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万里驰援!土耳其抗震救灾中的梅州身影,现场这一幕太暖...

2023-02-23 11: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奔赴土耳其地震灾区的100多名中国蓝天救援队队员,在完成搜救任务后,于2月19日下午飞抵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在这批蓝天救援队队员中,有一个“请队友们吃鸡”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这个人便是来自梅州兴宁水口镇的古立新。

▲当地小孩往古立新口中送饼干,两人友好互动。

奔赴

自掏腰包万里驰援

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之后又发生多次余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多个地方建筑损毁,当地向国际社会发出援助请求。一方有难,八方来援,来自中国的包括蓝天救援队在内的多方救援力量迅速响应。

今年55岁的古立新有着丰富的应急救援经验。兴宁市善小助学协会是他参加公益的起点,2014年底他加入梅州蓝天救援队,救援队解散后他加入到广州的蓝天救援队,并在梅州市应急志愿者协会救援队和兴宁市应急救援协会成立后加入其中,成为梅州社会救援力量中的一员。“现在我从事废品回收、拆改房屋等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工期不是很紧的情况下如有救援任务,我都尽可能参加。”古立新说道。

▲古立新与队友在废墟上搜救。

作为广东蓝天救援系统中的一员,当看到征集信息时,古立新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通过综合测评,成为蓝天救援第一梯队中的一员。“这次到国外救援完全是自费的,每人要预交一笔不菲费用用于预订机票等,多退少补。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公益救援,不能用钱来衡量。家人完全支持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也能理解并尊重我作出的决定。”古立新说道。

2月8日,古立新与另两名队友从广州前往武汉集结,与全国其他地区的蓝天救援力量一起乘坐当晚飞机飞往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抵达后又立刻转机飞往马拉蒂亚灾区。

现场

分秒必争全力搜救

抵达马拉蒂亚时是当地时间2月9日凌晨,天还未亮。第一梯队队员刚卸下装备还未休息,便接到了求助任务,于是大家在当地向导带领下分赴各个现场。“途中我们简单补充了点体能,抵达后就立马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当中。”古立新说道。

古立新被分配到的救援区域,还未有其他国际救援力量到达。古立新与搭档主要配合当地救援力量开展搜救工作。“我们利用带来的生命探测仪对废墟进行探测,如探测到移动轨迹或脉搏,需要通过喊话、敲击、询问当地居民等方式确定是人而非动物,再寻找最佳位置展开救援。”古立新告诉记者,在现场翻译员的帮助下,他们调用现场挖掘机将废墟清理出一个安全作业面,再通过一边人工破拆一边做支撑防护的方式,一点点接近被困人员。整个过程非常困难,且需要小心翼翼,不然可能对被困者造成二次伤害。

▲正在搜救作业中的古立新。

当天,古立新及搭档争分夺秒救援,一直忙到当晚10点多才休息,协助现场救援力量救出一名被困女性及多名遇难者。

高强度的搜救工作在之后几天一直在持续。尽管救援的“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生还几率越来越渺茫,且当地正值冬季,气温可达零下11℃,但是古立新及搭档的救援并未停止,仍在尽最大努力帮助当地群众寻找亲人。在搜救过程中,古立新看到了这样一幕场景:钢筋水泥底下,三名成年人紧紧护住一名小孩,不幸的是他们均已遇难。这让他心中顿感悲痛,也更加坚定了他参与救援的决心。

感动

患难彰显两国情谊

在几天的救援中,古立新明显感到当地群众对中国蓝天救援队的态度。“我们全力救援,救出一名又一名被困者,并注重救援细节和当地习俗,通过遮挡等,给遇难者最后的尊严。最终,获得当地人的尊重和肯定。他们不时向我们竖起大拇指。”古立新告诉记者,当队友轮息时,当地群众往往都会送来当地食物,不管他们需不需要,因此食物是充足的。

古立新还给记者讲了一个令其印象深刻的场景:当地时间2月14日,他轮息时想吃点东西,但手很脏,水资源又缺乏,当地救援队人员便微笑着,把他当婴儿般喂他吃。一个小小的细节,却是两国情谊的见证。

▲轮息期间,由于现场用水紧张,古立新无法洗手,当地救援人员给其喂食。

当地时间2月15日,连续在马拉蒂亚、阿德亚曼等地奋战一周的中国蓝天救援队集体回撤到伊斯坦布尔,当地政府给蓝天救援队送吉祥物作饯别之礼,各国救援队则互赠救援标志以作留念。2月19日下午,古立新随同队伍飞抵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土耳其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蓝天救援队队员家属、队员等上百人为他们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接机仪式。

接机仪式过后,古立新从家人和当地队友手中接过10只分成了小份的白切鸡,分给一同并肩作战的队友们,共享回国后的第一顿“大餐”。“在土耳其吃的主要是面包和粗粮,蔬菜和大米都很稀罕,那时很想念广东美食。闲聊时我说要请队友们吃鸡。”古立新告诉记者,回国前他特意嘱咐广州队友及家人购买白切鸡,下机后,他第一时间便兑现了承诺,与队友共享这顿美食。

原标题:《万里驰援!土耳其抗震救灾中的梅州身影,现场这一幕太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