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波士顿咨询魏杰鸿:在我有生之年不会看到AI替代CEO
·未来,生成式AI将在营销、销售、研发、预测性维护等方面得到应用。但如果想使用这些技术自主做出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判断,恐怕还为时尚早。
·你会聘请一位从未在木板上钉过钉子的建筑师来设计房子吗?你不必很擅长实际动手才能讨论科技,但是需要有一点真正的理解,即使只是一点点也会有很大帮助。因为技术的构建和其他一些管理模式会非常不同。
“如果我今天是一位年轻的经理人,我应该在周末学编程。”
2月25日, 2023全球人工智能开发者先锋大会间隙,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技术与数字优势专项(TDA)亚太区负责人,BCG X中国区负责人魏杰鸿(Jeff Walters)在接受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专访时做出上述表示。谈到未来企业所需的管理人才,他表示,未来的企业管理者需要对技术的实践有一点真正的理解,因为技术的构建和其他管理模式非常不同。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技术与数字优势专项(TDA)亚太区负责人, BCG X中国区负责人魏杰鸿(Jeff Walters)。
魏杰鸿还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的应用前景,以及企业为应对技术转型期所需的准备。他表示,最近大火的ChatGPT如果要用于企业管理,需要在处理好企业敏感信息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谈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魏杰鸿强调了领军公司打造产业生态系统的关键作用。他介绍,产业中数字化转型的发生是有顺序的,重要的技术往往由大公司首先创造,或者其他公司为了大公司而创造,随后大公司才把自己的技术作为服务来对外提供。领军公司创造了一个产业生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小公司同时也能获得成长。
如果企业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应该怎么做?魏杰鸿介绍,第一是必须有清晰的愿景,最高领导层必须要为此100%投入;第二是需要清楚自己的战略在技术上如何实现;第三是只选择一到三个真正传递公司价值的领域,并将所有资源专注于此。最重要的是,改变员工的想法和工作方式。
谈到中国企业,魏杰鸿表示,相比欧美国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而言,中国的公司相对来说都比较年轻,大多是在过去10-15年间成长壮大的,历史更短让中国的公司与其他国家相比,尤其拥有快速应变的能力。针对出海发展的中国公司,魏杰鸿也提出了从错误中学习的重要性,并表示这些公司“应该向那些当初来到中国试图开拓更多市场但未能如愿的外资企业学习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以下是澎湃科技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魏杰鸿的对话实录:
ChatGPT擅长容错率高的任务
澎湃科技:现在人们都很关注ChatGPT,在您看来,ChatGPT在未来的企业服务中可以有哪些用途?
魏杰鸿:现在已经有很多地方在使用这项技术,在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用途。ChatGPT是生成式AI及大语言模型应用的一个体现,现在适合的是容错率高的任务,比如一家公司创造了大量信息,你怎么快速总结和整合这些信息,是这项技术今天非常直接的一个用法。
此外,我们看到内容生成的行为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比如在中国,每天都在产生大量内容,我朋友刚刚从微信上给我发来一条短视频。如果是放在以前,一家公司需要花钱逐个生产每条视频但今天你可以用这项技术创建一个系统,在其中以非常低的成本、非常快的速度生产大量不同版本的个性化视频,所以在内容生成方面将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关于AI的实际应用,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能够感知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AI技术在公司运营中创造的大部分价值是我们看不到的,比如一家公司每天是如何基于决策模型进行资源分配、如何花费资金等。未来,生成式AI将在营销、销售、研发、预测性维护等方面得到应用。但如果想使用这些技术自主做出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判断,恐怕还为时尚早。在未来几年,这些应用将会更普遍并创造更大价值,不过这需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总体而言,我认为很多工作职能目前可以通过借助这些技术得到更好地发挥,并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但说到领导一家公司这么复杂而极具创造性的工作,我不认为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AI替代CEO的一天。
澎湃科技:现在我们也知道ChatGPT有很多缺陷,它不理解自己在说些什么,那如果企业要应用这项技术,还需要多长时间?
