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APP注销难:集体性违规,法律管不住吗?
继此前媒体多次曝光后,近日,又有媒体对35款APP进行了账号注销测试,发现摩拜、饿了么等21款APP应用内没有注销选项;快手、花椒直播等APP的注销需用户提供手持身份证照片等多种证明;拼多多、QQ的用户账号无法主动注销,饿了么客服虽承诺“5日内进行注销操作”,但5日后只是解绑了手机号,本应注销的账户依然存在。
媒体的测试结果表明,APP注册容易注销难的问题,虽多次被媒体关注,主管部门也给出了明确态度,但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集体违规的韧性,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一些应用压根就没有设计可注销选项;一些注销选项隐藏得很深,即便找到了,也还得“闯七关”,为消费者设置了过高的注销门槛;还有一些虽然名义上是注销了,但实质只是把账号信息暂时“冻结”在后台,只要通过激活程序就能复原所有账号信息……这意味着,在多数情况下,当用户用自己的个人信息注册完账号后,便相当于把个人信息“永久”的交给了应用平台。用户从注册成功的那一刻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账号的最终处置权。这显然构成了一种危险的权利失衡。
各应用平台之所以如此执着于剥夺用户的注销权利,还是在于那些利益小心思。多数平台的估值都与用户数量直接挂钩,而只能注册不能注销,则在客观上能带给平台用户数量“只增不减”的幻象;再比如,账号所捆绑的个人信息,也是应用平台可资利用的用户价值的一部分,只要不注销,则可确保对用户信息的永久占有。
当然,何谓注销、何谓冻结、何谓彻底技术删除,都还是可以讨论的,但是,要防止一些商业APP滥用用户的信任和授权,资本对于数据绑架,在有技术能力注销的情况下,违背用户意愿,霸占数据。
无论如何,一款商业应用可注册就应可注销,这不该是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话题。商业应用平台的小心思,更不能凌驾于用户的权利之上。面对如此强盛的行业潜规则,既然媒体曝光和主管部门的敦促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倒逼”作用,法律就该露出牙齿。
《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对其产品、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未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得让商业平台长长记性,用户的数据不能由资本绑架。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