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冰岛:少冰,半份火山不加糖

2023-03-01 11: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亚欧大陆的另一端

北极圈的寒风之中

北大西洋的怒涛之上

那里是

被称为“世界尽头”的国度

冰岛

(草帽山/Kirkjufell,冰岛标志性的自然风光,形似草帽而得名,摄影师@高承)

天地之间

杳无人迹的荒芜

彷佛被时间遗忘

(请横屏观看极光下的蝙蝠山/Vestrahorn,形似展翅的蝙蝠得名,摄影师@贺进一)

世间繁华

与我无关

(请横屏观看索斯莫克山谷自然保护区/Þórsmörk中的峡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人世纷扰

与我无关

(雷尼斯黑沙滩/Reynisfjara,图片来源@Business Iceland)

然而最荒芜的土地上

却诞生了世界上

最让旅行者向往的国度之一

它地处北极圈

冬季最冷月均温却不低于-3°C

比同纬度的许多地方都要更温暖

(阳光直射冰洞,彷佛将冰点燃;对比我国,东北最冷月均温维持在-2℃~25℃,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它远离世界

却拥有高达6.8万美元的人均GDP

被联合国评为

世界上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近五年,冰岛在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常居前三,摄影师@张力视觉)

冰岛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冰岛地理位置示意,冰岛与北京的直线飞行距离约7800公里,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01

烈焰冰川

冰岛

在欧洲曾是个神秘的传说

公元9世纪

相传有人在海上遇险

意外漂流到了一座无人岛上

那里风雪交加、气候极寒

土地像冰封了一样

后世将其称之为“冰岛(Iceland)”

(瓦特纳冰川,星际穿越中“冰之星球”拍摄地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

“冰岛”并不仅仅是一座岛

它的下方是峰峦重叠的

海底山脉

(冰岛海底地形示意,海底山脉从北冰洋一直延伸到非洲南端,长达约16000公里,是为“大西洋中脊”,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数千万年前

北美板块与欧亚板块逐渐分离

岩浆沿着裂缝不断上涌

直至冲破海面

冰岛

就此在烈焰中诞生

(冰岛的诞生,2500万年前,巨型地幔柱对流至板块下方形成巨量的岩浆,借助洋中脊不断喷发,制图@杜睿&松楠&李三连/星球研究所)

这,是一座暴烈的火山岛

10.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

与江苏省相当

却有30多座火山系统横贯全岛

共同组成全岛地势最高、最危险的地段

(冰岛火山分布示意,火山走向与洋中脊相当,呈西南-东北横贯冰岛,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冰岛最大的火山——

巴达本加火山(Bardarbunga)

海拔2009米

覆盖面积高达2500平方公里

相当于香港的总面积

(2021年冰岛雷克雅内斯半岛的法格拉达尔火山/Fagradalsfjall爆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诞生于烈焰的国度

同样也诞生于寒冰

冰岛地处北极圈

寒冷的冰川是这里的另一个统治者

当冰遇上火

一场战争势必打响

(请横屏观看蝙蝠山,晚霞照亮了雨云若混沌初开,冰与火之歌即将奏响,摄影师@沈霖 )

冰川以厚重的冰体“镇压”火山

并宣示自己的主权

面积高达8100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北京市的

冰岛最大冰川瓦特纳冰川(Vatnajokull)

独自力压七座火山

冰体平均厚度380米

(瓦特纳冰川,冰舌张牙舞爪,摄影师@罗杰)

狂傲的火山

逐渐被冰川削出尖锐的棱角

山势嶙峋

(瓦特纳冰川,摄影师@高承)

冰川势力最大时

曾覆盖冰岛全境

海边的陆地也被侵蚀出

狭长的峡湾

(西峡湾的其中一个观景点Kambsnes,图片来源@Business Iceland)

但火山

并不甘愿就此屈服

它们犹如一群疯狂的炮手

通过一场又一场的火山爆发

在冰封大地上打开了一座又一座的突破口

来自地心的大量熔岩

自突破口一涌而上

迅速吞噬冰川

火山岛开始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

(2022年8月,梅拉达里尔火山爆发,熔岩从300米长的裂缝中不断涌出,摄影师@丁亦然)

