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每对夫妻冲突的背后,都藏着不同的“家族密码”

2023-02-26 08: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刘丹 付洋 婚姻与家庭杂志 

口述:刘丹 文:付洋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我的一部分工作是婚姻家庭咨询,很多求助者是因为婚姻家庭中有冲突来找我的。

我发现,当人们面对冲突时,通常会从非常个人化的角度去考虑。

比如,有一位男士是公务员,收入不高。

妻子经常抱怨:“你看你同学当年还不如你呢,现在都去开公司当老板了,赚了那么多钱。你为什么不去试试创业?我看你就是不思进取!”

丈夫说:“对!我就是不思进取,我没法像你希望的那样改变。你觉得我同学好,就去嫁他好了!”

夫妻沟通就这样以失败告终,有时候,甚至升级到更大的冲突。

大部分人都是珍惜自己的婚姻与家庭,并愿意为解决问题付出努力的。但是很多时候,通过个人的努力并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在个人化的理解之外,还要从家庭、家族、历史、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来看家庭成员受到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并不是一个人就可以解决和决定的。

01

家庭特点和家族派遣的使命,是个人难以改变的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应对事情的方式、理念,一部分来自个人的偏好等自己可以选择的因素;还有一部分来自个人的历史和家族、文化等观念。

这些方面的差异,个人不容易改变,而且在很多时候,也是个人常常意识不到的。所以,婚姻家庭咨询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新的解决途径。

比如,前面提到的这位男士,明明有能力创业赚更多的钱,却选择了一个稳定但收入不高的工作,宁愿悠闲度日,这可能就与家庭特点有关。

家庭特点,就是整个大家庭呈现出来的特性和文化。有的家庭会把它写出来,成为家训、家庭信条;有的家庭没有写出来,但大家庭里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默默遵守。

现在,城市里小家庭居多,人们很难意识到家庭特点的影响。但是如果到传统的大家庭中去访问老人,你可能听到他们说这样的话:“我们张家人总是过太平的日子,从来没有违法乱纪的,没有出幺蛾子的。”那么,张家的家庭特点就是与世无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价值观被多数家庭成员认同。

相反,放弃稳定的生活去冒险,哪怕赚再多钱,其家庭成员也不感兴趣,甚至持反对的态度。所以,拥有这种家庭特点的人,会倾向选择公务员这种稳定的工作,与世无争,不用冒险,内心更有归属感,而这些不是能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的。

在中国农村的多子女家庭中,通常家庭会重点培养一个儿子,让女儿或其他儿子外出打工,全家供养这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由整个家族挑选出来的,接受家族最重要的使命,他也会利用全家或者整个家族的资源完成这个使命。

有一对夫妻,丈夫是大学教授,在工作方面很有成就。但是他在家里什么活儿都不干,也不带孩子,几乎没有社交,每天下班后就钻进书房里看书。

妻子非常不高兴,经常唠叨:“平时你工作忙我不说什么,周末你怎么不带孩子出去玩玩?家里来了客人你不招待,家里的活儿也不干,只知道读书!”妻子为此很伤心,觉得丈夫又懒又不负责任,夫妻俩经常吵架,到了离婚的边缘。

实际上,这位丈夫来自贫困山村,被整个家族派遣出来读书,希望他通过读书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从小到大,他的家族不需要他干别的,只要读书就好。他的弟弟负责处理人际关系,妹妹负责做家务,所以他什么都不会,头脑中也没有意识去做这些。

而他一直努力读书,读到博士,当了大学教授,在40岁时功成名就。所以,让一个人全力投入去读书是整个家族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策略,这不是一个人的选择。

就好像你在一列火车上奔跑,你跑得再快也超不过火车。承载你的这列火车,就是你的家族命运。

02

家庭治疗,让我们既接纳别人,也接纳自己

因为当一个人看到伴侣、父母、孩子不能改变的部分时,就会放下过高的期待,接纳性和容忍性就会变高。

打个比方,如果你拼命推一扇门,但是怎么都推不开,就会很生气,感觉很挫败。但假如这时有人告诉你,这扇门是装饰,根本打不开,你只能走窗户,那么你对门的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好吧,随它去吧,就这样吧。”就不会一直跟这扇门较劲儿。

彼此的理解增加了,接受度和容忍度就会增加,家庭成员彼此的张力就会降低,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深受家族影响的人,自己通常也会发生奇妙的改变。原本,TA会对自己有很多不满:“为什么我的伴侣(父母、孩子)要求的事情,我总是做不到呢?为什么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什么我就不能让家里和谐点儿呢?”

