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对话|动画电影《艺术学院》导演:三十年前的青春是一面镜子
近日,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中,一部动画电影《艺术学院》入围主竞赛。该电影由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教授刘健带领师生团队历时五年创作而成,描述了1990年代初发生在南方艺术大学的一段青春往事。
“《艺术学院》是一部关于青年人自由成长、展现生命力的影片。”导演刘健说:“这是一首献给所有年轻人的‘青春之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则表示,“这部电影呈现的是这三十年间中国年轻人的心灵变化,以及中国社会意识的变化。三十年前的艺术学院和那群年轻人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今天的现实。”
据悉,《艺术学院》将于2月24日在柏林电影节进行全球首映。在首映前夕,《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就这一影片的创作初衷及对于动画等话题与导演刘健进行了对话。
《艺术学院》剧照(中国美术学院供图)
《艺术学院》剧照(中国美术学院供图)
澎湃新闻了解到,动画电影《艺术学院》讲述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南方艺术大学的一群艺术青年的故事,他们及她们在“全球文化大年”的浸润中探讨着有关艺术的话题,经历了友情、爱情,在一系列思考和挣扎之后,他们走到了人生关口,必须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同时,这部影片仍是一部手绘二维动画,有着强烈的现实质感,画风细腻,节奏舒缓,气氛平静。
导演刘健,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曾搞过乐队,出过小说,做过当代艺术家,世纪之初就开过员工过百的动画公司,之后关了公司,近乎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两部动画长片,当过奥斯卡金像奖评委。如今,刘健在中国美术学院当教授,带领动画系师生五年磨一剑,画出这部《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剧照(中国美术学院供图)
刘健说,“《艺术学院》是一部关于青年人自由成长、展现生命力的影片。这是一首献给所有年轻人的‘青春之歌’。”
谈及创作初衷,刘健表示:“虽然这部电影说的是1990年代的年轻人故事,但它并非一部怀旧电影,它只是想和每一个年轻的生命,以及每一个或许表面老去但内心依然年轻的人,共同感受生命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我希望,它是用天真粗粝的声音,近距离赞美年轻人心灵深处勇敢生命力的诗歌。”
《艺术学院》剧照(中国美术学院供图)
《艺术学院》剧照(中国美术学院供图)
《艺术学院》剧照(中国美术学院供图)
据悉,《艺术学院》是刘健继2017年《大世界》后第二次入围主竞赛单元。影片国际发行方、法国知名电影公司MEMENTO films表示,这部电影是对艺术的一次美丽反思。
对于这部影片,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表示,“除了自身的艺术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向人们传达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全世界所有的人们,或许都要认真面对“艺术”问题了。”
“我理想中的‘艺术学院’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刘健用这部电影呈现的是这三十年间中国年轻人的心灵变化,以及中国社会意识的变化。三十年前的艺术学院和那群年轻人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今天的现实:我们获得了什么?我们又丢掉了什么?当年的迷茫今天依然迷茫,但今天的年轻人除了迷茫,还有更多的新问题——内卷和内耗并存,躺平摆烂和精算师集于一身……,生活怎么了?世界怎么了?青年怎么了?艺术又能够为这个时代做什么?……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内心里寻找答案。”高世名说道。
《艺术学院》海报
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刘健
对话|刘健
澎湃新闻:可否谈一谈您的动画之路。据了解,您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还写过小说,做过当代艺术家等。是什么原因让你最终走上了动画这条道路?
刘健:我一直以为自己从画中国画到制作动画电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不断实践挑战的结果。现在回忆起来,我大学毕业后尝试的绘画、音乐、文学、照片等艺术手法,可能都是为了以后做电影而准备的。
澎湃新闻:对您产生最深影响的动画影片有哪些?
刘健:影响我的电影有很多,有实拍电影也有动画电影。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动画电影是日本导演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这部迷人的动画电影所展现的视觉、听觉效果让我耳目一新,叙事上的体验也令我感动。动画居然可以这样有魅力!我想我也可以去学习做一部有魅力的动画电影。
澎湃新闻:为何会想到做一部关于“艺术学院”为主题的电影?影片的创作初衷是什么样的?
刘健:2016年,我回到自己阔别二十多年的母校,整齐而崭新的混凝土建筑把我挡在了过去和现在之间,记忆一下断裂。这时候有人叫我的名字,回头一看是当年的老师,已然满头白发的他正和嬉笑着的几位年轻学生站在一起的那一刻,我忽然感受到了时光的残酷。由此,我开始酝酿这部电影。而此后加入中国美术学院,成为一名教师,则让我对“艺术学院”有了新的思考。
它并非一部怀旧电影,它只是想和每一个年轻的生命,以及每一个或许表面老去但内心依然年轻的人,共同感受生命的美好和艺术的美丽。我希望,它是用天真粗粝的声音,近距离赞美年轻人心灵深处勇敢生命力的诗歌。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艺术学院”的核心特质是什么?