火山,还擅长突袭

它们潜伏在平静的海面下

在敌人毫无防备之时突然爆发

造出一座新的岛屿

开拓自己的新领地

(赫马岛,1973年岛上火山喷发,持续爆发近半年后形成一个新的火山锥埃尔费尔Eldfell,冰岛语直译就是“火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火山的兵器——热能

使冰川最为畏惧

厚实的冰体被融化成水

自山顶飞流直下

形成磅礴的瀑布景观

(请滑动查看春夏两季的秘密瀑布/Gljufrabui,摄影师@刘白&李永男风光旅游摄影)

冰川融水从火山的领地坠落

沿着地势在山坡、平原淌流成河

形成密布的水网

(溪流在平原上流淌,像一条秋日“辫子”,摄影师@苏铁)

还有的

则与大气降水一起

在火山口汇聚成湖

(冰岛东南部的火山口湖,摄影师@Henry Liu)

至此

烈焰与冰川的博弈

逐渐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在冰岛留下了壮美的:

冰冰冰

冰冰冰冰冰

火山火山火山火山

(请横屏观看斯奈菲尔火山,典型的冰下火山,摄影师@刘白)

冰火之战逐渐停歇

冰岛也开始露出它更多的狂野样貌

数千万年来岩浆喷出地表后

经冷却与收缩形成了独特的柱状节理

(斯瓦蒂瀑布,峭壁上多是六边形柱状节理,摄影师@贺进一)

火山孕育的另一些岩石

则暴露在海岸边

经流水磨蚀,破碎成细小的黑沙

铺成少见的黑色沙滩

任由浪花肆意拍打

烈焰与冰川的争斗

最终在流水和碎沙中

走向终曲之章

(迪霍拉里海岬黑沙滩,摄影师@afun阿方)

但是

这片如此暴烈的土地

真的适合人类吗?

02

极地生机

公元9世纪

一位住在挪威沿岸的酋长

殷格·亚纳逊(Ingólfur Arnarson)

由于杀害同胞被流放

在北欧无处容身

只得孤注一掷

率领亲信扬帆远航

期冀能找到传说中的“冰岛”

作为他新的家园

(法罗群岛,介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中间,很长时间被误以为是传说中的冰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公元874年

殷格在一座“冒烟的海湾”靠岸

“烟”实际上是水蒸汽

这座火山岛全境分布800余处大型温泉

炙热的岩浆将水体加热

四处冒着热腾腾的蒸汽

而“冒烟的海湾”

音译便是雷克雅未克

也即后来的冰岛首都

(史托克间歇泉/Strokkur,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

殷格发现“冰岛”并不冰

从墨西哥湾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

流经冰岛西南部

使其沿海一带气候相对温暖

雷克雅未克甚至恰好是全境最暖的地区之一

(北大西洋洋流示意,冰岛属于寒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在3°C~-3°C之间,夏季则是15°C~8°C。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寒与暖

直接决定了人类生存的可能性

而在更大的气候背景上

此时正逢中世纪暖期

巍峨的冰川

化作融水带来大量的淡水资源

青草、灌木在岛内各处肆意生长

植被覆盖率高达60%以上

(请滑动查看冰岛可爱的生灵:羊、北极海鹦、北极狐,摄影师@请叫我安大侠&视觉中国&BusinessIceland)

殷格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

决定在此定居

人们砍伐树木,建造房屋

又劈材烧火取暖

并将宽广的草地划成一片片牧场

饲养羊群、牛群

(冰岛中世纪草皮屋,一般由主屋、侧屋、谷仓、农场构成,摄影师@高旭飞)

冰岛的事迹逐渐在欧洲传开

不少北欧、爱尔兰、苏格兰北部的居民

同样渴望一片没有纷乱的新家园

冰岛成了最佳目标

他们纷纷远渡重洋来到冰岛

抢占最宜居的定居点

(请滑动猜猜冰岛哪里最宜居?末次冰期后冰岛冰川退化,如今只占11%国土面积,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沿海平原地区气候温暖

山坡平缓、河流密集

人们既能放牧,也能开拓农田

种植大麦、燕麦等谷物

(请横屏观看南部的维克/Vik,山坡可放牧,平原宜农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峡湾地区平原较为狭小

