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想当年|《东方三侠》:30年后,仍然奇特而夺目
编者按:这里是一个怀旧剧场。
《东方三侠》是一部风格奇特的老港片,上映于30年前的1993年2月12日。由当日已小有名气的杜琪峯执导,梅艳芳、张曼玉、杨紫琼三位女演员作为主要角色出演。
如果你是20岁的年轻观众,今天第一次翻出这部老电影,可能会形容影片为“诡异”或“混乱”,甚至因为制作暴露出的简陋,而把它归于无聊的大烂片行列。但对于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录像带等渠道第一次看到本片的青少年来说,这是一部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作品。今天在豆瓣资料,B站的二创简介,甚至在网易云音乐本片的主题曲《春之祭》之下,都能看到不少评论是“童年的深刻记忆”,甚至直接就说是“童年阴影”。
《东方三侠》海报
有的影评会把本片归类为cult film,中文翻译为“邪典电影”。Cult film是创始于美国电影研究的术语,常被用来评价“一众风格突出的B级片,混杂了恐怖、喜剧、低劣的美术特效等风格特征,却获得了小众影迷圈的广泛追捧”。对于中文电影来说,没有典型意义上的“邪典”。《东方三侠》从制作缘起,也是标准的商业片路线,但是成片效果却难以归为单一的商业类型,种种不合理的地方却又形成了谜之风格,所以也会用cult的称谓来标记。
比如起用了大明星领衔出演,却没有男明星,只靠三位女主角挑大梁,在商业上比较罕见;明明故事中设置有“皇权宦官”这样的坏人角色,时代背景却是半科幻的现代都市;明明内核是古代豪侠的武林之风,故事上却又有不少“超级英雄”的都市漫画设定。这些矛盾使影片的走向颇为困惑,同样却也是这些兼容并蓄,使《东方三侠》成了华语影史“奇幻电影”之中,尤为特别的一部。
港产VCD的封面,不少观众小时候是通过VCD和录像带看到的本片。现在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什么叫VCD了。
其实在港产电影最热的年代,很多影片创作伊始并没有那么复杂,无非就是“趁着观众爱看,赶紧再多拍一部挣钱”。对于《东方三侠》来说,即使没有严格的考证,但至少有这么几件事促成了影片的诞生。
一是在1990年前后,由于《笑傲江湖》和《新龙门客栈》等武侠片的票房走高,古装武侠成了市场中最受欢迎的类型,也引发了1993年众多同类型影片的扎堆上市。虽然这个热潮很快就败了,还留下了比如王晶导演、李连杰出演的《倚天屠龙记》这样的沧海遗珠之作,但当日的电影制作人们还预料不到这个结果,所以只要是沾着武侠风,就容易找到投资。
二是在1989年,《蝙蝠侠》刚刚被美国人搬上大银幕,而1992年续集《蝙蝠侠归来》的上映也延续了首部在商业上的成功。同时蒂姆·波顿导演也证明了在美术风格上,略带阴暗的城市造型和略带夸张的现代英雄扮相,都是观众愿意买单的一种商业元素。于是一种可借鉴的奇幻风格也就可以确认下来了。
两厢结合之下,很容易想到“把武侠搬到现代都市中,会是怎么样呢”这个概念。把古代大侠改写成超级英雄,对于编剧来说一点难度也没有,无非台词风格稍微变换一下罢了;对于导演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新奇有趣的创作挑战,反而比拍普通武侠片更让人兴奋——杜琪峯导演最初就是跟着拍摄83版《射雕英雄传》起家的,古装对他来说太容易了,不如搞点新花样有意思。
从整体美术的都市氛围来看,本片从两部《蝙蝠侠》中应该借鉴了不少。
而第三件事,就是本片原本想起用男明星出演,保证票房上的回报。但男演员片酬太贵超过预算,于是干脆改成了相对便宜的三位一线女星。同时也因为总体预算的降低,加上三位演员合同没到期,又起了还能“干脆再多拍一部续集”的心思。其实本片最终票房只收入了不到200万港元,本是个失败的商业决策,但续集还是拍了,又在半年后上映了——叫做《现代豪侠传》,刻意不叫《东方三侠2》,就是为了摆脱首部失利的阴霾。可惜续集也只收获了500万港元的票房,商业上仍不算成功。
这些误打误撞的创作过程,让《东方三侠》跌跌撞撞地出场了。虽然票房没有收回来,风格上也奇奇怪怪,但成片竟然还颇为热闹。“女性”“科幻”“警匪”“武侠”“僵尸”多种商业片因子的混杂,最终造就了一部元素极为多样的影片。
梅艳芳的面具,可能也受到了美国“青蜂侠”等的启发,有一些早期漫画电影的因子。
本片的故事不算太复杂:“城市中发生大量婴儿失窃的案件,背后是前朝宦官妄图找出皇族传人复辟帝制,而三位女侠跟宦官的杀手组织都有些渊源和联系,她们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不打不相识,最后联手挫败了大魔头的阴谋。”这个故事如果去除现代都市的背景,再把女主角全换成男性,那么就是一个“江湖侠士铲除野心家”的武林传奇,人物关系和事件背景都还算常见。
但种种“时髦新奇又有趣的玩意”加入,让《东方三侠》有了一种奇妙的魅力。比如整体高度风格化的都市布景,塑造出近世代的未来和荒废感,是其他影片中不多见的。同时因为故事设定是架空的,美术也为每个人物塑造了独有的造型风格,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也不用管是不是一个时代里能并行出现的。而三位女演员的个人魅力,配上她们极具特征的人物造型,已经不能简单评价是“性感”或是“雷人”了,只能说是充满了想象力,也成为了影片中让人难忘的重要视觉特征。
梅艳芳、杨紫琼、张曼玉,片中服装造型都略显夸张,但一点掩盖不了她们各有各的美好。
本片起用三位女演员做主演,商业上算是比较大胆的尝试。一般而言女演员的票房价值会逊色于男演员,而本片的三位女主角当日虽然身处一线,都可以独自挑大梁,但是这次合作仍无法认为是“重量级合作”,挺多算一种有趣的组合罢了。其实日后看来,这种三足鼎立的强强联合,是相当罕见的,也擦出了艺术上不一样的火花。
担任第一主演的梅艳芳,一位香港本土深受爱戴的女星,一位在身后20年的时间内,有好几部影视剧以她作为故事主角的女艺人。百年华人影史之中,这样的艺人能有几位?