刘健:在概念上,曾经的“艺术学院”确实是聚集了某种特定气质的空间。不过,现在的艺术学院已经更多地介入到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时常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通过“艺术”和我们的周遭发生对话碰撞,生发出广泛的社会价值。通俗的说,即人人都是艺术家,整个社会就是一所艺术学院。这其中的核心,我认为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澎湃新闻:可否谈一谈影片中是如何去突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即1994年这个特殊的文艺时代的?
刘健:1994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蓬勃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电影创作的繁荣期。《艺术学院》向1994年左右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表达了敬意;并试图置身三十年前的艺术创作的氛围中,通过这部电影的创作,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些关于艺术的话题,比如说艺术是什么,艺术对于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以及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意义,等等。“让我们谈谈艺术吧”,听上去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澎湃新闻:您个人正是在九十年代从艺术学院毕业的,可否回忆下您的学院生活对创作的影响,以及您对“学院精神”的理解是怎么样的?
刘健:我在艺术学院的学习生活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时代潮流和成长年龄交叠在一起,那个时候的学生们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对于新鲜事物既充满好奇又满怀期待。对于传统和现代的冲突既困惑不解又急于找到答案。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大家都面临着跃跃欲试和束手无策的两难境地。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对于创作无疑是积极的,或许这也正是那些年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原因之一吧。而这样的经历和过程自然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很幸运我可以学习艺术,并一直从事跟艺术相关的工作。热爱艺术是学院生活的诠释,热爱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澎湃新闻:如今,您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教授动画。在您看来,国内的“动画”学科,或者说学院的动画专业还有哪些缺失,需要补足的地方?
刘健:作为一个艺术形式,“动画”是非常开放且丰富的。它不仅包容性很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所以,我们看动画的方式和角度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在我看来,如果“动画”能够跳跃到“电影”这个更广阔的范畴里去,而不是只守着自己的特异性的话,那么它将来的发展空间应该会更加宽广。就此思路而言,学院的动画专业也可以些做相应的工作。
澎湃新闻:您个人的教学方式是什么?
刘健:我现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实践。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通过解决制作环节中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来提高我自己和同学们对于动画电影的认识,包括对动画电影主题及技术上的探索等等。
《艺术学院》工作现场
澎湃新闻:据说这部影片是您带领着中国美院的学生一起完成的。您觉得,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给美院的学生带来什么?
刘健:《艺术学院》的动画部分是由中国美院的师生团队制作完成的,感谢每一个参与制作的老师和同学。在四年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进步很多。而对于动画电影的整体工业化标准的理解体验也会是我们共同的收获。这样的收获已经在几位同学的优秀毕设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
澎湃新闻:谈及中国的动画,人们心目中的巅峰可能是多年前上海美影厂的哪些电影, 有着浓郁的中国元素,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短片则有《小蝌蚪找妈妈》等。而现在的动画电影则拥有更多技术性加持。与经典作品相比,当下的动画电影的优势在哪?劣势又在哪?需要去吸取哪些元素?
刘健: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对材质、线条、色彩等等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中国画的色彩里有花青、石绿、胭脂、藤黄……,不仅颜色好看,名称也很好听。就个人而言,我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就是中国画,审美上早已潜移默化,在电影中自然会有相应的体现,并不需要再刻意去表现什么。作为一个创作者,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做出好的作品。美影厂的前辈们所创造的辉煌无可比拟,我们这些后来者们唯有脚踏实地,把手上的工作做好。
动画《大闹天宫》剧照
《哪吒闹海》
《小蝌蚪找妈妈》
在我看来,无论“影像”、“动画”,或者其它的什么,都只是人们自我表达和认识世界的一个方法而已。对于创作者而言,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就可以了;而对于观众而言,则自然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观赏方式。二维动画有它显而易见的局限性,比如在空间表达上就不如三维动画那样游刃有余。但二维动画在制作手法上的可能性更多,画面色彩以及表达方式也更加丰富;“手绘”的方法也使得制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具有“人”的温度。这也是我个人比较喜爱手绘二维动画的主要原因。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中国动漫的发展到了哪一步了?未来的方向应在哪里?
刘健:我们当下时常需要对应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其实是不断询问自己从哪里来的过程。如果说一切既有的、已经定论的东西都是传统的经典文化的话,那么我们对其所对应的纵深都势必会继续拓展。好比一棵大树,它在向天空伸展枝叶的同时,根也一定在往土里扎。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学院则在这种“过去与将来”的互动中提供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它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在滋养未来。正因此,有了一些成绩;也正因此,未来可期。
在我看来,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本身已经是丰富而有层次的存在。或许不好简单地说什么是“中国动画的审美观”;我们就只从动画作者们的角度说说吧,毕竟审美和作品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可能大家也看到了,近些年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动画作品,动画创作者们无论在表达方式上还是创作主题上都各有精彩而不同的呈现;而观众们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一个积极蓬勃的大环境对创作者固然重要,其实对观众同样重要。关键是需要不断有作品出现,无论问题是什么,只要坚持做下去就可以了。
据《艺术学院》制片人杨城透露,本片将在年内公映。
(注:本文部分内容中国美术学院宣传部融媒体中心、雅昌等联合采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