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联荐书|《金钱和权力:高盛如何统治世界》

2023-02-22 20: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无处不在的高盛,百年华尔街传奇

是金钱控制了权力,还是权力带来了金钱?

《纽约时报书评》《经济学人》《金融时报》《华盛顿邮报》盛赞

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吧❗

《金钱和权力:高盛如何统治世界》

[美]威廉·D.科汉 著

刘巍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23年1月

媒体评价

本书是对现代盈利能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投资银行的最完整可靠的描述。

——《纽约时报书评》

迄今为止关于高盛日益复杂的冲突的最佳分析……文辞犀利,研究严谨。

——《经济学人》

关于高盛不断崛起的富有启发意义的描述……一座史料的宝库。

——《金融时报》

引人入胜的佳作。科汉对公司政治的把握令人信服。

——《华盛顿邮报》

编辑推荐

//

无处不在的高盛,百年华尔街传奇。本书作者采访了高盛多名高管及相关人士,包括现任总裁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揭开了高盛这家复杂矛盾的公司的内幕。

如果你经历过像2008年一样恐怖的金融灾难,你就知道高盛是怎样完美地诠释了贪婪。

——威廉·D.科汉

全新译本,精装典藏。

内容简介

在外人看来,高盛是一家完美的公司——比所有竞争对手更聪明、更高尚、盈利能力更强,这也是高盛的公关机器刻意塑造的形象。然而,关上门,高盛一直在利益冲突和合法交易间周旋,对各级政府部门不断施加显著影响,公司内部也充斥着残酷的权力斗争。

高盛自1869年成立以来,坚持雇用顶尖人才,并向他们灌输自己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其中第一条原则就是“客户利益至上”。而2007年,高盛在客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豪赌抵押贷款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也让金融危机引发的衰退更为严重。

本书作者采访了高盛多名高管及相关人士,包括现任总裁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揭开了高盛这家复杂矛盾的公司的内幕。

【作者简介】

威廉·D.科汉(WILLIAM D. COHAN),资深记者,1960年2月20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前华尔街高级投资银行家,曾在拉扎德、美林和摩根大通公司任职长达17年。

毕业于杜克大学,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研究所和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和MBA学位。

【译者简介】

刘巍,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硕士,全职翻译。曾负责多部中国影视剧字幕英译,并译有多部图书。

陈安安,英语翻译专业硕士,曾在外资机构从事金融与风险业务工作,其后进入财经媒体领域,现任“健康界”英文主编。

目录

序 章 惨胜

第一章 家族生意

第二章 繁荣的吹鼓手

第三章 政客

第四章 友谊的价值

第五章 内幕交易是什么东西?

第六章 大宗师

第七章 买者自负

第八章 高盛之道

第九章 有用的公式

第十章 高盛清酒

第十一章 被捕

第十二章 金钱

第十三章 权力

第十四章 红衣主教团

第十五章 没百亿,毋宁死

第十六章 光荣革命

第十七章 高盛CEO岗位太好玩了

第十八章 炼金术

第十九章 离家更近

第二十章 神奇的法布

第二十一章 卖给孤儿寡母

第二十二章 大崩溃

第二十三章 高盛苦尽甘来

第二十四章 上帝的工作

致谢

摘录

华尔街向来是危险的所在。自从18世纪后期,一群投机者在美国曼哈顿一棵梧桐树下聚会以来(1),就不断有公司成立、破产。尽管各种风险一直存在,但在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成立后的142年漫长时间里,人们一方面嫉妒它,另一方面惧怕它,因为这家公司同时拥有最优秀的人才、最优质的客户,以及最好的政府关系,并且能够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强劲的营利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

的确,高盛有着很多谜团,而其中最主要的谜团之一是:这家公司何以年复一年地日进斗金,不论年头好坏,与此同时对外透露的发财秘诀又少之又少。这是怎么做到的?同样令人困惑的主要谜团之二是:高盛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够处理自身面临的大规模的内外冲突,这种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这个信念是哪里来的?高盛既能随意赚得盆满钵满,又能控制住许多大冲突,让规模更小的企业自惭形秽;这两种“遗传品系”(2)的组合,使高盛一直成为金融圈里被人嫉妒的对象。

然而,高盛也象征着其他事物:不变的世界性的大权,无双的人脉关系。高盛充分利用这两点满足私利,对此毫无内疚之情,也基本不关心自己的成功会如何影响其他人。人们用尽了一切语言形容高盛,例如“像一只狡猾的猫,无论怎样坠落都能把握平衡,四脚着地”,还有一个如今很有名的说法:“像巨大的吸血鱿鱼(3),盯紧了人性的一切弱点,只要闻到什么东西散发出金钱的气息,就把吸血漏斗无情地扎进去。”这是《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作者马特·泰比(Matt Taibbi)的说法。高盛的成功步伐如此不可阻挡,不禁让人们感到疑惑:高盛是果真比其他人更出色,还是每一次都想法子耍阴谋得了胜呢?

