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锂价暴跌四分之一,宁德时代打响价格战,拐点已至?
撰文 | Penn;编辑 | 郭郭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533篇原创
近两年来,电动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打破了动力电池核心原料——锂——的供需平衡,锂的价格不断飙升。从2021年开始,上游锂价经历了2年的长期上涨,碳酸锂的价格也从2021年1月的6.79万元/吨上涨到2022年11月的59万元/吨。
但半年前“一货难求”的碳酸锂,自去年11月中旬的高位至今,已经保持近三个月连跌态势。截止2023年2月16日,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下跌0.35万元/吨至44.55万元/吨,较去年11月中旬59万元/吨最高点下跌超14万元/吨,跌幅已超过24%,将近跌去四分之一。从春节后算起,也累计跌幅超5%。
围绕锂价,一些动力电池巨头开始了价格战,首枪被宁德时代打响。
据36氪报道,宁德时代近期向车企主动推行“锂矿返利”计划,以实现电池降价。
该计划并非针对所有客户,而是面向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华为、极氪汽车等多家战略客户——这些客户主要是“国内宁德时代认为会有不错出货量的公司,特斯拉不在其中。
合作签署后,将在今年三季度开始执行,目前部分车企已在合作签署过程中。计划的核心条款是:
未来三年,一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以20万元/吨结算。签署这项合作的车企,需要将约80%的电池采购量,承诺给宁德时代。
20万元一吨的碳酸锂价,相当于在目前44万元/吨的基础上再跌去一半多。
宁德时代为何敢如此激进降价?碳酸锂价格逐渐回归理性后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意味着什么?
01 碳酸锂价格为何“跌跌不休”?
锂盐价格的下跌,关键在于供需变化。
纵观2022年,碳酸锂价格则经历了两次暴涨。结合去年和当下的走势来看,目前电池级碳酸锂44.5万元/吨左右的价格几乎跌回到了一年前的价格。这也意味着,去年的两波涨幅已基本被抹平。
针对当前碳酸锂价格下跌的原因,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过去两年来,锂价涨势过猛,需求存在一定的虚高,岁末年初需求降温;第二,政府监管频频出手,严查锂电产业上下游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
具体来看,在需求方面,去年12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需求减弱。今年元旦前夕,补贴退坡相关政策发布及车企采取涨价或降价措施,叠加新年1月需求淡季,电芯企业去库存缓慢,产量计划下调,上游订单数量锐减导致锂价下跌。2 月10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3 年1 月份汽车产销数据,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同时叠加市场价格波动明显等因素影响,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
碳酸锂供给方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近日发布数据,2022年我国锂行业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其中碳酸锂产量为39.50万吨(产能约60万吨),同比增长32.5%;氢氧化锂产量为24.64万吨(产能约36万吨),同比增长29.5%。国内碳酸锂产量持续增加,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紧张的关系。
在政策方面,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力度,严格查处锂电产业上下游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据悉,由于年前碳酸锂价格开始下跌,导致今年1月正极材料企业都不太敢拿货,怕跨个年回来当了“冤大头”,下游企业备货需求下降,导致碳酸锂价格出现了进一步下滑。此外,2022年四季度人民币升值,国内购买进口碳酸锂成本有所下降,也对国内碳酸锂价格形成了压力。
02 锂价下滑,锂企逆势扩大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锂价受多重因素影响已经出现了下滑,但今年以来仍有多家锂企开启了“全球购”模式,并宣布扩大锂盐产能。
1月9日,天齐锂业对外宣布,将通过控股子公司TLEA,以约1.36亿澳元(折合人民币约6.32亿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上市公司Essential Metals Limited(ESS)的所有股份。该次交易完成后,TLEA将持有ESS发行在外的100%股权。根据ESS资源报告,ESS锂矿资源总量为1120万吨,平均氧化锂含量为1.16%,合计为12.90万吨氧化锂当量。
1月19日,海南矿业发布公告,拟以1.18亿美元(约7.6亿人民币)增资英国上市公司Kodal Minerals PLC及其全资子公司Kodal Mining UK,从而获得非洲马里的Bougouni锂矿资产。Bougouni锂矿主要产品为锂辉石精矿,矿石资源量约为2131万吨,氧化锂平均品位1.11%,对应的氧化锂含量为23.65万吨,碳酸锂当量为58.47万吨。
2月13日晚间,中矿资源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加强锂矿矿产资源储备,保障锂盐业务原料多渠道供应,其与世纪锂业(Lithium Century LLC)及三位蒙古国籍自然人签署了投资性框架协议。中矿资源拟出资合计2000万美元(约合1.36亿元人民币),通过收购和增资取得URT锂矿项目51%权益。
