。

一个高能级规划区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能投入更多的真金白银,建设更多更好的配套设施,如上海的大虹桥,投入力度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再美的蓝图最终都要看落地,高能级规划区总能快速落地,临港自贸区成立仅三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是规划能级决定的。

从多个区域的成功发展经验来看,越是高能级的规划区越是宜居。

对于老百姓来说,如何才能准确找到一处高能级规划区域呢?其实不妨关注城市的主流发展方向。陆家嘴、北外滩等区域的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息息相关,大虹桥占位的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而张江、紫竹等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背后则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以紫竹为例,在闵行区打造上海南部科创中心的背景下,紫竹成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功能策源区的重要组成。全市与之并驾齐驱的,是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浦东张江和青浦华为基地,它们共同撑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大目标。因此,紫竹之所以拥有强劲的发展势头,是因为城市主流发展方向为它贡献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大政方针的引导下,这些规划区拥有比其他区域更有优势的政策驱动,它们的规划和投入也必定得到更高层面的持续助力。

启动城市的“活力密码”

高能级的规划只是精彩的“预告”,规划能够落地,且在后期能成功运营,做到宜居宜业,就要充分聚拢人气,不至于造出“空城”、“睡城”等,因此产业才是这部大戏的“正片”。

政府为何如此重视产业?因为产业带有引领作用和集聚效应。一是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骨架”,它为区域带来了高能级的规划,让区域快速发展,二是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集聚效应。而这两点这也是政府如此重视产业的原因。

紫竹的发展印证了这种思路。有着“东方硅谷”之称的紫竹高新区,从引入两所双一流高校、建设产业平台基地入手,引入研发基地、建立创业孵化器等,全方位为产业服务。

多年来,紫竹坚持以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电子、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六大类产业为主导产业,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高科技企业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入驻,其中包括微软、英特尔、可口可乐、印孚瑟斯、中国商飞、中广核集团。不仅如此,还培育和孵化700多家小微科技企业,让产业的生态圈更加丰富。

产业的羽翼日渐丰满,也为区域带来了亮眼的成绩。2021年,紫竹高新区在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升至第九位;2022年,紫竹高新区年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

宜居宜业的理想家园

紫竹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为区域导入大量人口和优质的配套资源。在产城融合的全新规划理念下,以紫竹为代表的新一代产业园区已成功实现了“去工业区化”,突破了以往只有“产”没有“城”的“刻板思维”,以高能级规划带动了各项生活类配套的落位,是时下热门的宜居之地。

在发展之初,紫竹即提出了“生态、人文、科技”的发展理念,这在二十年前是非常超前的思路。生态和人文放在科技之前意味着,紫竹从建设之初就下决心要建设一个生态优越、宜居宜业的新型产业园。因此紫竹的“产”与“城”并行发展,分三期贯通浦江第一湾公园、建设兰香湖并为之引水,还有一系列的景观提升,拥有依湖面江的自然美景。

同时,把人才导入,还要让他们留下来,生活的舒适性至关重要。紫竹依托华东师大教育资源优势以及海外优质高校合作办学模式,打造基础教育园区和国际教育园区,萌生了圣华紫竹等优秀学校。近年来,紫竹还迎来了地铁5号线、地铁15号线的通车、地铁23号线开工,以及虹梅南路高架通车,打通了紫竹多条重要的出行通道。加上紫竹半岛花园、兰香湖壹号等优质住宅的建设、入市与交付,让选择居住在紫竹的人有了更高品质的选择。

另外,兰香湖紫慧路有部分配套商业,星巴克、多样屋、罗森、腔调面、雀上风、乐诚港式餐厅、复美大药房等正式开业,泳池也已开启试运营,后续还将有滑雪馆、健身房、书店入驻。

随着紫竹沿江产业片区和生活片区重点开发的序幕缓缓开启,未来的紫竹风景优美、交通便捷、生活舒适,逐渐成长为宜居宜业的理想家园。

    责任编辑:毛玮静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