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钟芳玲:一本形塑美国的“大书”——“匿名酗酒者”发展简史

钟芳玲
2018-06-20 16:10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早年拜访许多美国的古书展与拍卖会,看到一本不时出现的书时,总是困惑不已。这册1939年首版、首刷的精装本书,书衣画面除了红黄黑的色块与线条外,就只有斗大两个白色的花体英文书名Alcoholics Anonymous,中文直译为《匿名酗酒者》,由同名团体“匿名酗酒者”协会(英文通常简称A.A.,以下延用此缩写指称协会)集体创作。这本书名怪异的《匿名酗酒者》,不仅印刷装订都极普通,年代也无法和古书展中诸多数百年历史的古籍相比,但书价却动辄上万美元,今年加州古书展有位书商展售一册首版首刷,订价高达三万五千美元。

《匿名酗酒者》首版(1939-1955),一共刷印了十六次,印制量高达三十万册,就收藏的角度,如此大的数量,通常后面刷次的书没有什么价值,但除了首刷,此版从第二刷到最后第十六刷,都有人抢着要,每册由数百到数千美元不等,价格取决于品相和是否有名人题赠。根据2017年12月27日eBay的拍卖纪录显示,一本1944年出版的第五刷《匿名酗酒者》,含原始书衣,开拍底价为549.95美元,结果有七人竞标、出价二十三次,最后成交价为2,025美元。同年11月1日,同一刷次、不含原始书衣的另一册,以899.99美元售出。

2011年时代杂志选出1923年(该杂志创办那年)以来,非小说类最重要的一百本书,2012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出八十八本“形塑美国之书”(Books That Shaped America),这两个书单都选了《匿名酗酒者》。华文世界的读者对于此书普遍陌生,到底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戒酒者的圣经《匿名酗酒者》被誉为形塑美国之书,一本1939年的首版首刷至少上万美元。 Courtesy of PBA Galleries

要谈这本书,得先由一位酗酒的美国男士比尔·威尔逊(Bill Wilson,1895-1971)谈起。此君于二十世纪初期在纽约市华尔街任职,从股票市场上赚了不少钱,但他嗜酒的毛病却断送了原本拥有的工作、人际关系,最后连房子也不保,幸好妻子洛伊斯(Lois Wilson)不离不弃,最后夫妻俩搬到岳丈家寄居。就如许多老掉牙的酒鬼故事般,比尔在不断自责悔恨中痛哭流涕、信誓旦旦要戒酒,甚至数度进了医院勒戒,但清醒没多久,又浸泡在酒精中。如此反复沉沦,把自己与亲友都搞得身心疲惫。

某日一位他许久未见的同学兼酒友艾比·撒切尔(Ebby Thacher)登门造访,比尔看到艾比后诧异万分,先前他听说艾比酗酒的情况比他还严重,甚至传闻曾被关进戒勒所,但眼前此人却是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当比尔倒酒给他,准备像往常般畅饮高谈时,谁知艾比却谢绝,说他已经几个月滴酒不沾,并提及自己有了信仰,加入了“牛津团契”(Oxford Group,后改名为“道德重整运动”),他之所以摆脱酒精,就是因几位参加团契聚会而戒酒成功的朋友所引导,如今他希望把讯息传递给比尔。

比尔是个未知论者,对“神”这个字眼感到颇反感,但艾比提议,他何不选择一个自己概念中所认知的“神”,这个说法打动了比尔,更重要的是,他心想如果一个状况比他还差的酒鬼能戒酒,他也能。根据比尔日后描述,1934年11月他又入住医院,有天他情绪低潮,无助到极点,于是忍不住狂喊:“如果真有神,就让祂显灵吧!”谁知病房中顿时笼罩着一团晶亮白光,他心生一股无以言喻的狂喜,接着看到自己站在一个山顶上,强风袭入他的身躯,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与祥和,一个声音响起:“你是自由之人。”等到白光与强风消失,病房内一切如常,他感到神在对他说话,但又怀疑自己疯了或是得了妄想症。比尔的主治医生斯尔克渥斯(William Duncan Silkworth)表示他曾听闻不少类似案例,并要比尔好好把握如此的灵性对话经验,无论如何,这个状态都不会比以往更差。

