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非的生态友好型害虫管理方案 | 生物防治分享

2023-02-25 13: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讯】植物和昆虫存在共生共存关系,是亿万年共同进化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共存共荣、缺一不可。近年来,生物防治在全球蓬勃发展,国内也做了大量研究,开发了众多天敌昆虫和菌剂,在农业、林业、草业等许多领域开始应用。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传统的生物防治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该技术推广。以消灭一个物种为目的的防治是不可取的。把所谓的“害虫”,放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去考虑,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利用物种之间的关系,压制目标物种规模,这才是通常的所谓虫害管理。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生物防治工作组从国际知名期刊获悉,一项研究审核了南非在生态友好型害虫管理方面的进展。绿会生物防治工作组现将该文整理编译如下,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芒果尤其容易受到包括芒果籽象甲在内的害虫的危害。Credit: Pixabay)

发表在《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农业与生物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回顾了南非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在生态友好型害虫管理方法方面取得的进展。

该研究由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农业研究理事会研究所的首席作者特蒂亚·格罗夫(Tertia Grové)博士进行。该研究强调了综合害虫管理战略应如何旨在减少因使用杀虫剂而导致的最大残留水平,以应对鳄梨、荔枝和芒果上的害虫。

南非是著名的亚热带水果出口国,出口到欧盟和英国市场,但该国的水果生产容易受到各种害虫的影响,这些害虫可能会大大导致产量损失。

这些昆虫包括荔枝上的荔枝蛾(litchi moth),芒果上的柑橘蓟马(citrus thrip)和芒果上的芒果籽象甲(mango seed weevil)。

例如,就鳄梨害虫而言,根据南非亚热带种植者协会的数据,2019年由于害虫导致的鳄梨果实损失百分比为12.58%。

此外,关于芒果籽象甲,格罗夫博士强调,这是一种重要的有害生物,其经济影响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主要的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限制了进入新的外国市场,并导致现有出口国的水果遭到大量拒绝。她补充说,在林波波(Limpopo)两个季节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不加控制,39.86%和23.64%的汤米阿特金斯芒果(Tommy Atkins mango)中都有芒果象甲卵。

20年前,主要是广谱杀虫剂(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已登记用于控制害虫,并在采用更环保的管理方法方面取得了进展。然而,进口国降低了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量,这给种植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格罗夫博士说,“该论文详细介绍了亚热带作物的重要害虫以及目前用于控制这些害虫的管理策略。一项综合虫害管理战略的目标应该是采用降低最大残留水平的干预措施。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个挑战是鳄梨上的吸食性虫子复合体,需要制定更环保的抑制策略。”

她补充说,一个有效的诱捕系统来监测进入果园的成年吸食性昆虫,对于有效管理、开发和测试交配干扰产品、吸引和杀死产品以及荔枝蛾的生物防治产品至关重要。

格罗夫博士补充说:“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产品还需要针对芒果上的柑橘蓟马进行测试。芒果行业需要找到更环保的抑制方法,可以与卫生设施一起使用,以管理芒果籽象甲,因为它是一种植物检疫方面的有害生物。重要害虫的经济阈值设置也需要注意。植物杀虫剂的使用尚未进行大规模测试,可能有助于未来害虫的控制。”

格罗夫博士建议,如果需要使用杀虫剂,重要的是要考虑杀虫剂的特性、应用和成本。她还指出,杀虫剂的使用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导致水果和环境中的残留问题。

格罗夫博士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杀虫剂的依赖是健康环境的最佳解决方案。在某些市场降低耐除草剂残留量将对种植者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综合防治战略应旨在采用降低耐除草剂残留量的干预措施。”

最后,她建议,对付水果害虫的更为环保的选择可以包括针对果蝇(fruit fly)的诱饵技术和抑制蓟马的天然化学硫,并且可以通过释放寄生蜂(parasitoid)和其他自然天敌来对付粉蚧(mealybug)。

原文参看:

https://phys.org/news/2022-07-eco-friendly-pest-south-africa.html

编译/Daisy 审核/Lucy 责编/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