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好戏将至 | 京剧《一蓑烟雨》:“苏轼”如何成为“苏东坡”?从黄州这三夜开始

2023-02-22 11: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当“过去的苏东坡”遇上“未来的苏东坡”
一次走向他内心深处的精神之旅
一场与时间共舞的生命体验
从黄州的这三个夜晚开始......

剧情简介

与“自己”不期而遇的苏东坡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蛰伏小城,他获得了与大地亲近的平静生活,从内心的困境走向新的人生境界。

黄州之前,他是苏轼。黄州之后,他是苏东坡。

《一蓑烟雨》,遥想了苏东坡“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的三个夜晚,这三个夜晚,有酒、有诗、有朋友、还有不期而遇的自己。

小酒馆内,心事深藏的苏东坡,竟听到说书人说的就是自己被贬遭遇,往事钩沉,不免买醉,更加迷茫自己该何去何从。求佛问道或者嬉笑生死,也许是一条路,正走在这条路上的苏东坡,被朋友侍妾的一句话点悟: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未来之路未必是坦途,无论何去何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剧目看点

一部具有浪漫诗化风格的京剧

彼时,人到中年,他的人生第一次跌入深深的谷底,他究竟是怎样面对生活的困顿和内心的困境而超越了自我呢?这是我所好奇的,也是我所关注的,因为这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难题。这个探索过程也是想象和创作的过程,慢慢就呈现出了京剧的《一蓑烟雨》。

——编剧、导演 白爱莲

本剧呈现在小剧场的舞台上令人有一种新鲜而熨帖的感受,具有独特的美学气质:

剧本角度独特,具有浪漫诗化风格

剧中除了在生活层面描写苏东坡,还设置了“过去的苏东坡”和“未来的苏东坡”这样两个人物,将苏东坡最迷人的诗意的思考通过和这两个人物的对话表现出来,是一部具有浪漫诗化风格的京剧。

以苏东坡为主要人物在当今京剧舞台上具有开拓性意义,虽然苏东坡是中国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京剧舞台上还没有以他为题材的戏。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坚定和从容,正是中国传统精神中最为可贵的文化自觉和人格自觉,是对中国人追求高洁的品格和纯粹美好的精神的传递。

唱腔音乐别致洒脱,表演亦庄亦谐

为了刻画苏东坡旷达落拓又深情悲悯的精神气质,唱腔、音乐设计得洒脱别致,流畅中又布局着富有情致的细节,略带惆怅却又开阔的主题贯穿始终。

表演上亦庄亦谐,从容与苦恼,沉重与逍遥,庄严与玩笑尽在举手投足之间。剧中还有一个身着鲜亮的服装的“宋朝小哥哥”贯穿始终,若即若离,欲说还休。

舞美、造型富有意蕴

舞美空灵,富有意蕴,舞台上只有格栅门和一桌二椅,木门在光影中自有时光的韵味,其它的空间交给表演。服装造型设计也大胆追求宋朝的“极简美学”,飘逸典雅,没有绣花,却处处讲究。

相关评论

更为巧妙的是,在戏中,编导让苏东坡三种人生阶段直接在舞台上碰面。想象一下小生扮演的少年苏东坡、老生扮演的中年苏东坡是与丑扮演的老年苏东坡在舞台上互相应和的奇妙场面吧!创作者非常巧妙地运用了京剧行当的特点去呈现一个人的不同自我;而少年、老年的分别出现,也给了编导巨大的空间,去呈现这部文人戏中想要呈现的思考性主题。

——戏剧评论家陶庆梅《三个苏轼且歌且舞 吟唱出优美情思》(载于《北京青年报》)

《一蓑烟雨》是一个非常能打动苏轼粉丝的戏,对他越了解,越能看出创作者在收集和运用史料中的匠心。对其食而化之,用而不宣,正是创作者和观看者的接头暗号,解码之后更添欣喜——何况苏轼的粉丝基数又如此之大。

——评论家解三酲《问汝平生功业 旧友与新知》(载于《北京青年报》)

《一蓑烟雨》整出戏,主人公是宋朝的苏东坡,讲的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穿的是改良过的带有北宋味道的服装,舞的都是京剧程式化的动作……但始终能够让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西方文化的影子,在过去的时空中找到当代人情感落点。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拉近了古人与今人,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记者满弈《小剧场京剧<一蓑烟雨>的启示:京剧如何与当代无缝衔接》(载于《北京青年报》)

主创&主演

制作人、舞美设计 刘绍东

策划设计制作京剧《思·凡》《十二楼》《看钱奴》《双官谱》《一蓑烟雨》《关天培》《施青天》。

编剧、导演 白爱莲

北京京剧院导演。作品有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倾国》《思·凡》《十二楼》,河北梆子《定都》、昆曲《浮生六记》、评剧《染》等。荣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四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优秀导演奖等奖项。

作曲 徐滔

著名作曲、制作人、录音师。作品曾获文化部京剧艺术节作曲奖;北京市文化局优秀作曲奖;山西省戏剧杏花奖作曲奖;文化部文华奖;“摩納哥”杂技节金K奖等多项奖项。担任多部电影、电视剧作曲。

服装设计 杜娜

北京京剧院,设计作品京剧《看钱奴》《十二楼》《一蓑烟雨》《马前泼水》《浮生六记》《馒头山》《许云峰》《关天培》《施青天》,豫剧《陈藩》花灯戏《严寅亮》等剧,曾获多种奖项。

灯光设计 李刚

设计作品:新编京剧《南海子》《看钱奴》《双官谱》《十二楼》《思·凡》《一蓑烟雨》《关天培》《施青天》,两夹弦《春秋商圣》,儿童剧《淘淘历险记》,话剧《秋瑾》《迷雾》等。

主演 贾劲松

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教师,硕士。第六届全国电视金奖。擅演剧目:《四郎探母》《洪羊洞》《伍子胥》《击鼓骂曹》《红色娘子军》等。

主演 焦敬阁

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博士,京剧文丑。常演及教授剧目:《小上坟》《锯大缸》《下山》《审头刺汤》等。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活动,2005年获CCTV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丑角组第一名)。

主演 张艳红

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副教授。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名师奖;北京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曾赴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进行演出及教学交流。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下的非营利性的戏曲院团集群,是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统戏曲艺术,推动上海戏曲事业健康发展为己任的公益服务性的事业单位。

原标题:《好戏将至 | 京剧《一蓑烟雨》:“苏轼”如何成为“苏东坡”?从黄州这三夜开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