张曼玉,1992年刚刚凭借《阮玲玉》获得了柏林银熊奖,未来还有一座戛纳电影节的表演奖在等着她,可谓是迷倒了不少欧洲电影人的“东方面孔”。
而杨紫琼,虽然在30年前并不被认为演技出色,只是一位“勤恳的女打星”,但凭借着其后多年的努力,今年刚刚得到了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演员,奥斯卡也有最佳女演员的提名。
从三位女演员日后的成就来看,这难道还算不上“史上最强的华人女演员合作”?这种组合还需要什么男明星帮着拉票房?今天三个“超级女英雄”的联手,还不够女性观众拉着男朋友一起进电影院?当然时下的热点和30年前并不相同。只是不以票房而论,单说“作为演员的个人魅力”,三位女星都有独当一面的飒爽,她们在影片中妩媚与矫健合一的身姿造型,以及女性角色之间相互欣赏和珍视的江湖情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在“男演员为主的动作影片”中没有机会被大量展示的片段,怎么称赞其美好都不为过。
在女性角色为主的影片中,男演员都变成了配角。却因为这些配角不抢戏,其实也留下了别致的光彩。比如扮演梅艳芳老公的刘松仁,是TVB里演技绝佳的主角,不常在电影中露面,这次出演了一个正义凛然,略带点迂腐气、完全没识破老婆身份的警长角色。
而在续集《现代豪侠传》中,又给女二号张曼玉也配了一个“男朋友”刘青云,虽然出场不多,最后为救助张曼玉而牺牲了,两人之间江湖儿女的相互斗嘴和欣赏,也写得颇为生动和让人唏嘘。
《现代豪侠传》是金城武的第一部影视剧,片中无论扮相还是气质都让人印象深刻。
《现代豪侠传》里还有第一次在影视剧中出场的年轻演员金城武,出演美少年时有种说不出的青春妩媚,每一场戏都能让人看得心神荡漾,禁不住感叹“为什么一个男的也能这么美”。种种男性角色的辅助,不以阳刚夺目,却和影片中女演员整体的中性之美相得益彰。
今天看骷髅特效,甚至简陋得有些好笑。可能也参考过美国片《终结者》。后来在大陆电视台播放时,这段常因为过于刺激,被删减掉了。
也许是所有演员的风格和造型,以及美术总体营造出了《东方三侠》缥缈而神秘的气质。而在若干高潮场面的处理上,导演杜琪峯又十分大胆,甚至吓到观众也毫不掩饰。比如最后大战魔头的戏份中,从火中走出的一具骷髅,类似《新龙门客栈》最后打斗时剔去血肉、无比诡异的森森白骨,都是非常抓人眼球的视觉造型。对于当日观看影片的“小学生”来说,都算是实打实的童年阴影。其实细想,不仅是因为人骨吓人,更是影片整体气氛和环境的描绘,甚至是“烈火之中,美女与白骨”强烈的对比与冲击感,造成了观众的惊讶。这都是极有想象力的桥段。
而在续集《现代豪侠传》中,故事背景被改成了“在未来受到核污染的都市,所有人为寻找干净的水源而陷入争斗”,这种极具末世荒凉感的设定,有一种让人足以恐惧的现实性元素,而多派的政治逐力和欺诈愚民,想表达的主题之深刻和直指人心,又比前作要严肃不少。这些都是在娱乐的基底之上,能让人惊讶许久的艺术创新。
梅艳芳患病后期还曾与杨紫琼一起,接受过采访。她一生颠簸动荡,也有传奇,也有励志,也有怜惜,无愧被称为“香港的女儿”。
最后还要单提一下本片令人惊讶的片尾主题曲——粤语版是梅艳芳演唱的《莫问一生》,国语版是娃娃演唱的《春之祭》。虽然本片另一首罗大佑的《女人心》,也成了梅艳芳的代表金曲,还获得了来年香港电影节的最佳电影原创曲目,但更好听的可能还是这首《莫问一生》。罗大佑的音乐保留了类似舞曲的大气风格,国粤语又选用了两位嗓音充满质感的女歌手演唱,听起来让人觉得十分酣畅。即使没像《沧海一声笑》《你的样子》那样成为流传甚广的影视金曲,但也能让人百听不厌。特别是梅艳芳所唱的粤语版本,更让人能理解这位女星独特的演艺魅力。
《东方三侠》虽然离完美尚远,但其中种种特异之处,今天仍然能让人过目不忘。其艺术价值哪怕不循常规,却是足以跨越时代。作为奇幻影片来说,多少都要有些值得让人记住的神奇之处,而华语的都市奇幻片除了这一部,能值得让人提起的几乎没有,也算是一种遗憾了。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