却有曲折的海岸线

人们依山而居、面朝大海

打渔为生

(伊萨菲厄泽市/Ísafjarðarbær,摄影师@罗杰)

公元10至12世纪

人们逐步从沿海向内陆高原扩张

在陡峭的山地

放牧养羊

(菲约德勒姆冰河/Jökulsá á Fjöllum,冰岛第二长河,受冰川洪水冲蚀形成的峡谷,摄影师@闭眼缄默)

在动荡的裂谷

商议国事

(辛格韦德利大裂谷/Thingvellir,公元930年起人们夏季在此聚集,组织议会,奠基了冰岛的民主议会制度,摄影师@请叫我安大侠)

短短两个世纪

冰岛从一座无人岛

变为一座拥有数万人口的新兴国度

然而公元13世纪

一场毁灭性的天灾

从此将这座小岛的命运推向另一个方向

——小冰期席卷而来

冰川自北极圈向低纬度地区扩张

冰岛气温大幅度下降

(请横屏观看冰岛南部Dyrhólaey海岬,如一片了无生机的冰封大地,摄影师@吴邺霖)

植物因低温而生长缓慢

大面积的农田、草场

在人们过度伐木与放牧后

深陷水土流失的恶循环

大量的牲口、人口在饥荒中死亡

(冰岛中部高原地区,大面积的荒地,摄影师@罗杰)

天灾毫无预警地爆发

这时人们才意识到

人类从未真正拥有过这片土地

烈焰与冰川

又带来更沉重的一击

冰岛大部分的火山都被积压在冰川之下

火山自内部将冰川融化

一旦火山爆发

不仅触发一系列的地震、滑坡、泥石流

还会造成冰湖溃决、冰河上涨

导致大规模洪水泛滥

(冰川洪水内部结构示意,冰岛称这种灾难为“冰川奔流(jökulhlaups)”,洪荒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问题,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

两个世纪构建起来的人类文明

眼看即将走向消亡

冰岛

前路何在?

03

融入世界

冰岛国土全境10.3万平方公里

然而适宜发展农耕的土地只有3%

土地贫瘠像一场慢性病

在绝望中将人扼杀

(小冰期期间尤其饥荒频发,摄影师@高旭飞)

幸运的是,冰岛还有海洋

全岛4970公里的海岸线绵延

洋流将营养物质集中到浅海域

吸引了大量的鱼群

人们顺应自然的变化

夏季草木生长旺盛时放牧

冬季随鱼群繁殖季出海打渔

19世纪

冰岛靠着有限的自然资源

在一种自给自足的模式中生存了下来

(西峡湾/Westfjords,摄影师@罗杰)

然而

这样的生存模式宛如身居“孤岛”

这片土地的资源始终太有限

冰岛知道自己必须将目光放得更远

走入世界

海的另一端

有个国家与冰岛同样寒冷——挪威

冰岛向其运送羊毛、纺织品、鱼干

以交换粮食、木材、食盐

(鱼干,冰岛诺贝尔文学家拉克斯内斯曾感叹,人生到头来最重要的只有咸鱼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往东,还有1000多海里外的英国

冰岛向其运输鱼油作为燃料

英国人也偏爱将肥美白嫩的鳕鱼做料理

鱼,摇身一变

成了冰岛最重要的商品

渔业自此成为冰岛的支柱产业

(胡萨维克观鲸场景,1958年至1976年冰岛曾三次为鳕鱼捕捞权与英国发生战争,摄影师@高承)

往西,近1万海里外还有美国

二战期间

随着美英盟军与德军的海上争霸

北大西洋航道的重要性也逐渐提高

冰岛正处北大西洋北端

占领冰岛相当于掌控部分制海权

交通优势逐渐凸显

(雷克雅未克国内机场,二战时由英军所建;英军撤离后,美国在冰岛驻扎至2006年,后签订协议承担冰岛的军事防务责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孤岛”选择走入世界

冰岛成功突破曾经自给自足的模式

飞速赶上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

一条冰岛的鱼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

来自各地的商品也都可进口到冰岛

(美军驻兵期间修筑大量的公路、桥梁,加强了冰岛沿岸市镇与首都的联系,摄影师@Henry Liu)

