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上海,他们谱写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新荣光
2023年春节期间,十中队官兵在南京路巡逻执勤。林剑杰 摄
站在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营房顶层望去,一座红色基调浸染的石库门建筑,在现代都市建筑群中格外醒目。那里,正是中共一大会址。
自1998年起,中队官兵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毗邻驻地的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党史,累计讲解7.6万余场次、听众450余万人次。中队全面建设过硬,2021年被确定为“学党史铸忠诚的模范中队”全国典型。
去年春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队全体官兵回信,勉励他们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习近平主席的殷殷嘱托,深深激励着中队官兵。中队指导员杨泽楠说,一年来,中队官兵把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关怀和厚重期许转化为奋斗强军的意志和行动,在新征程上续写着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新荣光。
杨泽楠带领官兵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林剑杰 摄
学党史、讲党史,播撒红色火种
重读回信,下士李昊杰深有感触。他在部队的快速成长,与中队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密不可分。
2020年9月,大学生李昊杰携笔从戎。在新兵自我介绍中,他的发言真诚坦率:“我是奔着入伍优惠政策来的,当兵只为体验生活。”
新兵训练结束后不久,李昊杰跟随中队战友踏上“寻根之旅”,赴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参观见学。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看着展柜中泛黄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李昊杰感悟到了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年轻的共产党人追寻真理的执着。“以前,我总觉得理论枯燥乏味,研读党史、用心感受才发现,真理的味道特别甜!”他说。
去年9月,李昊杰义务兵2年服役期满,多家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一边是唾手可得的优厚待遇,一边是中队的挽留,李昊杰面临选择:退役还是继续留队?
那段时间,李昊杰反复读了回信,心中有了答案。“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走与留不能只想着个人得失,关键要看组织需要。”经过慎重考虑,李昊杰敲开指导员的房门,郑重地递交了留队申请。
此后,李昊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党史学习和宣讲之中,他主动请缨担任中队党史讲解员队伍小队长,带出4名新讲解员;把学到的党史故事和创新理论融入到一大纪念馆义务讲解之中,连专业讲解员听后都连连称赞。
中队官兵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拍摄“兵哥说党史”短视频。 东海 摄
坚持学党史、讲党史,让李昊杰更加深刻懂得了人民军队由谁缔造、听谁指挥、为谁打仗,更加坚定了爱党报国的志向,增添了奋斗强军的动力。去年,他凭借优异表现当选武警部队第一届军人代表大会代表。
走进中队营区,处处都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大课堂。操场两侧橱窗里,官兵学党史、研理论的心得体会周周更新;楼梯走廊里,党史主题展板月月更换;每天繁重的训练任务结束后,战士们都会雷打不动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兵哥说党史第二季’又上新了!”近日,杨泽楠带领中队党史讲解员们穿梭在申城座座红色场馆,录制了多期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兵哥说党史”网络微视频,受到广大网友好评。杨泽楠介绍,“兵哥说党史”是他们开展线上党史宣讲的特色品牌,第一季推出后网上点击量破4亿次。过去一年,官兵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第二季拍摄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青年网友被“圈粉”,加入到学党史的队伍中来。
练强打赢本领,忠实履行使命
晨曦微露,外滩的钟声由远及近传来,中队长陶然带领哨兵走上南京路,开启新一天的巡逻任务。
陶然说,中队官兵警卫重要目标、巡逻繁华区域,履行使命任务时刻面临复杂考验。
一次,哨兵赵鑫识破了一名企图混进执勤目标的男子,谁料男子突然抽出一把匕首刺向赵鑫胸部。赵鑫躲闪不及被利刃捅伤。剧痛之下,他凭借肌肉记忆一招制敌。
十中队官兵正在进行擒敌对抗训练。 李岩 摄
“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回信里的嘱托,中队官兵铭记在心。他们深知,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不仅是赞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在新兵林泽尧的抽屉中,有一本特殊的“行动台账”,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他不同阶段学习回信精神的心得体会和奋斗目标。
