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受害者心态”,正在拖垮无数人
读书君说:
人生在世,会碰到大大小小的问题:生活不顺、工作棘手、人际关系复杂......
总喜欢归咎于外界的人,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抱怨中,看不清局势,也解决不了问题。
想象有这么一个地方:
这里的人,每天不是抱怨生活倒霉,就是吐槽社会不公。
在他们眼里,伴侣都不贴心,孩子都不懂事,老板都太压榨,客户都很变态。
大家都认为自己是世界最惨,而这种痛苦全由他人造成。
于是整天诉苦,一起卖惨,从中寻求快乐和安慰。
这个地方,就是媒体人古典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中提出的“受害者天堂”。
事实上,这里的场景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有些人一遇到挫折,就会不自觉化身“受害者”,满身戾气。
这种负向的心态模式,并不能改变局面,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失控和折磨。
就像古典说:对生命屈服有很多种,最可怕的那种就是喜欢上“被奴役”。
摆脱受害者心态,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莫言小说《晚熟的人》里,讲述了表弟宁赛叶的故事:
在那个生活艰苦的年代,表弟可谓从小享福。
别人放牛的年龄,他到处顽皮捣乱;别人干活的年龄,他抽烟喝酒写诗交友。
哪怕三十多岁依然游手好闲,家人依旧毫无怨言地照顾着他。
可即便如此,表弟总是满口怨怼。
他恨世道不公,恨父母带自己来这个世界受苦;恨莫言不提携自己,没有帮他把自己的“名作”发表出来。
为了让他早日成家立业,亲友们四处奔走帮他谋工作。
可他要么嫌弃事情不体面,要么觉得公司心太黑,要么吐槽领导没气量。
每次都干不了几天,就骂骂咧咧离开,然后四处哭诉说所有人都对不起他。
表弟父母总慨叹儿子“没长大”。
但其实,这种心态真的是“幼稚”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基本归因错误。
持这种心态的人总喜欢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却将失败和不幸怪罪在他人身上。
在日复一日的抱怨中,沦为迷失自我、堕落颓废的工具人。
一个春日的午后,作家威尔·鲍温的宠物狗遭遇车祸。
肇事司机非但逃逸,还威胁、殴打威尔,并对此毫无愧意。
回家后很长一段时间,威尔彻底陷入郁闷。
他抱怨司机蛮横,抱怨自己不会打架,抱怨当时没想到报警,甚至愁出了失眠症。
直到被迫就医,他才幡然醒悟:
自己这么多天,除了抱怨,什么都没做。
纵然肇事者非常可恨,可真正将自己逼到绝路的,其实是无休止的抱怨。
许多时候,人不是输给外卷,而是败于内耗。
放纵负面情绪,会让自己纠缠在烂摊子里,被慢慢拖垮。
沉溺抱怨,本质上是一场慢性自杀。
董宇辉曾在直播中表示,自己非常敬佩孔子。
因为孔子虽然一生波折,却从不言苦。
他说:“从不抱怨,这就是君子之道。”
猎豹CEO傅盛曾讲述过自己的一段创业经历:
当时跟徐鸣合伙时,他俩会经常锁在办公室里复盘检讨。
各自反省哪件事情没做好,并且尽量批评自己,从自身找问题。
他感慨:
很少有人愿意去否定自己,那个过程很痛苦,需要不断抛弃过去的自己。
但也正是靠着这种内省,公司得以逐渐发展壮大。
思想家奥古斯丁说:“莫向外求,回到你的内在,在内在的人里面住着真理。”
向外追究,只会让人停在原地,向内探求,才能拨云见日,渐入佳境。
美国行销大师吉格,早年曾遇到过巨大挫折。
当时的他眼看事业小有成就,便开始目空一切。
整天不是抱怨领导迂腐,公司太烂,就是吐槽同事差劲,客户低劣,惹得人人嫌恶自己。
以至于5年换了17家公司,陷入了巨大的财务危机。
直到后来,新公司的一位中层提醒:“你应该安心重建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整天挑刺。”
吉格这才恍然大悟,并认真内省。
他发现并非环境不公,而是自己总做一些异想天开的事,且从无稳定,才会不被公司信任。
于是,吉格不再满腹牢骚,而是踏踏实实埋头工作。
三年以后,他不仅填补了财务空缺,还成功登顶全美个人销售第一名,声名大噪。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习惯了一遇到事情,就找个对象来承担责任,却很少能马上想到如何去解决问题。
殊不知,真正的强者,只在结果上分高下,不在言语上争高低。
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无休止地吐槽和责问。
人这一生,想要向上成长,必先向内归因。
常有人问: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差距和差异会那么大,而且越来越大?
借用古典的一句话回答:“问题出在最底层——你看世界的角度,即心智模式。”
他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中,将人的心智模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受害者模式:总认为外界、别人在掌控我的生命,是他们导致我现在的状态。
一种是掌控者模式:不管外界如何,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生活是我自己的。
古典说:
如果你不担起这个责任,任何不公都会成为你推责的对象。这样的人生只有抱怨,没法进步。
如果你全然为自己负责,你就有能力改变命运。
1506年,34岁的王阳明因言获罪,踏上了漫长的贬谪之路。
刚从诏狱死里逃生的他,路上又遭遇了敌人的追杀。
为了保命,他不得不伪装投江,而后独自艰难跋涉,才躲到了安全之处。
现实的险恶和人生的无力,让王阳明倍感绝望。
他写诗怨怼命途多舛,时局黑暗,甚至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
可就在此重要关头,他偶遇了一位故友。
对方为他占出一个“明夷卦”,并提醒:只要你积极掌控局面,并坚持下去,一定能扭转乾坤。
正式这个卦象让王阳明实现了心智破局。
他忽然意识到一切困厄皆是考验。
如果一味抱怨,终会堕入不复之地。唯有打起精神主动出击,才不会败给命运。
而后,王阳明不再消沉,而是慨然奔赴龙场,在那里耕作,讲学,写诗,悟道……
最终不仅平安历劫,还创立出影响无数人的阳明心学,实现了“圣贤之志”。
就像爱默生说的:“我们要紧紧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支配我们。”
面对生活的刁难,别总怨天尤人,更不要随波逐流。
用抱怨的时间去改变,才是聪明人应有的姿态。
年纪越长,就越认同一句话:
“抱怨现状是本能,解决问题是本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
不去诉苦,默默蛰伏;不畏坎坷,静静沉淀。
当你把怨气化作底气,就是走向强大的开始。
原标题:《“受害者心态”,正在拖垮无数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