但与世界的联结

也将冰岛置于一个新的困境

一旦世界的局势发生变动

冰岛也必然受到冲击

1973年国际石油危机爆发

狂飙的油价让冰岛意识到

必须开拓属于自己的资源

(暴风雪中的大卡车,由于冬季漫长、天气反复,20世纪冰岛最大的进口依赖为化石燃料,摄影师@张力视觉)

纵观冰岛全境

中央高原并不宜居

然而充沛的水流从山坡往低处倾泄

其高差形成了强大的水力

利于发电

(众神瀑布/Godafoss,摄影师@高承)

火山带最为危险

然而其内部潜藏庞大的热能

足以推动发电机发电

热水还能供人们作为日常用水

地热,大大改善了冰岛人的生活空间

(冰岛地热使用情况示意,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

水力和地热

两者既不会破坏土地,又可再生循环

为冰岛带来源源不绝的电力

从而成为20世纪冰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于是

冰岛以丰富又低廉的能源供应

吸引跨国企业前来设厂

高耗能的电解铝加工业尤其有优势

以冶炼为主的制造业逐渐成为冰岛新兴产业

(斯瓦新基地热电站,目前冰岛有三座电解铝厂,每年生产约80万吨的产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世界逐渐注意到冰岛这个小国

这里既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潜力

还有壮美的自然风光

昔日的荒芜之地

如今被人们无处安放的幻想填满

这里可以是外星、是末日、是世界尽头

人们不惜漂洋过海只为一睹奇景

冰岛的旅游业开始崛起

(请横屏观看洞穴极光,2019年疫情前冰岛的游客总数达220万,相当于冰岛人口的6倍,摄影师@苏铁)

旅游业、制造业,与传统的经济支柱渔业

共同组成冰岛三大产业

冰岛成功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中

找到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

(冰岛主要货物出口金额,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

如今

冰岛将眼光望向北极圈

庞大的海冰底下藏着

全球18%的石油及30%的天然气

极具工业、商贸发展潜力

(北极海豹,如今北极已有旅游团定期观光,摄影师@陈彬彬)

曾经北冰洋大面积冰封

然而随着全球变暖

海冰逐渐融化

一条更快、更短、更便捷的

北极航道即将全面通航

冰岛有望成为重要的中转据点

(欧亚航道与北极航道对比示意,中国与欧洲的航运最大的堵塞点在苏伊士运河,往北取道北冰洋将是更快捷的选择,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似乎一切向好

但事物总有另一面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

冰岛的海平面

每年正在以3cm的速度上升

海洋生态平衡也开始受到影响

(斯奈山半岛的格伦达菲厄泽/Grundarfjörður,冰川融化直接受影响的将是最宜居的沿海平原,摄影师@丁亦然)

在更美好的未来到来以前

冰岛似乎还需要面对更多的危机

未来

冰岛会更好吗?

04

冷暖人间

2023年

冰岛人口总数为37万

其中有24万人集中居住在首都区

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凯德灵加火山/Kerlingarfjöll,地广人稀也成了典型的冰岛印象,摄影师@Henry Liu)

19世纪起

冰岛发展出相对完善的福利体系

让冰岛人在一生中

无论面对疾病、失业、养老都有所保障

(冰岛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示意,国民福利占了最大的比重,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

但作为一个自然灾害极其频繁的国家

冰岛能做的始终有限

这座小岛自诞生起

注定要受极地的规律所支配

由于地处北极圈

每年秋分后

冰岛的白昼随之缩短

取而代之的是漫长的冬夜

(请横屏观看双月虹、极光、北斗七星一同点亮冰岛夜空,摄影师@苏铁)

相反的

春分以后

冰岛的白昼逐渐长于夜晚

6月份有若干天日照长达21小时

甚至到了午夜还是阳光普照

(午夜阳光中的黄金瀑布/Gullfoss,摄影师@李永男风光旅游摄影)

冰岛人的生活

如同游离于光影之间

12月冰岛的白昼

只有短短的4个半小时

如今,3月份

冰岛的白昼开始变长

早上9点

东部最先被阳光照亮

(冰岛南部Stapafell雪山下小房子,摄影师@刘白)

