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权威发布|兖州区成功创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3月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兖州区成功创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的经验做法,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石可清 兖州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申 刚 兖州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国营 兖州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1
2023年1月19日,经省级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推优认定和公示,济宁市兖州区顺利通过“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公示评审,成为全市唯一获得全国土地类示范县(市)荣誉的地区。荣誉的开花结果,与兖州区转变自然资源管理理念,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各项举措息息相关。
针对近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需求激增、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区委、区政府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着力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至2020年,兖州区年均土地供应率达94.02%, 2022年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为331亩/亿元,在全市排名第一,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达9.9%。
科学引导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布局
近年来,兖州区坚持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以引导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为原则,科学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2022年10月14日,兖州区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质检并正式启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842亩、永久基本农田27.13万亩、城镇开发边界19.1万亩,为兖州区未来十五年发展舒朗了空间、争取了主动,也为全区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保障。
精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建立了用地联审制度,实行发改、工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招商等部门联合审查,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对重点项目排出位次,确定土地保障优先序。坚持新增用地计划指标精准化配置,建立项目台账,严格核定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摸清项目真实用地需求,拟定项目新增用地面积,实行分级分类施策、精准科学保障,坚持做到“三个一律”,切实将有限的新增用地指标分解到高质量项目上。2022年,兖州区共使用各类新增指标8495亩,经上级批复建设用地8612亩,完成土地供应11964亩,均创历史新高。
“零地增效”提炼存量土地“含金量”
近年来,兖州区为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成立了制造强市建设兖州区指挥部,实施助企攀登工程。指挥部下设土地要素保障专班,具体对接企业,详细了解用地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用地保障。同时,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多种“零地增效”的发展模式,如:结合业主意愿、产业需求等情况,通过空地新建、拆除重建、厂房加层、利用地下空间等方式新增载体;通过产业迭代、车间再造、功能整合等方式提质载体。“零增地”上项目,2022年,共为今麦郎等14家企业实现“零增地”上项目,有效实现了企业拿地成本下降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一降一增间进一步盘活了存量土地资源,实现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以“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兖州,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地高效利用之路。
△会后参观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联诚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自主可控技术打造精密零部件全流程智能化提升项目便是“零地增效”的典型案例。项目总占地126.234亩,所使用土地为联诚公司已确权的原有建设用地,未新增工业用地。该项目总投资3.2 亿元,计划新建厂房6万平方米并配套升级部分原有厂房, 新购置自动化设备80余台套,投产后可实现精密零部件加工能力6万吨,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3亿元,新增利税3亿元。
低效盘活唤醒城市发展新动力
组织编制了“十四五”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并完成了相应的数据库建设。通过产业更新、增容技改、腾笼换鸟、政府收储等多种模式盘活城镇存量低效用地,优先用于新兴产业发展。盘活城镇低效用地不仅推动了本地产业发展、增加了税收,还美化了环境,带动了创业就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
兖州工业园区内有一块面积达190亩的低效用地,由于多年历史遗留问题和复杂的经济债务纠纷,导致其长期低效利用。区政府为盘活该地块,通过细致的工作化解了各方矛盾,将其收回并重新挂牌出让,进行了中欧产业园建设。该项目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 亿元,地上标准化厂房建设总规模达9.15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获准入驻园区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5家、隐形冠军企业8家,形成优质企业集聚的高端装备制造阵地。2022年,中欧产业园项目被省自然资源厅纳入全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典型案例。
△会后参观中欧产业园
“标准地”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兖州区全面落实“标准地”改革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山东省建设项目控制标准》(2019年版)有关规定,2022年,全区共完成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28宗2231.25亩,在兖州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内,新增工业用地全部采用“标准地”供应。同时,兖州区持续组织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实现“拿地即开工”,有力助推了兖州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全域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国土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兖州区抢抓政策机遇,颜店镇成功入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全市唯一。颜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区域面积25.26平方公里,坚持优化区域用地布局,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提高土地整体利用效率,是兖州区集约利用自然资源、美化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家园的重要举措。目前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的认定,既是对兖州区之前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肯定,也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兖州区将以此次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继续积极探索提高土地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的新条件、新途径,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扎实的资源要素保障。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中国山东网记者
兖州区认定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后,下步将开展哪些工作?
申 刚
兖州区自然资源局
党组书记、局长
兖州区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按照确定的创新方向和工作目标,细化安排,强化措施,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工作。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一套具有兖州特色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机制。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施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精准供地。落实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政策,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需求。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改革,实现资源增量减少、建设用地 GDP 下降,总体用地布局进一步优化。
二、实行用地“清单制”,在供地前,开展地质灾害、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地震安全、防洪等评估,对地块进行、人防工程、地下管线、土壤污染等现状普查,形成评估结果和评估意见普查“用地清单”。在土地供应后,将“用地清单”一并交付土地使用权人,作为项目审批、技术审查的主要依据,实现“拿地即开工”目标。
三、加快城区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工作。进一步摸清城镇低效用地底数,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继续推进工业项目“退城入园”,对腾出的低效用地采取收购储备、盘活利用等措施。严格按照闲置土地认定标准和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按照“一地一策”原则,制定落实盘活处置方案,实行挂牌销号,建立完善闲置低效用地预警和动态管理制度。
四、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以单位 GDP 地耗、供地率、新建工业项目亩均投资、亩均税收等为重点,全面开展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加强评价成果应用,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
济宁日报记者
创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的工作周期是如何规定的?兖州区成功创建后,在示范周期内会获得哪些政策支持?
王国营
兖州区自然资源局
党组成员、副局长
兖州区的创建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创建示范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程序开展,2022年认定首批示范县(市),示范期为2023至2025年,示范期满自动退出。
根据自然资源部相关文件,获评示范县(市)在示范周期内享受下列支持政策:
一、优先选取示范县(市)作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技术、政策、机制的创新试点。
二、优先支持示范县(市)开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
三、支持示范县(市)优先盘活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开展城镇低效用地认定,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对2009年以前已经形成并经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建设用地、但尚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历史遗留建设用地,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已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签订并落实征地协议,未因征地补偿安置等问题引发纠纷、迄今被征地农民无不同意见等条件下,依法依规落实处理(处罚)措施,按照用地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办理土地转用征收手续和土地供应手续。
四、支持示范县(市)申报生态保护修复相关工程项目;鼓励示范县(市)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按照要求将符合条件乡(镇)纳入试点范围,依法依规按要求规范实施。
五、组织部属相关单位对示范县(市)的重大建设项目用海用岛服务、用海用岛监管等工作开展专项指导,协助地方做好各项工作。
六、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生态修复治理等资金分配、用地指标安排、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对示范县(市)给予优先支持。
原标题:《权威发布|兖州区成功创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