魏杰鸿:很快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领域的应用,有些领域还需要很多年。
首先,很多公司需要依赖第三方模型为它们生成内容。以ChatGPT为例,OpenAI正在运营它,如果我要用它处理敏感信息等,那我可能想要自己部署和运营这个模型。
现在这项技术的知识产权很贵,大语言模型需要的算力也非常高,每月的运行成本可能达到数百万美元。所以我认为,第一,我们要能找到方法让公司以更保密的方式、更低廉的成本运营自己的模型;第二, ChatGPT不是通用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可以真正理解,而ChatGPT只是一个语言模式的天才。语言模式不是智能,但语言模式已经很有用,尤其是对于银行客服、航空公司客服、广告业这样的使用场景,因为他们的容错度实际上是相当高的。但是如果要使用这项技术解决真正的重大任务和至关重要的事情,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我们估算,到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潜在市场规模至少会达到600亿美元。这600亿美元的产业中,大约30%的AI应用将来自更广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而非只是ChatGPT。
澎湃科技:以未来10年时间来看,公司为了要迎接新的AI技术带来的改变,需要做哪些准备?
魏杰鸿: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它最终反映了要从这些技术中获得价值所必需的东西。我认为有一些事情公司是需要做的,首先公司要做的就是做实验,具体什么实验取决于所在行业,但你需要允许小的实验团队参与业务,比如下周就让他们尝试一个全新的系统,这个系统会带来不一样的使用体验。
第二,我认为公司需要非常仔细地审视自己的技术栈。因为要让这些系统工作,你必须让公司内部的数据有一个整合,并让不同的团队能够获取这些数据。
最重要的事情也许是,明天的经理人和今天的经理人将会大不相同。打个比方,你是怎么开车的?你要操纵方向盘,踩油门踩刹车,你要直接输入指令。然而,今天的飞行员几乎不用把手放在操纵杆上,他们操纵的是所有的自动驾驶系统程序,做的实际上是对算法的管理。他们就是未来的经理人,而今天几乎没有经理人知道如何做到这些。所以实际上,公司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他们将如何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因为如果你不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你就无法从这些技术中获得价值。
让更多创新发生在消费领域之外
澎湃科技:现在服务业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数字化转型了,对制造业来说,转型面临哪些问题?
魏杰鸿:首先,制造业公司已经在转型方面迈出重要步伐,但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要给转型分阶段,我认为第一阶段是精益管理,很多中国的公司已经做到了。第二阶段是获取数据,现在很多中国公司从机器设备获取数据,但仅限于看到这些数据;第三阶段是根据数据采取行动,我认为很多公司没有迈出这一步。
这意味着什么呢,我给你举两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我今天早上收到一堆订单,我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生产,这些顺序会对效率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但现在你可以用系统数据帮助你做出选择。
第二个例子,我们可以借助技术和数据对员工进行更好地管理。比如借助计算机视觉应用,我们可以观察工厂里的工人,更好地识别出哪些员工业务操作熟练,哪些员工需要更多的培训。还有,当员工走到一个危险的工作区域,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及时地提醒阻止他,等等。从本质上来讲,这些是收集数据以做出更好决策的例子。
制造业企业可以借助这些技术做很多事情。在中国,领军企业已经应用了很多此类技术,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完全没有采用这些技术,所以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认为这一块蕴藏着巨大商机,我们也很乐于帮助更多的制造企业达到这种先进技术水平。
澎湃科技:很多事情似乎只能发生在领军的大企业中,如果要帮助中小企业应该怎么做?
魏杰鸿:我认为确实有一个顺序,这些技术首先是由大公司创造的,或者是由其他公司为了大公司而创造的,下一步是让这些公司把这些技术作为服务来对外提供。这些今天还没有发生,但我认为接下来五年内我们将看到很多改变。如果我是一个小的工厂主,我需要在车间里进行劳动力优化;我需要借助一些非常便宜的基础技术来帮我做得更好。今天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我认为中国公司有巨大的机会来打造小型制造商可以使用的技术工具。
澎湃科技:所以是说,领军的公司可以用它们的能力来帮助小公司。
魏杰鸿:是也不是,因为很多领军的公司也一样,它们知道自己不能凭一己之力做所有事情。所以更多的情况是,领军公司帮助我们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多家公司团体一起工作,就可以让这些事情发生。比如,如果我是一个先进的制造业厂商,我会利用大型云计算提供商的数据处理,我不会从头开始研发计算机视觉。所以确实,大公司一方面是在帮助,同时也让生态系统中的公司成长。这些生态系统中的公司会想,如果我要成长,我需要不仅服务大公司,也要开始服务更小的公司。所以我不太认为这完全是大公司帮助小公司,而是大公司打造了一个生态系统,同时也帮助了小公司。
澎湃科技:如果我们想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打造不同的生态系统,总体来说有什么建议吗?