上午11点

正是忙碌的时刻

每年1月下旬至5月份

鱼群沿着洋流来到南海岸产卵

再往西边游动

自然的规律贯穿古今

冰岛人的生活也一如既往

(阿库雷里/Akureyri,冰岛北部最大的城市,摄影师@张铭琛)

中午12点

也许会有一场风雪不期而遇

孩子欢乐地在雪地里玩耍

(冰岛天气变化无常,暴风雪、阴雨已是司空见惯,摄影师@丁亦然)

下午2点的阳光明媚

多变的天气让人们更懂得把握当下

旅人们喜欢在这个时段开车环岛

泡温泉、逛冰洞

尽情享受阳光

(冰岛冰洞,摄影师@李永男风光旅游摄影)

下午4点钟

高耸的山崖无人打扰

冰岛将大面积脆弱的土地

划为自然保护区

任由万物自由生长

(请横屏观看彩云下的草帽山,属于斯奈菲尔冰川国家公园的一部分,摄影师@郭家豪)

傍晚5点

人们陆续下班回家

当工作结束,生活正要开始

街道、商店逐渐热闹起来

餐厅也开始传出嘈杂的声响

(雷克雅未克街景,远处高塔般的建筑为哈尔格林姆斯大教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黑夜来得很快

冰岛的“夜”生活也来的很早

晚上8点

无论是聚餐、泡吧、演唱会

或是宅在家

冰岛人有漫长的冬夜能够尽情挥洒

(雷克雅未克的圣诞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城市,正值喧闹的时刻

遥远的中部山地早已万籁俱寂

晚上10点钟

只剩流水发出轻微的声响

(斯科加瀑布/Skógafoss,摄影师@刘白)

午夜时分

人们把灯一一关上

当冰岛再度陷入黑夜

一场天籁之光正将夜空点亮

1.5亿公里外“吹来”的太阳风

被地球磁场引入南北两极

与大气碰撞产生了极光

那瞬息间迸发的闪光

或许就如每一个冰岛人所能拥有的

瞬息的当下

(极光“众神舞动”,摄影师@苏铁)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夏加尔

编辑:所长

图片:龙世杰

设计:杜睿&李三连

地图:松楠

审校:云舞空城&清流&吴昕恬

封面摄影师:高承&张铭琛

审核专家

复旦大学北欧中心研究员 陈靓教授

特别鸣谢

冰岛驻华大使馆

注:

[1] 本文地名采用冰岛语音译,图注名称以中文优先,其次是英语、冰岛语。

[2] 本文第二章古代相关的内容分别参考冰岛史书The Book of Icelanders(Íslendingabók)及The Book of Settlement(Landnámabók),神话部分无明确年代记载。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1]Denk, T. (2011) “ Introduction to the Nature and Geology of Iceland,” in Late Cainozoic Floras of Iceland: 15 million years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e history in the northern North Atlantic. 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

[2]Karlsson, G. (2003) The history of Iceland. Minneapolis: Univ. of Minnesota Press.

[3]Celli, N.L. et al. (2021) “The tilted iceland plume and its effect on the North Atlantic Evolution and magmatism,”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569, p. 117048.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016/j.epsl.2021.117048.

[4]Björnsson, Helgi & Pálsson, Finnur. (2008). Icelandic glaciers. Jökull. 58.

[5]“Man against volcano : The eruption on Heimaey, Vestmannaeyjar, Iceland” (1983).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3133/7000025.

[6]Jóhannesson, T. (2010) Agriculture in Iceland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Iceland.

[7]刘立群.列国志:冰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05).

[8]Iceland Land Cover Country Fact Sheet 2012 (2021)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9]Soil erosion in Iceland (2001).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10]Soil erosion in Iceland (2001).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11]Júlíusson, Á.D. (2020) “Agricultural growth in a cold climate: The case of iceland in 1800–1850,” Scandinav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69(3), pp. 217–232.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080/03585522.2020.1788985.

[12]Trade POLICY REVIEW mechanism Iceland report by the Government (1994).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原标题:《冰岛:少冰,半份火山不加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