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创新国际传播,打造全球叙事体系上海范本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作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工作项目之一,上海首创全国首个城市形象数字传播平台IP SHANGHAI。平台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公室主办,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凸显中国和上海特点的城市形象资源全库,并逐步建成聚合征集、共享传播、孵化创新的城市形象内容生态系统,探索人人创作、人人展示、人人分享的国际传播新模式。依托该平台,上海组织“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申报和“银鸽奖”评选,不断发掘和聚合国际传播IP,积极探索以国际语言演绎中华文化,形成并完善国际传播顶层设计的“上海模式”。
日前,2022年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申报、“银鸽奖”评选已结束。来自国际传播领域的专家,从中华文化国际表达、推广推介“双创”演绎、全球叙事能力建设、扩大国际“朋友圈”四大方向,解读上海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创新做法和生动案例。今刊发四位专家文章,以飨读者。
叙事,简而言之,就是“讲故事”。听故事、讲故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人们善于理解故事,历史上伟大的演讲者都深谙这个传播之道。从2022年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入选项目和“银鸽奖”获奖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着眼于“全球叙事能力建设”,上海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这些成果尤为可贵。
在“如何讲”上,坚持三大创新
善用“老外”视角。“老外讲故事”是上海国际传播的一大特色。上海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外来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上海故事,不仅有网红,还有企业高管,不仅有“旁观者”,更有“融入者”。例如“在上海,为全球”,作为中国首个以城市IP为主题、以企业发展为案例的大型全球传播案例征集活动,吸引欧莱雅、勃林格殷格翰、拜尔斯道夫等跨国企业高管,通过分享企业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见证者、共创者和共享者的生动案例,讲述“在上海,为全球”的实践故事。这也是全国首个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IP SHANGHAI探索孵化城市IP的新途径。
运用平台思维。基于互联互通互动的平台思维,我国网络小说在海外大受欢迎。2022年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入选项目和“银鸽奖”获奖作品中也不乏此类案例。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立足平台推出“全球作家孵化项目”,通过开放海外用户原创功能,支持和培养海外原创作者,让全球读者在文学的海洋中感受世界多元文化的魅力,实现从“走出去”向“走进去”的转变。
科技赋能传播。科技推动传播方式变革,通过科技赋能,“最上海·苏州河”全媒体大直播项目变成传播科技手段创新的演示台。流动演播室、虚拟主播,虚实相生,让苏州河国风主题曲在不同“世界”维度锵然奏响;科技创新催生全国首款主打人民城市实践概念的IP SHANGHAI数字艺术品“申生不息”,在数字生态领域唱响主旋律。
在“讲什么”上,用好三种资源
城市记忆。构建中国叙事体系,不能脱离“记忆”。围绕上海城市根脉,闵行区制作了首部国际传播新媒体视频产品——“上海之本、未来之城”数字艺术长卷,生动展现了发生在闵行土地上的历史故事。鉴古知今,讲述城市文化故事要善于将隐藏在城市记忆深处的故事讲好。每座城市都有丰富、精彩、打动人心的往日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能将城市价值更好推广,城市形象更好展示。
人民记忆。构建中国叙事体系,不能不讲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选取普通人视角,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更加形象生动。例如《百姓话思想》系列短视频,通过展现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普通人在上海的工作、生活,让百姓谈思想、谈变化,用鲜活朴实、生动具象的百姓故事,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生动实践,阐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中华记忆。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离不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话语资源——可以是小说、诗词等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建筑语言,还可以是其他。微纪录片《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用传统建筑语言吟出了“诗”的艺术美感与文化内涵,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骨子里的坚守、责任和情怀,体现中国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价值观追求。
微纪录片《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
在“找共通”上,做到三维度共鸣
理想共鸣。上海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上海国际传播在描画未来美好愿景上理应勇往直前。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通过近300位来自国内外设计界和产业界领袖的智慧分享,数百项令人振奋的最新设计成果展示,为全球设计界寻找未来美的共鸣;《上海:科学家培育之城》用约800个单词和3幅图片描绘了上海凝聚科技创新人才的美好图景。
主张共鸣。面向未来的中国叙事体系是体现更多中国主张的叙事体系。上海电气集团聚焦产业低碳化、数字化转型,推出生物多样性H5交互设计“‘碳’索未来”,并在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传播。通过创意设计吸引海外用户关注,唤醒海外用户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探索建立上海与全球生物保护的链路,为体现中国主张做出表率。新时代呼唤更多体现中国主张、引发全球共鸣的国际传播好作品好内容好项目。
价值共鸣。面向未来的中国叙事体系是能够引起价值共鸣的叙事体系。上海国际传播注重挖掘体现共同价值的作品,融媒体作品《盲人兄弟的上班路》即是一例。该作品用文字和视频记录下上海熊爪咖啡种子店盲人双胞胎兄弟工作日常,向世界生动展现自信自强、包容关爱的共同价值观。有TikTok网友评论道:“This is heart touching。”(这个故事太打动人心了)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为增强上海全球叙事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上海专门设立“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和“银鸽奖”。上海应该成为可信可爱可敬中国故事的最佳讲述者。上海有这样的传承,也有这样的职责,更有这样的使命。
(作者为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