魏杰鸿: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们设想一下打造一个生态系统需要什么?第一,就像造房子需要砖块一样,你要先知道需要什么样的砖。就像前面的提到的那个制造业例子,我知道我可能需要计算机视觉,可能需要在机器上安装传感器,需要能够处理所有这些数据的公司帮忙。所以你要想到砖块是什么。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砖块。第二步是想清楚我们自己做什么、让合作伙伴做什么。第三步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投资,这里既有私人投资也有公共投资,也就是资金。新公司的创立就是在尝试新事物。所以你需要明确自己的战略,需要外部资源的助力,需要资金支持,这些东西全部组合到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澎湃科技:在中国,哪些公司是最迫切需要数字化转型?
魏杰鸿:我们对此做过很多研究,直到今天,在中国和世界的其他地方,大部分公司还没有取得成功的数字化转型。转型失败的公司远比成功的要多得多。
所以实际上,如果你放眼今天的中国,每个行业都有公司需要数字化转型。有趣的是,与5年或10年前相比,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在被科技重塑,这些公司运作的方式被改变了。在消费者领域数字创新方面,中国近些年一直引领全球;我们也看到了利用计算机视觉的很多创新。我认为在中国,下一阶段是让更多创新发生在传统行业公司、尤其是消费领域之外的地方,这些地方将蕴藏巨大的转型机遇。
澎湃科技:如果公司想要尝试数字化转型,它们需要做什么?
魏杰鸿:有几件重要的事情必须做。第一是它们必须有清晰的愿景。最高领导层必须要为此100%投入。这听上去很显而易见,但实际上往往不是这样。第二是需要清楚自己的战略在技术上如何实现。每家公司都有一个关于我要怎么胜过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你通过科技可以做一百万件事,但只有少数几件真正能帮助你提高竞争力。这就引出了我的第三点,即只选择一到三个真正传递公司价值的领域,并将所有资源专注于此。一千只苍蝇加起来也没有一头大象重,很多公司做了很多小项目,但加在一起其实什么都没有。也有很多公司的成功是通过把一两件事做得更好,这让他们成为一家更强大的公司,于是选择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了这一两件事中。这就是成功的公式。
我想说的最后一块是文化和人。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除非数字化转型改变了你的员工每天工作的方式,否则它就什么都不是。所以,改变员工的想法,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从高管到新员工都是如此,这才是最难的部分,你需要从第一天就开始非常注意。
澎湃科技:这一点上我想多问一下,未来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魏杰鸿:我们需要能持续学习的人。改变的步伐如此之快,你需要一直学习。我有一个观点,如果我今天是一位年轻的经理人,我应该在周末学编程。
澎湃科技:但如果你原本的专业是文学或管理学,你也要学编程吗?
魏杰鸿:你会聘请一位从未在木板上钉过钉子的建筑师来设计房子吗?你不必很擅长实际动手才能讨论科技,但是需要有一点真正的理解,即使只是一点点也会有很大帮助。因为技术的构建和其他一些管理模式会非常不同。有一些了解实际上非常重要,学习实际上就是开始动手,我认为这对下一代人非常有用。
还有一点我认为中国公司尤其能做到,就是应该改变公司的组织形式,而不被过去所束缚。相比欧美国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而言,中国的公司相对来说比较年轻,大多是在过去10-15年间成长壮大的,历史更短让中国的公司与其他国家相比,尤其拥有快速应变的能力。因此,如果思考如何组织一家制造商、汽车公司、零售公司,你可以用一个全新的方式来思考,我认为中国的公司尤其有快速应变的能力,这是一个真正的优势。
澎湃科技:对中国公司而言,有哪些是不能直接照搬外国经验的,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魏杰鸿:有个很棒的事情是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阅读历史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不要重蹈覆辙,核心的“10-20-70原则”就像是物理定律,对实践非常重要。我们把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分成三部分,10%、20%、70%,其中10%代表着算法,20%代表着技术,70%代表着人才和业务的转型。与算法和技术相比,企业应给予能力建设与变革管理双倍关注。
我们今天看到很多领先的中国公司正走出国门,在中国之外的地方打造重要的业务,他们应该向那些当初来到中国试图开拓更多市场但未能如愿的西方外资企业学习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有很多东西要学。我觉得需要严肃对待的是,一家领军公司的战略从来不是其他公司的复制品,因为每一家公司都是不同的,但同时,你确实可以从错误中获得教训和灵感,找到其中的相关之处,这些是中国公司需要关注的事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