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杨浦”打卡新地标②:沪上小故宫,古城楼式建筑里的宝藏图书馆

2023-02-22 07: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刘翔 档案春秋

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杨浦人,孵图书馆是我从小就有的一个嗜好。学生时代,坐落在平凉路、三星路口的杨浦区图书馆是我经常去借书、看书、听讲座的一块“宝地”。

但随着大杨浦的日新月异,总面积仅有3075平方米的老图书馆渐渐难以承担打造“知识杨浦”的重担。

2012年,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地址一锤定音:利用民国时期的上海市图书馆建筑旧址,改建为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听闻这个消息,无论是历史学者、建筑专家,还是广大读者,一致为这一“英明决策”拍手称好。

(上期推送,点此阅读)

始建于1936年的“上海市图书馆”,是上世纪30年代,旧上海市政府遵循孙中山“设世界港于上海”的方针而规划的“大上海计划”中主要建筑之一,由我国著名建筑师董大酉设计。该建筑坐西朝东,主体部分为二层,门楼高四层。设计采用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混合式样,门楼仿北京鼓楼造型,正面为三孔券门,四周围以仿石造望柱栏杆,屋顶为重檐歇山顶。

1936年完工后的旧上海市图书馆

可是,自旧上海市图书馆1936年开馆后,仅使用了一年多,日本侵略军在北平卢沟桥发动进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8月, “八一三”淞沪会战使江湾沦为战场,图书馆的正常运营被迫中止。9月, 日军攻占江湾, 图书馆遭日军占领, 馆藏图书、陈列、家具和楼梯花饰栏杆等均被破坏殆尽。图书馆一度成为日本人的养马场,墙体留下的累累弹痕, 无声地诉说着曾经惨烈的战事和屈辱的历史。

二楼阅览处旧照

二楼大厅旧照

抗战胜利后, 上海特别市政府接管图书馆,改为上海特别市政府警察局。1945年8月,图书馆被闲置。1946年6月,图书馆和“大上海计划”中博物馆、中国航空协会会所(即飞机楼)交由同济大学管理。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成为同济附中的校舍,1950年6月同济附中更名为同济中学。

主立面图

剖面图

一座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建筑的图书馆,作为中学的校舍,显然是“错位”了。早在1956年,《新民晚报》的前身《新民报》就刊登了一篇题为“前上海市图书馆的房屋派错了用场”一文。文章指出:“旧上海市图书馆作为一幢专门的历史建筑, 设计建造时,都从图书馆功能角度考虑, 它作为同济中学的教室和校舍使用显然是不合适的。阅览室做教室,嫌大;书库做校舍,嫌闷。用之不当两败俱伤。”呼吁应该恢复图书馆本身的使用功能。

在抗战中受损的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藏)

尤为令人喟叹的是,旧上海市图书馆几易功能的过程中, 其内部结构和设施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改建与损坏。上世纪50年代,为满足同济中学的功能需要,整幢建筑拆除原始墙体的情况较为严重。书库被改建为3层, 房间外梁圈的位置与后加楼板的位置关系非常不合理,原善本书库改为浴室,楼梯和走廊的饰面已经替换为30厘米的釉面方砖。1970年代中期, 图书馆东侧的旗杆倒塌,室内彩画等装饰均遭到严重破坏。

2007年同济中学搬迁后,这幢历经70多年颠沛岁月的历史建筑,更是犹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孤独地伫立在路边。如今,终于传来“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扩建工程”启动的好消息,太令人振奋了。2014年6月30日,这一总投资1.7843亿元,修缮扩建总建筑面积为14152.01平方米的工程正式建设。尽管新馆还在改建中,我已经多次“焦急”地前往长海路实地“探望”这幢历经风霜的历史建筑。如果开车经过长海路,亦一定会靠边停车,走到工地附近看看工程进度。这种情感,绝对不亚于自己当初装修新居时的心情。无形之中,我就把自己视作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工程的“监理”了。

不同时期对比图:左为1935年,中为2008年修缮前,右为2017年修缮后

历经3年多的修缮扩建,一座古城楼式的图书馆,以80多岁的高龄获得重生。2018年10月1日,位于长海路366号的杨浦区图书馆新馆终于迎来了对外试开放。当天前来参观的市民在门口大排长队,对这幢焕然新生的历史建筑充满了探究的热情。图书馆新馆迅速晋升为沪上“网红”打卡地,被广大读者亲切地称为阿拉大杨浦的“小故宫”。

今日的杨浦区图书馆

漫步在新馆的庭院,仰望高大门楼双层屋檐下的飞橼、斗拱、角梁、垫拱板,轻轻摩挲着那扇1930年代建造、用纯手工打造的孔雀门,仿佛在历史尘埃中穿越。新馆的外貌虽然是古旧的“故宫”,但是里面是全新的,它按照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要求实现借阅数字化、图书内容数字化。在建筑的空间改造中以“支持学习中心”为核心理念,设立了文献借阅、数字服务、展览展示、主题活动等4个基本功能区。阅览座席共692个,馆内最多能同时容纳800位读者。

新馆不仅提供阅读空间,还提供交流的场所,比如听一场讲座,办一场读书会,和作家面对面,办一场小型沙龙活动等。同时以AR智能互动导航为读者带来“可视化”的参观导引和体验,通过大数据展示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图书馆的实时运行状况。着力打造成为“有故事、有品质、有温度、有精神”的城市阅读地标。经过两个多月的试运行,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12月18日,杨浦区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

今日的杨浦区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栖息地。它不仅能丈量一个社会的文明尺度,同时亦能检测一座城市的精髓厚度。如今,有着“小故宫”美誉的杨浦区图书馆,以其高颜值的建筑格局和有温度的阅读体验,成为百万杨浦人的“第二起居室”和城市生活的“第三空间”,俨然是人们流连忘返、乐享其中的“书房、客厅、工作室”。与区域内的旧上海市政府大楼、旧上海市博物馆等历史建筑遗产,共同彰显深厚的文化特色和魅力,成为一张杨浦区独特风貌的“城市名片”。

夜幕下的杨浦区图书馆

杂志编辑:徐烜

校对:王礼荣

新媒体编辑:陆闻天、施雨

本刊稿件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标题:《“老杨浦”打卡新地标②:沪上“小故宫”,古城楼式建筑里的宝藏图书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