比尔接受了斯尔克渥斯医生的建言,以及他提出的理论,亦即酗酒不仅是心理上的问题,也是一种生理上的病,酗酒者的体质对酒精过敏,这种过敏会引发大量的渴求,让他们上瘾着迷,以致日常生活失控,因此这些人无法像一般正常人有所节制、安全饮酒,这类对酒精过敏的人,要想正常生活,必须完全杜绝酒精,一滴都碰不得。比尔出院后,仿如重生,除了自我克制、参加牛津团契的聚会,他还积极向其他酗酒者宣扬戒酒,但成效不彰。

1975年、2000年出版的两本比尔·威尔逊传记,都用他名字的缩写当书名

2004年出版的比尔·威尔逊传记《我的名字叫比尔》,执笔作家苏珊·奇弗(Susan Cheever)也曾为酗酒所苦

1935年是一个转折点。那年春天,比尔到了俄亥俄州的城镇阿克伦(Akron,Ohio),希望能谈成一桩生意,重返职场,可惜未能如愿,沮丧之余,喝酒的欲望又升起,为了怕破戒,他急需和一位酗酒者交谈以保清醒。经由辗转介绍,比尔认识了当地一位酗酒的医生鲍勃·史密斯(Bob Smith,1879-1950),鲍勃参加牛津团契已两年,但状况未改,直到他与比尔相遇,聆听了比尔陈述自身的经历与斯尔克渥斯的理论后,大受感召之余,还请比尔到家中住了数月,两人就近互相鼓舞与监督,共同戒酒,并对外邀其他有酒瘾的人加入聚会,分享个人故事。为了尊重隐私,也为了怕个别成员失态或不当宣传而引发不必要的纷扰,戒酒会的成员一律不用全名,只以名相称,不使用姓。他们发现协助别人戒酒,有助自己保持清醒,且最佳的方式就是用数馒头的方式,一天熬过一天,以二十四小时为戒酒的标竿,同类的聚会让彼此不孤单且能守望相助,增添信心与勇气对抗共同的问题。

这个阿克伦的小群体,就是最早的A.A.,创办人自然是第一号与第二号成员——比尔和鲍勃。据史料记载,鲍勃医师同年(1935)6月10日在替病人进行手术前饮完一瓶啤酒后,直到1950年去世前,终生滴酒不沾,他生前与阿克伦一家医院合作,协助了五千名的酗酒者。

比尔返家后,复制阿克伦的模式,在纽约市推展戒酒会,这也成了他终身的使命。1938年,约有百位酗酒者在阿克伦与纽约市戒酒会的协助下保持清醒,他们正式组成基金会,并先后退出了牛津团契。此外,为了能扩大影响力并使有心戒酒者有所参照依循,比尔综合聚会成员们的心得与经验,开始编写《匿名酗酒者》,于1939年底出版。此书又通称为“大书”(The Big Book),主要是早期版本为了能提高书价,选用了极厚的纸张,内文的间距也拉大,让页数增多,因此书显得又大又重,虽然开本从第八刷后缩小,但A.A.成员与读者一般都习惯昵称此书为“大书”,如此也避免和同名团体混淆。

《匿名酗酒者》早期用了极厚的纸张,书显得又大又重,虽然后来用纸较薄,开本也从第八刷后缩小,但A.A.成员习惯暱称此书为“大书”,图中前八刷次版本可看出尺寸变化。 Courtesy of  PBA Galleries

“大书”前半段详述了A.A.的缘起、理念、做法和一篇斯尔克渥斯医生(非酗酒者)的推荐文,后半段则是聚会成员们的个人故事与经验谈。书中强调酗酒者对酒精完全没有免疫力,不管戒酒多长,还是有嗜酒的毛病,一旦破戒,负面的连锁反应就会发生,酗酒不该视为道德的瑕疵,而是一种慢性病,虽无法根治,但可以遏制,因此抗拒酒精,是酗酒者恒久的志业,凡是诚心面对问题者,都不该被污名化,任何人有心戒酒,都能成为会员,两个有心戒酒者一起聚会就是一个小组。书中提到,“一日为酗酒者,终生为酗酒者”(Once an alcoholic,always an alcoholic),成了A.A.著名的口号之一,戒酒以保持清醒是他们不断奋斗的目标、是持续的现在进行式。