然而21世纪初,由于高盛先前巨大成就带来的不良后果,公司看起来愈发脆弱。诚然,高盛在过去的诸多危机中都幸免于难,最终活了下来:先是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开始,高盛因自己制造的骗局而失掉了很大一部分资本;到20世纪40年代末,联邦政府又把高盛同另外16家华尔街公司一起告上法庭,指控这17家公司互相勾结:最近40年间,高盛还发生了多起丑闻事件,涉及流氓交易者、客户自杀、内幕交易等有关的控告,在这些丑闻打击之下,高盛屡次接近财务崩溃边缘,这跟它的品牌声誉想要展现的样子可不太相符。

这些先前的威胁,每一种都深刻地改变了高盛,迫使高盛不得不去适应市场或监管者制定的新规。这一次也不例外。然而,这一次高盛却面临一个变局。早在1932年,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当选美国总统但尚未就职时,高盛的高级合伙人西德尼·温伯格(Sidney Weinberg)作为罗斯福的朋友就可以轻易接触到他。自那以来,高盛在联邦政府一直有高层的人脉;如今,这人脉好像第一次丧失掉了。高盛那些身居高位的伙伴,对高盛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至关重要,如今却开始抛弃高盛了。的确,在如今紧张的政治环境中,社会经济已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在这种背景下,高盛显得格外被孤立和被妖魔化。

高盛现任董事长兼CEO是56岁的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他虽然最近被邀请与中国国家主席共赴美国国宴(4),却与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没有任何交情。《新闻周刊》专栏作家乔纳森·奥特尔(Jonathan Alter)在《承诺》(The Promise)一书中写道:奥巴马执政第一年,“火气最大”,就是因为有一次听见布兰克费恩为2009年高盛发出162亿美元巨额薪酬辩护,说高盛在2007年发生金融危机时“从来没有倒闭的危险”。奥特尔说,奥巴马告诉一个朋友,布兰克费恩的说法是“一派胡言”,还加了一句,“这些资本主义者,唱歌搞假唱,还想拿摇滚明星的报酬!”

对于美国公众,高盛向来不理不睬,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过服务对象。如今,高盛做出各种努力,想办法取得公众的理解;然而,高盛的高管、银行家、交易员,不论前任还是现任,有很多与媒体打交道做公关的时候都沉默寡言,这就让高盛的努力受到了很大损害。就连退休的高盛合伙人,在媒体请求采访的时候,也觉得非要事先与高盛规矩森严的管理层商量一致后才会接受。高盛管理层的首脑是约翰·F.W.罗杰斯(John F. W. Rogers)。罗杰斯曾经在白宫和国务院担任总统竞选顾问詹姆斯·贝克(James Baker)的参谋长。大多数人在离开高盛以前都与公司签了保密协议或者“非贬低协议”。一般情况下,其他公司的银行家、交易员在媒体上露面,都会自我吹嘘,贬低别的同事;高盛系的人却坚定地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最重要的是高盛的团队,而不是团队里的任何个人。

一名私募股权经理,既是高盛的竞争对手,也投资高盛。他介绍道:“高盛团队极其自律,全世界的人,就数他们最明白,永远保持着一副扑克牌面孔。绝不会有哪个高盛银行家,三杯酒下肚就说:‘哎,我跟你说,我那帮同事全是白痴!’别人做事的办法,他们从来不用;不管是想让自己高盛前员工的身份维持得更久一点,才不打算伤害团队,还是因为一旦发过毒誓就担心会触犯权力……总之,他们就用这种奇怪的方式,成功地维护了这一纪律。”

谁若是忘记了华尔街有多么险恶,那么在2007年初,也必然会实实在在得到提醒。当时,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开始出现裂缝,继而崩溃,导致大概一年之后华尔街几家大公司倒闭或濒临倒闭。这些公司有贝尔斯登(Bear Stearns)、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美林(Merrill Lynch);还有另外一些大型金融机构,花旗(Citigroup)、美国国际集团(AIG)、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瓦乔维亚银行(Wachovia)(5)。

高盛虽然承销了数十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却避免了危机最坏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高盛有几个交易员,以丹·斯帕克斯(Dan Sparks)、乔希·伯恩鲍姆(Josh Birnbaum)、迈克尔·斯文森(Michael Swenson)为首,2006年12月开始,投下了一笔规模巨大的自营赌注。这次对赌获得了公司的授权,而且时机选得很准。他们打赌,房贷泡沫一定会破灭,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证券价值也会跳水。他们赌对了。

2007年7月,长期担任高盛首席财务官的大卫·维尼亚(David Viniar)给布兰克费恩和其他人写了一封电邮,把这次对赌称作“大空头”。2007年,其他公司从资产负债表上减记抵押贷款相关证券的时候,损失了数十亿美元。与此同时,高盛却因为打赌房地产市场会崩盘而获得约40亿美元的巨额收益,抵销了自己因抵押贷款造成的各种损失。