除了手握现金,全球“买买买”,锂企们还不断地投入真金白银扩大锂盐产能。紫金矿业在近期公布的“三年(2023年至2025年)规划和2030年发展目标”中提出,公司碳酸锂2023年产量指标为0.3万吨,2025年产量指标为12万吨。云母提锂龙头江特电机于2月2日晚间公告宣布,计划总投资不超过6.5亿元,新建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
除了锂矿,盐湖提锂也在加速扩产。2月11日,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消息称,青海盐湖研究所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人民政府开展合作座谈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青海盐湖产业或企业的相关发展规划,至2025年底,青海盐湖提锂产能每年可达20万吨至25万吨。
藏格矿业2月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万吨碳酸锂生产线基础上,新增了2000吨纳滤达产项目,2023年有信心在碳酸锂产量上实现新突破。盐湖股份也于2月1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现有碳酸锂产能3万吨,目前在国内盐湖提锂企业中位列第一,同时顺应市场需要,在锂盐开发方面加大力度,加快成为新能源护航者。
有业内人士表示,海内外碳酸锂厂家开工率提升,叠加国内碳酸锂社会库存高企,是近期碳酸锂降价的主要原因。不过,由于新能源车和储能厂商还在扩张产能,对碳酸锂的需求保持强劲,这也是多家锂企宣布扩大锂资源布局的原因。
03 未来走势如何?
长期看来,锂钴镍等电池关键原材料的需求将继续受到政策的强劲支撑,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以求分得一杯羹,供应已经大幅增加,甚至有超越需求之势。对于包括锂在内的电池关键原材料价格走势,高盛早在在去年5月发布的分析报告《Battery Metals Watch: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中就大胆预言:“电池金属牛市现已结束。”
高盛分析师Nicholas Snowdon团队认为,虽然动力电池金属的长期前景依然强劲,但投资者太过狂热,导致目前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关键原材料的价格将大幅下滑。供应过剩最严重的将是锂,主要是因为澳大利亚、中国和智利新的锂矿新项目开始运转。
高盛当时预测,锂将从2022年略低于54000美元/吨的价格下降至2023年略高于16000美元的水平,其预计2023年碳酸锂价格将同比下降70%至16400美元/吨;氢氧化锂价格将同比下降67%至17700美元/吨。不过,高盛认为随着需求继续增长,锂钴镍的价格可能在2024年之后再次上涨。
国内对于后市碳酸锂价格预测,目前市场存在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新能源汽车是国内促进消费增长的重点领域,多地已接连出台扶持政策,加上特斯拉全球降价产生的鲶鱼效应,预计电池厂、材料厂在节后将重启补库存,锂价有望在一季度末企稳反弹。
东高科技高级投资顾问吴太伟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预计2023年碳酸锂价格仍有上涨空间。主要因为今年是国内促进消费增长的关键年份,而新能源汽车是国内促进消费增长的重点领域,从国家政策扶持的力度和广度来看,新能源车的发展空间仍旧非常大,将推动碳酸锂需求进一步释放。”
另一种则认为,2023年碳酸锂价格整体走势以下跌为主,电池厂和矿产企业前期的锂资源投资带来产能陆续释放,国内提锂技术提升也将带来持续供给增量,供需缺口收窄情况下,二至四季度碳酸锂价格仍会持续下跌,50万元/吨以上的非理性价格将难以持续。
根据对于供需的判断,对于中期的价格,早在去年7月份,五矿证券的分析师就已经作出了预测,尽管与实际情况略有差异,分析师当时认为锂价即将进入下行周期,只是短期仍会维持高位震荡。今年1月份,分析师再次给出了其中期对于锂化合物价格走势的判断,预计经历半年的震荡后,直到2025年底,锂化合物的价格都将处于下行周期。
2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关于碳酸锂价格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今年国内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约10亿千瓦时,增长率将大幅下降。原因为新能源整车增长率降低,及插混等带电量较低车型对动力电池需求量较低。欧阳明高还表示,这将缓解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压力,预计今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将降至35万至40万元/吨;为保证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较为合理的平衡价格区间为30万至40万元/吨。
总体来看,碳酸锂价格涨跌与供需变化强关联。上游锂资源供应情况仍将是决定锂价未来走势的关键所在。在前期锂资源投资带来产能陆续释放的大背景下,供需缺口将得到明显改善,2023年碳酸锂价格下行是趋势,未来或将在30万-40万元/吨的价格震荡徘徊,行业成本将明显下降,企业盈利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参考文献详见公众号环球零碳)
--------
关于我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