这种感觉是很不好受的,TA的内在会有很多冲突和痛苦。但是,当TA发现原来自己总是做不到的部分,是深受家族文化的背景因素影响时,就会对自己有很深的理解、接纳和反思。

比如,经过家庭治疗后,那位痛苦的大学教授与自己和解了。他对自己说:“我的家族使命是让我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我的所长,也是我的局限,改变这个部分很困难,那我就接受它吧。”他的行为可能没有明显变化,但夫妻交流时,他的情绪和情感是不一样的。

比如,以前他会很愤怒地跟妻子吵架,现在就会更心平气和地沟通,两个人一起想想其他的办法。短时间内,他还是不会带孩子出去玩,因为从小在家里读书的他,没有出去玩的体验,但是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陪伴方式。他还是排斥做家务,但是在妻子做家务时,他可以陪她聊聊天,让她感觉不那么孤单和委屈。

《尼布尔的祈祷文》中有一句话是:“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那么,怎么分辨什么事情可以改变,什么事情不可以改变?怎么知道这个人不肯改变,究竟是因为TA懒,还是因为受到家族的影响?有一个简单的信号:当你已经就一个问题对伴侣说了十遍二十遍,而TA总是不改的时候,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可能是在个人之外了。

请思考一个问题:你是TA最亲最爱的人,TA要跟你一起生活一辈子,你这么多次因为一件事情和TA发火、吵架,闹得那么不愉快,TA为什么还不改呢?可能是因为有更大的因素在影响TA、制约TA,让TA难以抗拒,无法改变。除非,TA已经不想和你过日子,想要离婚。

03

历史、文化、经济,这些都是影响家庭的大因素

在婚姻家庭关系中,除了家庭和家族,还要考虑历史、文化、经济对家庭成员的影响。

在中国的家庭中,婆媳之间容易发生冲突,主要是因为她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首先是文化差异。比如,儿媳是南方人,冬天喜欢开窗户通通风,婆婆是北方人,觉得开窗户会冻着,一看儿媳开窗户,就马上冲过去把窗户关上,“说了多少次,你怎么就不改呢?冬天不能开窗户!”为什么儿媳不改呢?因为文化是几十年形成的惯性,一年半载是不容易改变的。

夫妻关系也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但比夫妻关系更复杂的是,婆媳来自不同的年龄阶段,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历史和经济情况都不同。

我曾经给一对婆媳做咨询,两人的冲突焦点是:儿媳抱怨婆婆太节俭,什么也不舍得买,还有囤积癖,连垃圾袋都不舍得扔;婆婆抱怨儿媳太不会过日子,奢侈浪费,还喜欢扔东西。这种消费观冲突,在中国家庭也是比较常见的。

我给她们做家庭咨询的时候,其实没有做太多干预,主要是提供了一个时间和空间给她们表达自己,换宏观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和对方。

于是,我们看到,婆婆经历的是一个食品短缺的年代,经历过3年自然灾害。所以,婆婆就很节俭,喜欢囤积东西。儿媳成长在社会经济富足的年代,所以她就不心疼东西,习惯消费。这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不同阶段带来的差异。了解到历史、文化、经济的大因素,她们就会把适当的一部分责任还给社会。

婆媳俩从开始的互相指责,变成了沟通。婆婆对儿媳说:“我们那个时候,社会太穷了,所以我才会这个样子。”儿媳对婆婆说:“社会经济富足之后,我们就没有节俭的概念了,甚至还要扔很多东西,断舍离。”她们找到一个可以共鸣的相同点,那就是社会的变化。

说到后来,儿媳非但不觉得婆婆讨厌,还觉得她很可怜,说:“我其实很心疼婆婆,年龄这么大了,却没有好好对待自己,吃不好穿不好的……”儿媳哭了,婆婆也哭了。

在做家庭咨询之前,儿媳也做过一些努力,比如带着婆婆去跳广场舞、做义工,让她生活更充实,没时间囤垃圾袋。儿媳对我说:“我这是一片好心啊!”

我坦率地说:“你这样做,似乎更主要的是在对自己好,因为你看到那些垃圾袋感觉不舒服。但是,你没有真的照顾到婆婆的情绪。如果你照顾不到她的情绪,她在家里就永远没有好情绪跟你相处。”

带着婆婆跳广场舞、给婆婆找替代方式的隐含意思是:你别攒垃圾袋了。婆婆感受的是儿媳的否定,儿媳是感觉舒服了,但婆婆感觉不舒服。

做了家庭咨询后,儿媳终于能够更多地理解婆婆了。她意识到,在那个年代,婆婆如果不囤积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没有办法生存,所以囤积是婆婆获得心理安全感的重要方式。如果不让婆婆继续囤积,她就会处在惶恐的状态里,这不是帮她而是害她。

儿媳后来买了几个收纳箱送给婆婆放东西,帮助婆婆囤积。婆婆收到礼物后非常高兴,对儿媳的大手大脚也不再挑剔了,婆媳关系融洽了很多。

对普通人来说,家庭咨询的机会并不多。我希望人们可以广泛阅读、多与人交流,出去看看世界,多了解社会的历史、经济和文化。

当视野拓展了,思维变得更加多元和灵活,对自己和别人的理解就会更丰富了,对很多事情都不会再执着,家庭冲突自然也就少了,冲突解决起来也会容易了。

本期采访对象:刘丹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副主席,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家庭治疗学组副理事长,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心理研究所访问学者,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访问学者。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原标题《刘丹:理解家庭冲突需要更大视野》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专注女性成长与婚姻幸福,探讨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婚姻与家庭杂志)

编辑、排版:王云峰

二审:李 津

三审:赵海旭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原标题:《每对夫妻冲突的背后,都藏不同的“家族密码”!心理专家刘丹为你一一解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