除了观念的扭转,更重要的是比尔综合戒酒者的经验在书中第五章列出了十二条康复的心灵原则,统称“十二步骤”(Twelve Steps),步骤如下:

1.承认我们无力对付酒精,而且我们的生活已变得无法掌控。

2.相信有一个比我们自身更大的力量,此力量能使我们的神智恢复清明。

3.下决定将我们的意志和生活,托付给我们所理解的神。

4.对自我作一个内在探索和无畏的道德审查。

5.向神、自己、他人承认自己的过错。

6.完全准备好由神移除我们所有人格上之缺失。

7.谦逊地祈求神移除我们的缺点。

8.列出一份所有我们曾伤害过的人的名单,使自己愿意向这些人赔罪。

9.尽可能直接地向他们赔罪,除非如此做会伤害他们或其他人。

10.继续自我审查,若犯错,迅速认错。

11.经由祷告与冥想,与自己所理解的神增进自觉性的接触,只祈求认知他对我们的旨意,并祈求有力量去执行他的旨意。

12.遵行这些步骤导致我们有了心灵上的觉醒,设法把此讯息带给其他酗酒者,并在我们日常生活事务中实践这些原则。

十二步骤影响了千千万万人的生活,《美丽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因而称比尔·威尔逊为“二十世纪最了不起的社会建筑师”。此外,为了确保匿名酗酒者协会能持续有效运作,让个体与群体有所遵循,1946年比尔提出了如下“十二传统”(Twelve Traditions),“大书”自第二版起,也将其列入附录中,并分长短版,1953年还岀了本《十二步骤与十二传统》专书,以下为简要的短版:

1.我们应以共同的福祉为优先,个人的康复有赖A.A.的团结。

2.就我们群体的目的,最高权威只有一个,那就是慈爱的神,因为他会显现于我们的集体良知。我们的领导者仅是可信赖的公仆,而非统治者。

3.成为A.A.会员的唯一条件是有戒酒的意愿。

4.每个组别应自治,除非是会影响其他组别或整体协会。

5.每个组别的主要目的是将讯息传递给仍在受苦的酗酒者。

6.每个组别绝不背书、赞助或借协会之名给任何相关机构或其他企业体,以免金钱、财物与名气的问题偏离我们的主要目的。

7.每个组别应完全自足,谢绝外界捐款。

8.A.A.应永保非职业性,但我们的服务处可聘用专职的工作人员。

9.A.A.应永不组织化,但我们可建立服务性质的理事会或委员会。

10.A.A.对外在议题不表意见,因此A.A.之名应永不涉入公共纷争。

11.我们的公关策略是植基于吸引,而非促销。我们须对报刊、广播与影片保持匿名。

12.匿名是我们所有传统的精神基础,它提醒我们将原则永远置于个人之上。

1953年初版的《十二步骤与十二传统》,是另一本畅销的A.A.相关书。 Courtesy of PBA Galleries

值得一提的是,耶鲁大学曾要颁赠荣誉博士给比尔,还有一些人想提名他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但基于上述匿名的传统,比尔一概婉拒。

由于早期几家通俗媒体的报道和口耳相传的效应,A.A.从一个地方性的小组迅速在国际间开展,目前全球有高达十一万八千个A.A.戒酒小组,分布于一百八十多个国家,会员总数超过了两百万人。而被A.A.视为圣经的“大书”,自1939年出版后,更是不断加印,并于1955、1976、2001年推出新版,每版的架构大致相同,前面164页内容不变,后半段收录的故事顺应时代演进而有所增减,迄今发行了六十多种语言版本,单在北美洲销量就超过三千万册。我不曾见过此书完整的中文译本,但A.A.服务处出版了摘译本,繁体字与简体字版书名各为《戒酒无名会》与《嗜酒互戒协会》,内容包含前半段基本教义与附录,个人故事部分仅含另一位创办人鲍勃医师所写。

A.A.服务中心出版了“大书”的中文摘译本,繁体字与简体字版书名各为《戒酒无名会》与《嗜酒互戒协会》。

有关“大书”形成的历史,长久以来多所争议,例如:哪个人写了哪个章节或哪个故事?有多少人付出心血却被忽视?比尔的贡献是否被夸大?他初期把集体创作的版权登记在自己名下是否不当?他是否藉此书牟取私利?这些A.A.档案史家所关心的问题并无损“大书”的影响力。

