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排毒养颜险变中毒丧命,专家:国人健康素养提升较慢

帅才、董小红/半月谈
2018-06-22 09:29
绿政公署 >
字号

年轻人跑步健身成时尚,中年人保温杯枸杞水不离手,老年人热衷各种或真或假的健康讲座、养生节目……随着社会发展,国民消费不断升级,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老中青群体对健康的热情都空前高涨。

然而,由于许多国民健康素养都在“及格线”以下,现实中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随处可见,各种养生谣言、骗局层出不穷,疾病高发、医药费支出日益增加,消耗了很多医疗资源。

国人健康素养提升较慢

健康素养是什么?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街头随机进行了采访,受访人群涵盖老中青三代,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

“不知道,我知道文学素养,健康素养是啥还真不知道。”

“健康素养就是保健知识。”

“就是知道按时体检,有病别拖,信大夫不信偏方,对吧?”

“懂得不熬夜、少撸串、早睡早起身体好。”

……

专家表示,健康素养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包括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58%,较2008年的6.48%提高了5.1个百分点,较2015年的10.25%提高了1.3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定上升态势;但同时,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然较低,城乡、地区、人群间发展不均衡,人民群众对各类健康问题的认识水平不均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提升较慢。

专家认为,公众健康素养较差主要体现在无知和误知两方面,这导致一些人遇到健康问题时会在两种极端心态间摇摆:要么讳疾忌医极力回避,不接受治疗;要么极度恐慌如临大敌,盲从各种谣言、广告、偏方,上当受骗。

小病拖大,大病拖炸

家住湖南长沙的李先生在30岁时就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医生劝他住院接受治疗,被他以工作繁忙为由拒绝。后来,李先生因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发作被送进了医院。

湖南省卫生宣传教育信息中心副主任黄德建说,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很多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激增,而由于缺乏健康理念和健康专家指导,这些慢性病人在患病初期没有引起重视,有些病情严重的病人已经达到住院指征却以种种理由拖延,导致慢病并发症发生,甚至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采访中,一位患者家属告诉半月谈记者,他的叔叔正是因为常年不重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一天一包烟、三顿酒,还酷爱甜食,后来突发脑梗入院,经治疗仍需人贴身照顾,生活无法自理。

“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比起治疗脑梗肯定容易得多,患者也不用受那么多罪,医疗费用也低得多。所以预防疾病的理念必须深入人心。”湖南省卫计委医政处副处长李世忠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高血压病研究所副所长张国刚教授说,健康素养高,在疾病发生之前能够有效预防,治未病;在疾病早期,可以发现疾病的信号,早治疗;在疾病康复期,促进康复,防止复发。但由于居民健康素养低,慢性病的知晓率、控制率都很低,全国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增长速度过快,消耗了很多医疗资源。

被“坑”没商量,科普跑不过谣言

最近,家住成都锦江区的李婆婆早上遛弯锻炼时,被小区外发传单的人忽悠着去领免费鸡蛋,最后花光了身上带的所有钱,捧回了一包三无“补品”。

“幸好我妈卡里就1000多块钱,不然还不晓得要被坑多少!”李婆婆远在上海的女儿提起此事气不打一处来。而李婆婆却还想去:“他们对我像亲人一样,还送了我一年的免费按摩卡。”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分析认为,以讲座、会议等形式销售保健食品已经成为保健品行业内的“标配”手段,商家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常有孤独感、易从众、期待自我价值肯定的四大“软肋”,铺设陷阱,打“亲情牌”“情感牌”。

随着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网络上一些养生方法逐渐流行起来。其中,“灌肠美容排毒”也受到很多爱美人士的青睐。然而,灌肠真的能起到美容、养颜、排毒等诸多“神效”么?

近日,成都一位50多岁的爱美女士在一家美容机构灌肠导致肠穿孔住进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该医院立即对患者进行了开腹探查、肠道修补的手术,据医生手术中所见,病人盆腔脓肿并有粪类积液,感染非常严重——说好的“排毒养颜”,差点变成“中毒丧命”。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解小宏告诉半月谈记者,灌肠仅仅是作为解决便秘的一个临时措施,并不像吹嘘得那么神奇,灌肠排毒只是美容机构推销的噱头。

“活吃蝌蚪,他的癌症病灶消失了!”“吃到这个你就死定了!别知道太晚,赶紧收藏!转发到亲友圈!(食物相克图表)”……当前,网络和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网上有很多健康信息是道听途说和主观杜撰的。还有一些信息逻辑混乱,或片面夸大某种物质的影响等,这些存在误区和盲区的信息,轻则误导受众,重则威胁公众的生命与健康。

监测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居民对于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知晓相对较为容易,获得健康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权威、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还不通畅,养成健康行为和掌握健康技能较难。一些人要么盲目保健,要么轻视健康,这样的健康“雷区”正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水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长期关注公众健康素养问题,他认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必须创造支持性环境,让人们更容易获取、理解、使用健康信息和卫生服务,因此健康传播非常重要。

(原题为《说好的“排毒养颜”,差点变成“中毒丧命”:有多少健康谣言把我们击中?》)

    责任编辑:顾亚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