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诺基亚60年首换Logo引回忆杀:一代“街机”还支棱得起来不?

2023-02-28 21: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当地时间2月26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宣布更换其企业标识,以便重塑以往“手机生产者”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诺基亚“蓝底白字”的老Logo沿用至今,已经将近60年了。

▲旧Logo中的标志性蓝色已被替换为一系列粉色等梦幻颜色。

1、 终结的回忆:标志性蓝色Logo首次被替换

据报道,新Logo由五种不同的形状组成,构成“NOKIA”一词,而旧Logo中的标志性蓝色已被替换为一系列粉色等梦幻的颜色。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我们仍然是一个成功的手机品牌,但这不是诺基亚的宗旨。”诺基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Lundmark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想推出一个新的品牌,它非常关注网络和工业数字化,这与传统的手机是完全不同的。”

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看来,诺基亚换Logo,意在摆脱手机厂商形象,宣示自身是一家商业技术公司,面向5G和工业互联网提供服务。

看懂App联合创始人由曦也表示,在淡出人们视线后,诺基亚目前的主营业务是网络基础设施和技术解决方案,特别是5G网络设备和服务。

作为一代“街机”,诺基亚曾是80后90后的共同记忆。但当智能化浪潮来袭,手机不再专注于通话,曾经那个追求手机摔不坏、碾不烂、砸不碎的时代已成为过往。

此次诺基亚更新logo,除再度掀起部分网友的回忆杀外,也有不少网友对新Logo纷纷吐槽,认为这样的设计有点“支离破碎”。

网友“三个设计师”:新LOGO有一种残缺的美感,字标中的N、K和A字母减去部分笔画,使其释放出数字化特性。

网友“zhaitccccc”:还不如不换,不换看到还有熟悉的感觉,换了可真认不出来了,以为是什么小牌子。

网友“z86z86”:这个标志真的很能说明NOKIA的手机发展历程,从鼎盛辉煌到支离破碎。

▲全球手机销量之王诺基亚1100(累计售出2.5亿部)。

2、 时代的眼泪:一代“街机”坠下神坛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1997年诺基亚击败摩托罗拉登上全球手机第一宝座,此后蝉联了十多年的销售冠军。巅峰时期,诺基亚统治着全球一半以上的手机市场——每10个手机用户中就有8个使用诺基亚手机。在1998年至2007年间,芬兰经济增长的25%都来自诺基亚。

然而,错失智能机,舍安卓选塞班……在手机市场每一个决定性方向的分岔口,诺基亚都选错了。2013年9月2日,诺基亚以73亿美元价格将手机业务贱卖给了微软,仅为其当初最高市值的1/16。投资者纷纷将之称为垃圾股。诺基亚前CEO约玛·奥利拉无奈地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从1994年到2007年,诺基亚手机1110、8110、9000、3210、N90、N95,款款经典,无论是销量还是产品设计都堪称传奇。就在诺基亚坚定地覆盖从低端到高端所有机型的非智能手机市场时,事情已在起变化。

对于苹果,诺基亚一开始是看不起的。2010年,苹果已推出iPhone4时,针对用手握住金属边造型就会出现类似屏蔽信号的问题,诺基亚官方博客甚至讽刺 “某些手机”信号衰减问题。

从更深层面看,面对IPhone和安卓的挑战,诺基亚的企业战略开始乱了方寸。诺基亚早在2002年就研发出触屏技术,2005年研发出面向互联网的手机操作系统Maemo,受到业内好评。然而,公司决策层错认为占据市场优势的塞班系统将继续成为主流,轻视了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力量。

在意识到塞班系统难以满足智能手机需要后,2010年诺基亚曾寄希望于重新打造新的手机操作系统。但公司董事会没有集中资源,而是采取内部竞争策略,由两个团队同时开发新塞班和Maemo系统。大企业病在这种公司战略转型的时候暴露无遗。两个团队开始了漫长的内部斗争。

这种反复权衡、老是留后路的策略,延长了战略决策流程。高通公司执行董事就抱怨,诺基亚需要花6到9个月来评估某项手机芯片新技术的市场机会,机会早就流失了。

长期负责诺基亚代工事务的比亚迪驻芬兰办事处代表罗宾表示:“如果诺基亚早认识到这一点,提前做部署,早早完善并推出触控屏技术和Maemo操作系统,结果就不一样了。”

诺基亚管理层最终把Maemo操作系统叫停,2011年又宣布与微软合作,全面采用Windows phone系统。虽然与微软合作的这个系列比黑莓系列表现要好,但从2011到2013年诺基亚蒙受了41亿欧元亏损。2013年,微软宣布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诺基亚正式退出了手机市场。