特别是书中提出治疗酒精上瘾的十二步骤更被广泛运用,许多对麻醉药品、尼古丁、性、赌博、购物、工作上瘾或有其他强迫症等行为问题者,纷纷参照A.A.的十二传统成立了协会,成员以匿名的方式参加聚会,借着经验分享、互相激励、实施十二步骤,来戒断各种瘾头,“匿名毒瘾者”、“匿名嗜赌者”、“匿名性成瘾者”、“匿名烟瘾者”、“匿名饮食过度者”、“匿名神经症患者”等团体相继成立。不少身心灵成长团体与商业性的医疗勒戒所也把十二步骤融入它们的疗程,因而引发一股社会风潮。A.A.的影响力甚至扩及法庭,美国法官对一些酒驾者、上瘾者或强迫症患者判刑时,往往勒令他们进行十二步骤的疗程,美国、加拿大、英国的许多监狱与军队甚至有A.A.的聚会,“大书”也成了会员们的首要读物。

旧金山一个提供A.A.聚会场地的俱乐部,墙上黑底巨幅画作中的男女是两位创办人比尔(右二)与鲍勃医师(左二)及他们的妻子洛伊斯(右一)与安

“大书”与A.A.自然不是万灵丹,比尔也非圣人,不免有些人讥讽或批评,有些甚至还专门成立反A.A.的网站,但对许多因“大书”而重生的受益者,这本书无疑深具意义,不难理解为何有人会珍藏,并愿意花数万美元买一册有历史价值的首版首刷,毕竟这显示“大书”最原始的样貌。数年前我在太平洋书籍拍卖公司(PBA Galleries)曾看到首版十六刷的“大书”整批集中一起待售,拍卖底价为二十万美元。

除了首刷,最不可思议的是,有些人连后面刷次也顺便搜藏,因为每个刷次略有不同,例如从第二刷次起,书脊上标明了第几刷的字样;从第八刷起,书的尺寸缩小(因二次大战后,物资短缺之故)。此外,首刷书的副标题为《一百多位酗酒男士如何康复的故事》,第二刷改为《两千多位酗酒男女如何康复的故事》,之后刷次副标题的男女人数则不断递增,由六千(第三刷)、八千(第四刷)、一万(第五、第六刷),到一万四千(第七、第八刷),第九刷后则改为《万千酗酒男女如何康复的故事》,这个副标题也一直沿用迄今。拍卖会曾出现全套第二版(1955-1974)十六刷次。第三版印期长达二十五年 (1976-2001),前后共七十四刷次,相信吗,还是有人搜藏!

《匿名酗酒者》第二版于1955至1974年间印行,共十六刷次,总印量超过一百万册。 Courtesy of PBA Galleries

有回和一位店中辟有A.A.主题书专柜的书商友人乔·马奇翁尼(Joe Marchione)聊起这奇特的收藏现象时,他提出了颇有意思的论调。依乔分析,酗酒者有强迫症的特质,他们习于依赖酒精,一旦戒酒后,不免另寻使他们着迷的替代品,而搜藏不同版次与刷次的“大书”满足了如此需求。就某个角度观之,藏书和饮酒确实有些共通性,两者都可能上瘾,若无节制,都将引发负面效果。

英文有个名词Completist用来指称热中搜集全套对象或纪念品之人,中文姑且翻译为“完全主义者”,一个完全主义的藏书者,可能针对某本著作或某位作家或某个主题,设法搜集所有相关的版本,有些还扩及外文翻译版或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的改编版,甚至著作物出版前在报章杂志的刊载也不放过;当然,如果能得到作家的手稿或写稿用的打字机、钢笔、书桌那就更完美了。

对于搜藏A.A.相关书的完全主义者,今年5月5日以经手名人物件著称的公司“历史略传”(Profiles in History)所拍卖的“大书”排版印刷前使用之编辑修改稿,无疑是梦寐以求之圣杯。此份161页的打字印本原为比尔所有,内页有许多不同的笔迹,标示各种意见、改动与校对,展示了“大书”集体创作与编辑的演进过程。

