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轻人不再相信爱情or钻石?
作者/木木
2022年上半年,I Do关闭近百家店铺,裁员近三分之一,拖欠员工工资、拖欠供应商钱款的消息频频曝出。似乎是为了给吃瓜群众一个故事的结局,今年1月母公司恒信玺利宣布破产重整,网络一片哗然。这一事件似乎预示着整个钻石产业暗暗潜伏的危机。
01
营销爱情 巨头操纵全球市场
2022年年底,一则“女子3000元卖不掉原价2万钻戒”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这位女性因急需用钱决定将自己的婚戒当掉。然而当初花费2万元购买的周大福钻戒,净值竟然连3000块都不到。
网友纷纷调侃“怪不得钻石恒久远,砸在手里可不就恒久远了吗”“周大福自己店里换购都值不了几个钱”“这三千块恐怕也是白金戒托的价吧”……
这位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就在今年1月,安徽一网友想要卖掉十六年前花三四千,十年前花费14000元购买的两个钻戒,被开价180元。
为什么购买时如此昂贵的钻戒卖出时会一文不值?因为钻石的所谓“价值”原本就是资本生造出来的“神话”而已。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钻石的成分就是碳元素,在自然界里很常见,按理说钻石也就称不上多稀罕,那这一矿物究竟是怎么成为全世界追捧的天价宝物的?
早年间,由于开采技术有限,宝石级的钻石非常稀有,每年的产量仅仅只有几公斤,所以钻石只是皇室、贵族等上流社会的奢侈品。
但是1870年,南非的矿工意外发现了一个大钻石矿,于是财富变成了事故,而资本又让事故变成了故事。多家钻石开采商认为,若正常开采,这个大矿可马上向全球供应大量钻石,也必然会大大拉低钻石价格,于是几家巨头紧急商议,联合成立了戴比尔斯钻石公司,这家公司垄断了全球80%的钻石矿,控制开采量,以延续钻石的“稀缺性”。
同时,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商业计划”,将钻石和爱情捆绑在一起,大肆宣扬钻石的坚硬品质就象征着坚贞不渝的爱情,并通过影视作品、广告宣传甚至讲座、沙龙等各种活动不断给全世界的年轻人洗脑。就这样,几家巨头把钻戒硬生生捧上了全世界的婚礼圣坛,让一代又一代新人坚定不移的相信只有钻戒才配得上他们的爱情。这样一番操作下来,全球钻石价格暴涨。
直到上世纪60年代,人工钻石戳破了这一谎言。
02
天然不及人工 资本骗局破灭
1963年12月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诞生。1965年8月,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面顶压机安装完成,第二年批量生产了1万克拉人造金刚石。
毫无疑问,这一举动震惊全球,人们第一次意识到,这一天然稀罕物其实可以在工厂里量产。
1968年中国人造金刚石产量已达到6万克拉。到了21世纪,中国制造已占据全球人造钻石90%的市场,一年能生产200亿克拉的钻石。
操纵市场的巨头们当然要想出对策,他们不停地贬低人造钻石,称其为廉价的工业品,缺乏天然属性,同时利用中国量产的工业钻与天然钻精加工后的品质差异来宣扬天然钻的稀缺价值,贬低人造钻石的价格。
一开始,人们接受了这一理念,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造钻石的品质越来越好,中国的人造钻石切工技术最终戳破了垄断巨头的一直以来贬低人工钻石的借口——纯度和刻面。中国制造的钻石十八刻面已然不是什么难题,纯度、色泽和质地比天然的还好,甚至是专业珠宝匠也很难区分两者。
更重要的是,人工钻石价格低廉。《2020年全球钻石行业报告》指出,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的价格比率从2016年的80%下降到了2020年的35%;到2021年培育钻石零售价占天然钻石价格的比例更是下降至30%,培育钻石批发价占天然钻石价格的比例低至14%,且未来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造钻石出现在了珠宝店。
03
结婚人数下滑 清醒消费时代到来
能够量产的物件当然谈不上什么保值作用了。这一点,商家要比消费者清醒地更早,这也是为什么钻戒想要再次卖出时价格会远低于购买价格,其保值属性完全无法和黄金相比。
就像纸包不住火,这一认知最终会传导给消费者。就如前文提到的两则新闻,经此一事,相信钻石神话在他们本人和众多网友心目中也彻底破灭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意识到,钻石与爱情的这一传说,其实只不过是资本营造的一场惊天“骗局”。而自己花费巨额血汗钱买回来的爱情象征,也不过只值几百块。
至于钻石真的能保证自己的爱情恒久远吗?看看很多曾大秀钻价的明星们的婚姻就知道了。爱情的恒久与柴米油盐有关,与经营相处有关,与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有关,和钻石真的没多大关系。
市场数据更能说明这一事实。恒信玺利财报显示,2022上半年的净利润只有704万元,对比2018上半年和2019上半年的过亿净利润,以及2021上半年的6190万元,去年的恒信玺利业绩可以用“崩塌”来形容了。
另一钻石品牌巨头DR的母公司迪阿股份的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0.13%,净利润下降了20.62%。
当然,不可忽视的另一因素,是国内结婚率的不断下降。
《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这是在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后,又跌破800万对,同时也是民政部自1986年开始公布结婚登记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
2021年数据相比2013年峰值减少583万对,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初婚人数,从2013年的2385.96万人峰值持续下降至2020年1228.6万人,下降幅度达48.5%。
2022年的数据更不容乐观,上半年全国共373.2万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同比下降10.42%,较2020年同期还减少14.7万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人、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近8年20岁—29岁对应出生人口总体下降11%,年轻人数量下降导致适婚人群总量减少。
同时社会压力增大导致初婚年龄越来越晚,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而十年前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4.89岁,推后了近4岁。近两年更加多元的婚恋观开始盛行,单身主义也被更多年轻人接受。这样的大环境下,与婚姻牢牢绑定的钻石市场未来似乎难以乐观。
显然,I Do的坍塌绝非行业中的个例,无论是因为神话的破灭,还是因为技术的发展,抑或是结婚人数的下滑,钻石产业似乎在面对一场无论如何也躲不过的危机,而身处其中的企业也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这场激流中重新杀出一条生路。
延伸阅读
婚恋不再相信钻石,但是依然认可黄金。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全年黄金消费需求出于近几年的低谷。2021年全年,我国黄金消费量1121吨,同比增长36.5%,已恢复致2018年高点附近。
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尤其在防疫政策改变后,中国黄金进口强势反弹,12月进口量达157吨,全年共进口1343吨黄金,同比大涨64%,创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这种强势反弹延续到了今年1月。
也许很多网友还对今年春节期间各大黄金珠宝门店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印象深刻,显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抛弃钻石,拥抱黄金。中国黄金协会称从中国农历新年到元宵节的15天内,中国黄金消费同比增长了18%。
这一趋势早已引发周大福等老牌珠宝企业的重视,近年来纷纷改变商业策略,将重心从钻戒上转移到了黄金及其它珠宝业务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