入伍时,体型偏胖的林泽尧怕苦怕累,训练成绩门门垫底。“只有军事过硬,才能为祖国站好岗。”一遍遍读着回信,林泽尧的“本领恐慌”感愈发强烈,不断向自己的极限发起冲锋。新兵连结束时,他捧着“爱军精武好战士”等6本证书迈入中队大门。
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中队官兵人人都有自己能力升级“路线图”。下士邱志贵军事素质过硬,唯独器械训练成绩平平,他针对自身弱项进行强化训练,手上的水泡一个接一个,最后磨成厚厚的老茧。在去年年底支队组织的军事比武中,邱志贵勇夺单杠课目冠军。
聚焦打赢目标,中队官兵敢于攻坚克难。驻守在中心城区,中队训练场地有限,官兵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中队楼顶打造了一块集搏击馆、器械场、健身房于一体的“空中训练场”,广泛开展创破纪录群众性比武活动。去年,中队军事训练优良率相比上一年提高了20%。
国旗班是十中队的一张“名片”。
“护卫国旗,重于生命。”这是中队现任国旗班班长温华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去年寒冬的一次升旗任务中,当温华建像往常一样扬起国旗时,一块棒球大小的冰块突然从20多米高的旗杆顶上掉落,重重砸在温华建正在敬礼的右肩上。温华建强忍剧痛,保持敬礼姿势纹丝不动。回到营区时,他的右肩已经脱臼满是淤青,后背被汗水浸透。
十中队国旗班正在进行训练。 李岩 摄
在更多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也在用牺牲和奉献散发着光和热。
战士张闯虽在国旗班,却从未走上过国旗台。他的战位,在9平方米的地下操控室。一旦电动升旗装置出现故障,张闯就要在无法看到国旗的情况下,凭借反复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分秒不差地升起国旗。只能当个“备份”,张闯却从不觉得委屈,他说:“我们守护国旗,不是为了站在聚光灯下。”
坚定初心,赓续“好八连”传统
十中队荣誉室里,有一幅黑白照片:被雨水打湿的街道旁,一排排解放军战士和衣而卧。上海解放时,这一幕震撼了世界,一位外国学者称赞这张照片是“红色中国的第一张‘上海公报’”。
70多年后,一段“人墙”短视频曾在网上刷屏:人流如织的南京路上,武警官兵用身体组成“拉链式人墙”,引导游客有序通过路口。2014年,首次执行“拉链式人墙”任务的就是十中队官兵,此后每年的“人墙”里都有他们的身影。
2023年春节期间,十中队官兵在南京路巡逻执勤。 林剑杰 摄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当年,伴随着这首《八连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1982年,十中队接替“南京路上好八连”勤务。“接过八连的枪,也接过了八连的魂。”杨泽楠说。在中队,有这样一份“塑魂”计划:新兵下连第一周是“优良传统教育周”,干的第一件事是在“好八连”雕塑墙前宣誓,看的第一部电影是《霓虹灯下的哨兵》,唱的第一首歌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每天生活在繁华地段,一墙之隔便是上海市地标建筑“新世界”;每晚巡逻在南京路上,目之所及皆是流光溢彩。中队坚持从节约一粒米、一度电入手,开展“创家业、攒家底、藏家珍”活动,班班配备修理箱,人人都有针线包,吃“忆苦思甜饭”,过“干粮补给日”……
岁月更迭、初心不改,几十年来,十中队官兵接力做人民美好生活的守护者,将人民军队的宗旨本色深深印刻在这座城市的记忆里。
“‘武警雷锋’来了!”2月20日上午,南京路附近的居民惊喜地发现,他们熟悉的红色帐篷和“橄榄绿”又回来了。
许多居民赶到现场,拉着官兵们嘘寒问暖。家住成都北路的阎大叔理完发后,还即兴为官兵和附近的群众来了一段舞龙表演,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十中队“雷锋班”在南京路开展为民服务活动。 林剑杰 摄
自1982年起,中队“雷锋班”坚持每月20日到南京路上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在官兵的带动下,130多家单位、千余名志愿者也主动参与其中。每月20日,军地单位撑起的爱民帐篷绵延近200米。
“去年以来,我们的为民服务项目也在与时俱进。”雷锋班班长汪凯睿介绍,如今,他们的服务内容由刚开始的修鞋、理发、磨刀“老三样”,逐步拓展到健康、法律、心理咨询等20多项,装备也从缝纫机、工具包、理发箱“三件宝”升级为超声波眼镜清洗机、多功能血压仪等现代化装备。
前不久,一场跨越千里的云端党课,在中队营区和彩云之南的一座傈僳族村寨同步展开。视频这头,是中队指导员杨泽楠;视频另一头,是远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色德村的全体党员们。
色德村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村,村寨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75.5%。过去几年里,杨泽楠先后4次主动请缨,带领中队“雷锋班”战士前往色德村驻村帮扶,从党建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多角度入手,助力村寨提前实现了脱贫夙愿。
去年,中队调整了对色德村的党建帮扶计划,探索推开“云上+党建”帮扶新模式,持续增强色德村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色德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光付说在武警官兵的帮助下,村党总支正带领全体村民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色德篇章。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