诺基亚前总裁奥利拉曾对媒体说,公司一度缺乏战略眼光,忽视软件研发,面对竞争对手的傲慢,以及企业内部官僚作风等,都是遭受挫败的原因。

3、 多元的未来:再战智能机领域能否东山再起

卖掉手机业务之后,诺基亚是否就一蹶不振、泯然众人矣?分析文章指出,与那些辉煌过后就消失的品牌不同,诺基亚可以说过得不错。财报显示,诺基亚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为249.11亿欧元,同比增长12.2%;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42.5亿欧元,同比增长161.86%。

诺基亚总裁Lundmark近日就公开表示,诺基亚现在拥有“弹药和工具”,可以在不牺牲利润率的情况下夺取市场份额。

作为曾经的科技巨头,诺基亚依然掌握着命脉般的专利与技术。直到现在,苹果、三星等手机厂商每年还要为此支付一笔不菲的专利费。以2017年为例,苹果公司曾向诺基亚支付了高达20亿美元的专利费。截至2019年4月,诺基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超过1471件,在全球通信厂商中排第二,占比为13%,仅次于华为的17%。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介绍,诺基亚主营与华为类似,即通信设备制造与销售,是全球重要的5G通讯业务供应商,电信设备供应占其经营收入八成以上。事实上,诺基亚在通信行业拥有极强的实力,在2G、3G、4G时代,诺基亚一直是引领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的领导者之一。诺基亚甚至还曾扬言要把4G网络带到月球,让在月球上探索居住的宇航员用4G上网。

早在2020年Lundmark接任陷入困境的诺基亚CEO后,就制定了三阶段战略:重置、加速和规模。现在重置阶段已经完成,Lundmark说第二阶段正在开始。目前,诺基亚核心事业以通信基础业务和先进技术研发及授权为主,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为美国四大运营商、日本三大运营商、韩国三大运营商提供5G网络技术的电信设备商,也是唯一一家涵盖5G网络全元素,包括无线电、核心网、云、管理、自动化等端到端产品组合的设备商。

Lundmark表示,诺基亚未来会更多地关注网络和工业数字化,重塑新的品牌形象。虽然诺基亚的品牌手机授权制造商HMD在多个市场扩大了Android智能手机的产销规模,但显然手机业务早已不是诺基亚的重点。

尽管如此,诺基亚一直并没有放弃对智能手机的研究。从2016年开始,诺基亚手机授权制造商HMD不断推出诺基亚新手机,包括诺基亚X6、X7、X8等。2022年10月,诺基亚C31国行通过工信部入网,双卡双待4G机型,运行Android系统。2023年2月,诺基亚X30的5G智能手机“很快就会在印度推出”。

此次换新Logo的同时,诺基亚还发布了诺基亚C32、C22两款新机,主打特点仍然是诺基亚传统技能——防摔和续航。据了解,手机采用聚碳酸酯(PC塑料)一体成型机身和钢化显示屏玻璃,经久耐用,可防摔、防尘和防泼溅。5000mAh电池支持10W充电,诺基亚宣称续航时间长达三天。

在未来,诺基亚在智能手机领域能否卷土重来?看懂App联合创始人由曦认为,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的主导,但诺基亚仍然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诺基亚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专业的人才队伍,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来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手机。此外,诺基亚还可以利用自己在网络基础设施和技术解决方案领域的经验和技术优势,推出与5G网络相结合的新型智能手机,为用户带来更加快速和稳定的移动通信体验。

由曦还表示,诺基亚还可以通过不断扩大自己的业务领域来实现突破。例如,诺基亚可以进一步开发数字健康和电信软件业务,与智能手机相结合,打造出更加全面的移动智能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诺基亚的企业Logo。

新闻链接

诺基亚Logo的故事

诺基亚最初的Logo是一条鱼,这家公司1865年刚成立时是一家造纸厂,Logo里的那条鱼则代表了公司最初所在位置——芬兰诺基亚河。

诺基亚公司的早期Logo有很多版本。钻石状的Logo是橡胶行业时期的,寓意是该公司的橡胶制品如钻石般巩固;圆形的Logo则是电缆制造业时期的,这个Logo看起来很像是电缆的横截面。

诺基亚之后还涉足过木材、橡胶、电缆等行业。

1991年,时任芬兰总理的哈里·霍尔克里通过诺基亚的设备,拨通了世界上第一个GSM电话。第二年,也就是1992年,诺基亚推出了第一部GSM手机——诺基亚1011。这一年,公司正式改名为诺基亚移动电话。大家熟知的蓝色Logo也直到1992年才正式启用,诺基亚也开始进入了移动通讯业务。

上游新闻综合北京商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青年报等 编辑 向家庆 责编 戴宇 审核 廖爽

原标题:《诺基亚60年首换Logo引回忆杀:一代“街机”还支棱得起来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