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舟山:如何成为浙江向海而兴的主力军
2月16日下午至17日,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深入舟山的重大项目、产业基地、重点企业、美丽乡村等进行调研,强调舟山要在海洋强省建设中打头阵,闯出一条海岛城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子。
海洋经济是浙江省的优势。2020年,浙江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200亿元,比2015年的6180亿元增长48.9%,“十三五”年均增长约8.3%。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4%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到5个百分点。
早在2020年6月发布的《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联动宁波舟山建设海洋中心城市,集聚海洋经济优势资源”。去年9月,浙江提出探索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有关会议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海洋科创体系、着力增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竞争力、着力锻造港口国际竞争力。
2023年2月23日下午,浙江舟山,一艘文莱国籍特种船在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修理完毕后离港,再赴马来西亚为海上大型石油钻井平台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 。视觉中国 图
目前,舟山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提升至68%,并且在石化产业、港航物流、现代渔业、海事服务、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初步成绩。2022年初,《舟山市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好海洋强省建设主力军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布,指出舟山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将主要集中在打造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提升海洋开放合作水平等方面。
打造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着眼于提升原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主体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应用转化力度,加强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吸引与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契合产业发展态势,培育海洋科技型企业。
舟山将主要依靠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船舶装备、油气贸易结算、海洋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辅以现代渔业、海洋文旅、海事服务业等产业,构建多元化、高质量、可持续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此外,舟山计划在建设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口、建设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自贸区的发展,并向外提升江海联运服务水平,以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各类区域开放合作战略。
与宁波联动建设海洋中心城市也是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去年,两地实现保税油跨港区双向直供,共同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不断向三个“1亿吨”的目标迈进。去年9月29日,原宁波港集团和舟山港集团整合组建为宁波舟山港集团,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一体化。数据显示,宁波舟山港连续14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据悉,目前浙江省正在谋划编制《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总体方案》,以求两市提供全面系统的目标要求和路径指引。
舟山在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面临不小挑战。其中大部分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有一部分是舟山独有的问题。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赵昕认为,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海洋科技资源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仍需增强;海洋经济开发方式粗放,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尚需提高;涉海金融支持力度有限,蓝色金融建设发展有待完善。
对于舟山而言,虽然其经济发展迅速,但整体经济体量偏小,尚未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并且海洋产业发展缺乏“生力军”,链主型、龙头型企业不多。同时,产业结构多元化不足,较依赖石化、港航服务、海洋旅游等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化的海洋产业,精细化开发海洋资源,提升海洋资源利用程度。舟山在成为浙江向海而兴的主力军的路上,仍然需要强化培养内生动力、优化整合外部资源,实现由“因海而兴”到“向海图强”的转变。
长三角
中国首部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落地长三角示范区
国务院近日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中国跨省域统一规划管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创新成果,是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跨省域法定国土空间规划,对推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源:新华日报)
长三角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已达112项
过去一年,长三角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年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9项,3年制度创新成果累计112项,其中,38项在国家长三办推动下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来源:文汇报)
经济
江苏2022年社零总量4.28万亿元,居全国第二
2022年江苏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万亿元,同比增长0.1%,社零总量占中国总规模的9.7%,位居全国第二。2022年,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主要呈现“一稳两快”特点:一是月度社零稳步恢复;二是大宗消费需求快速释放。(来源:扬子晚报)
临港国际服贸总额2022年首超百亿美元
2022年,临港新片区国际服务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40%。其中,滴水湖金融湾作为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核心承载地,已吸引4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61家中国500强企业投资布局。(来源:文汇报)
安徽省技能人才总量达665.6万人
安徽省接续推进实施技工大省和技工强省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665.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96.4万人。(来源:安徽日报)
上月安徽多个经济指标回升明显
1月,安徽省制造业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全省重点监测的商超生活用品销售额、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等多个经济指标明显回升,经济呈现向稳向好态势。一季度开工项目1017个、总投资7069.1亿元。1月份全省制造业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分别环比上升10.2个、9.8个百分点。(来源:安徽日报)
产业
上海首提支持“创新型企业总部”
《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和奖励管理办法》2月22日公布,将通过真金白银的财政资金,对“总部经济”的一类新成员——“创新型企业总部”给予奖励,以进一步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沪升级发展。(来源:文汇报)
上海今年将办38场“10万+”重量级展会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上海展馆场地预定情况火爆,会展业积蓄3年的能量在这个春意萌动的时节逐步释放。截至目前,主要展馆的档期预定情况乐观,年内上海计划举办展会近300场,展览面积超1400万平方米,其中,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有38个。(来源:文汇报)
安徽生物医药创新产品获批数持续增加
2022年安徽省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申报和获批数量持续增加。全年新增新药申报25个,较2021年增长56%;新增各类注册批件94个,是2021年的3倍。生物医药产品申报数量再创新高。2022年全省1类创新药申报13个,较2021年增长62%;新增仿制药申报119个,较2021年增长167%,其中化学药品3类仿制药50个,较2021年增长177%。(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省2023年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发布
2月21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2023年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到2023年底,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将力争增长10%以上,上半年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55%以上,其中,续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60%以上、新建项目开工率65%以上。(来源:中安在线)
项目
15家人工智能企业签约入驻临港新片区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行“拥抱元宇宙,探索新视界”XR产业大会,15家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额177亿元。《临港新片区加快XR产业集聚发展行动方案》和《2023年临港新片区信息化项目场景》发布,提出力争用3—5年实现产业总体规模突破100亿元。(来源:解放日报)
淮南转型发展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近563亿元
2月17日至18日,第二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在淮南迎宾馆举行。大会紧扣“高质量 一体化”主题,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现场集中签约重大合作项目共50个,总投资562.83亿元。会议期间,举行了上海市闵行区·安徽省淮南市合作发展座谈会,明确了2023年结对合作重点事项。(来源:安徽日报)
浙江全省26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
21日上午,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仪式以视频连线的形式举行,省主会场与杭州分会场合设在杭州市地铁3号线二期现场,其余10个市设分会场。21日,全省集中开工26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6808亿元。(来源:浙江日报)
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户杭州并举行“湘湖对话”
24日上午,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启用仪式在萧山湘湖举行,标志着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正式落户杭州。当日下午,以“和合共生·塑造未来旅游生态”为主题的“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杭州开幕。(来源:浙江日报)
低碳
常州出台全国首部全行政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近日公布,将于5月1日起施行。作为全国首部全行政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该条例在立法思路和理念上适度超前,围绕常州突出环境问题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来源:新华日报)
民生
杭州将向二孩三孩家庭发放育儿补助
“‘抚幼育苗’在杭州”项目入选民生实事,杭州今年将首次向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发放育儿补助。拟向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万元。(来源:浙江日报)
今年安徽全省计划新增城镇就业约68万人
去年,安徽省实施就业促进暖民心行动,大力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9.02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6.2%,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今年安徽着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和二、三产业就业提质增量扩容行动,确保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左右,其中,合肥将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3.6万人以上。(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吕磊、张旭敏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