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南:无人机施药 大数据管田
配药、装药、安电池……2月20日,因打算考取植保无人机系统操作许可证,三亚崖州区三公里村村民文光敏正反复进行操作,不断熟悉流程。
“现在人工费越来越贵,无人机施药能节省不少成本。”文光敏给海南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200亩果园无人机打药每亩12元、只需10小时左右,人工每天250元、却需要2个工人连续干5天,无人机施药还能至少节约20%的药量。
文光敏说,村里携手广东省科学院发展智慧农业,“博士村长”秦元霞团队经常下村为土地“体检”,因地制宜手把手教授村民芒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当地建设的科技小院里,提供数字生态农业的各项技术教学,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长知识。
另一边,在东方市感恩平原,育制种大户王仕明铁了心要推广机械化种植,“机械化集中育秧能提升育秧效率、秧苗质量,如制种全程机械化率达80%,一季制种能节约成本200多万元。”
为了做好推广,王仕明在基地里准备好耕田机、插秧机、无人机、烘干机等设备,还专门请来了农业农村部水稻栽培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育种工人进行机械化育苗。
近年来,这样的故事,在琼岛多地不断涌现。
种田“好手”崖州区高地村村民洪良忠,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博士张起恺“拜师学艺”,让自己40亩的豇豆田里充满了“科技范儿”——
黄色、蓝色的粘虫板错位悬挂,部分区域设置的白色防虫网有效抵挡害虫入侵,银灰色的地膜有效阻断病虫繁殖,叶面肥、土壤改良剂、复合微生物菌肥等植物诱导免疫方法的综合施用,有效缓解蓟马、斑潜蝇、枯萎病等病虫害问题。
“从盲目施药转变为精准用药用肥,不仅节约了种植成本,豇豆卖价也提高了,每亩效益能增加2万多元。”洪良忠说,这都多亏了张起恺等专家的悉心指导。
近年来,我省着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推动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一批批示范项目在高标准农田里有序开展。
登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南繁物联网展示平台”,科研人员和田间管理员能实时了解农田的土壤、水质、虫情、气象等情况,布设在田里的农业土壤EC传感器、农业小气候环境监测气象站等设备,集成物联网实时感知技术、无人机高效作业技术、人工智能决策技术、云计算与云服务技术等,实时传回土壤湿度和温度、水质电导率、水温和水质PH值、田间温度、光照、气压以及落虫种类数量等地块基础信息和作物生长情况数据。
“现在田里设置了综合动态监管系统、育种遥感数据服务系统,能提供实时视频调阅、农作物整体长势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病虫害监控预警分析和保险定损等一系列服务。农民种田直接使用智能灌溉系统,有的还能在田间操作水稻播种机、旋耕起垄机等设备。”三亚崖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田间展示推广中心基地负责人盛守龙说。
来源:海南日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