《匿名酗酒者》一书的编辑修改稿页面,不同笔迹的注记,展示了此书集体创作与编辑的演进过程。 Courtesy of Profiles in History

比尔去世后,妻子洛伊斯于1978年将此书稿送给好友巴里·李奇(Barry Leach),还特别签名题赠谢词。李奇为早期加入A.A.的男同性恋,他是另一本畅销书《清醒过活》(Living Sober)的匿名作者,曾协助洛伊丝编辑她的自传。李奇1985年去世后,这份稿件下落不明,直到2004年才在苏富比拍卖会出现,成交价为一百五十七万六千美元的天价,2007年苏富比二度拍卖,成交价下滑,但还是高达九十九万两千美元。

“历史略传”早在去年就打算三度拍卖此稿本,却被迫喊停,原来李奇1979年发了封公证信函,表示稿件在他死后将无条件赠送给A.A.服务处,但数十年来大家把此事给忘了,这封信也不知放在哪,直到第二次拍卖后才被发现,A.A.服务处因此诉请法庭阻止拍卖并宣示他们才是合法的主人。

此乌龙事件最后庭外和解,“历史略传”因此在今年5月5日重新拍卖,成交价为两百四十万美元(含佣金)。买下此稿件的是美式橄榄球队印第安纳波利斯小马(Colts)的拥有者吉姆·伊尔赛 (Jim Irsay)。伊尔赛除了热爱球赛,也是一个摇滚乐迷与收藏家,藏品林林总总包含了约翰·列侬、乔治·哈里逊、鲍勃·迪伦、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和“王子”等人的吉他,以及肯尼迪总统的雪茄盒、乔治·华盛顿的信件等。

伊尔赛还在2001年买下了《在路上》(On the Road)的初稿,1957年岀版的《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经典作,作者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51年时,在三个星期内用打字机一气呵成把初稿打在约三十六公尺的长轴纸上。伊尔赛当年花了两百四十三万美元(相当于现今三百五十万美元)从拍卖场买下此长卷轴初稿后,并未把战利品锁在保险箱或自家书房,而是经常出借给美国的图书馆与博物馆展览,甚至远渡重洋到了意大利、英国、爱尔兰,非常吻合书名《在路上》的意象。

伊尔赛本身有酒精和药物上瘾的问题,他自称已有十多年未喝酒,且持续参加A.A.聚会,但他因受伤与手术之故,大量依赖药物止痛,前些年还因服药过度、神智不清开车而被判刑,并进了勒戒所。伊尔赛买下“大书”的编辑修改稿后,接受了媒体采访,表示自己二十五年前首度参加A.A.聚会,对于这团体和创办人的所作所为感到惊叹,他预计未来每年有几个月把这份历史稿件放在纽约市A.A.总部展览。伊尔赛说他本想匿名买下这稿件,以维持A.A.的匿名传统,但决定公开,希望此举有助他人,并试着扭转大众对酗酒与其他成瘾症的偏见。

根深柢固的偏见不易消除,但透过伊尔赛的文化豪举、媒体的报道,人们因而得知《匿名酗酒者》这本形塑美国之“大书”的相关掌故与影响力。有些人议论伊尔赛花在这些稿件的金额高得太离谱、太可笑,但“历史略传”2011年拍卖了女星玛丽莲·梦露在《七年之痒》影片中穿的那件被地铁通风口气流掀起的米白色无袖连身裙,成交价五百五十二万美元,这是否也太离谱?情感与历史的价值总是主观,他人难以置评。

后记

由于自己是个社交饮酒者(Social Drinker),没有酒精依赖的问题,以往总认为怡情小酌是件雅事,有时宴请朋友,总会询问对方是否要来杯酒助兴。自从我旅居美国,在古书展、古书店、拍卖会遇见《匿名酗酒者》这本“大书”,并进而得知同名协会A.A.的历史以及其创办人和诸多酗酒者的故事之后,我再也不会邀酒或劝酒,甚至不会主动点酒。原来有些人因为心理或生理的问题,喝了酒就停不下来,特别是有些人正努力戒酒中,在他们视线可及处放上一小杯酒,都是可怕的诱惑。

很早就构思要写一篇有关匿名酗酒者的文章,其间看了不少参考书、传记、小说、影片,但写写停停,没想到一拖就是十多年。最终还是写了这篇,希望华文读者能因此多少认识《匿名酗酒者》这本形塑美国的“大书”以及它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