2007年,高盛净利润高达114亿美元,创了企业自身的纪录;五名最高主管分了3.22亿美元,又创了华尔街的纪录。布兰克费恩的前任是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保尔森在2006年6月出任美国财政部长。2007年,布兰克费恩的酬金总额达到了7030万美元。第二年,高盛很多竞争对手都挣扎在生死线上,而且好些挣扎之后还是死了;这一年,高盛却获得了“可观的利润,高达23亿美元”(布兰克费恩2009年4月27日的邮件)。考虑到2008年华尔街企业普遍损失惨重,这种情况下,五名最高主管决定不给自己发奖金。布兰克费恩自己则“忍受”了110万美元的年度酬金。您别担心,他在高盛还有337万股,总价值依然在5.7亿美元左右。

如今,金融领域发生的任何一点事情都不可能毫无动静。毕竟,有价值数万亿美元的证券资产在呈指数级地增长,而这些证券又与其他一些证券的价值密切挂钩,这些证券就是“金融衍生品”;同时还应注意到,全球的金融交易关系网繁杂异常,利益纷争尤其激烈。金融行业的会计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时常与其他企业就名下资产负债表上的证券资产价值进行核查,以确保其证券价值反映得尽可能准确,这就增进了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既然要判断证券价值,尤其是对于一些产品结构更加复杂的证券,交易员之间的价值分歧就很普遍。

高盛为自己是一家 “按市值计价”的公司感到得意。这是华尔街的行话,意思是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证券价值做出极端严格的精确判断,而证券价值也就是所谓的“mark”(估值或定价)。高盛相信,这种精确会提高透明度,让高盛和高盛的投资者做出更好的决定,包括决定对赌抵押贷款市场在2007年会崩盘。布兰克费恩有一次写道:“因为我们是一家按市值计价的企业,所以我们相信,我们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能够真实且符合现实地反映账面价值。”打个比方,高盛要是观察到某只证券或者一组类似的证券,需求发生了变化,或者一些外因事件(如房贷泡沫将要破灭)会让高盛住房相关证券的投资组合贬值,那么高盛就会认认真真降低这些证券的估值,承受因此而造成的损失。交易员们谈到新交易、讨论新交易的时候,高盛还会把这些更低的估值通报给整个华尔街。对华尔街公司来说,承受损失从来不是什么乐事,但有了利润的弥补,痛苦也就可以减轻了。2007年,高盛就因其抵押贷款交易团队设立了“大空头”而获取了高额利润。

高盛从“大空头”中获得的利润也给其竞争对手方面施加了巨大压力,包括贝尔斯登、美林、雷曼兄弟,以及至少一家交易对手方——美国国际集团。高盛让他们的问题更加恶化,造成了最后的危机。这是因为只有高盛可以轻易地进行资产减值而又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华尔街其他的公司都紧张不安,知道抵押贷款相关证券要蒙受严重损失,而自己的利润却远远不够弥补这些损失。

如果把高盛的新估值考虑进去,就会给其他公司带来灾难性的结果。高盛做好了准备,迎接其他公司的强烈反对。2007年5月11日,高盛首席风险官克雷格·布罗德里克(Craig Broderick)写了一封电邮,关于斯帕克斯调低复杂抵押贷款相关证券他是这么说的:“斯帕克斯和抵押贷款小组正在考虑,显著调低他们的抵押贷款投资组合的估值,特别是CDO(6)和CDO平方产品。”又说:“这一举措可能会给我们以及我们的客户带来巨大的损益影响,因为相关的回购产品、衍生品、其他产品的估值和相关的追加保证金都发生了变化。我们需要对客户进行调查,试着确定哪些客户最容易受损,以及可能导致哪些影响,等等。目前,30楼(指高盛之前位于宽街85号总部的30层,是高管所在的楼层)非常关注这件事。”

布罗德里克这封邮件,可能就会变成金融危机的非正式“第一枪”,使得“枪声响彻全世界”(7)。高盛降低估值产生的冲击波,很快影响到了市场。估值改变的最初两个受害者,是贝尔斯登的两只对冲基金(8)。这两只基金之前投资策略不当,投了大量与抵押贷款相关的奇异证券,其中很多证券都是高盛负责打包、销售的。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章,贝尔斯登的这两只对冲基金必须在高盛估值和其他企业的交易员提供的估值间取平均值。

(1)1792年5月17日,美国24名经纪人商订了《梧桐树协议》(Buttonwood Agreement),约定每日在梧桐树下聚会进行证券交易,并订出了交易佣金的最低标准和其他交易条款。这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端。

(2)原文genetic strains,生物学术语,指具有特定生物特征而且能够遗传的生物品种。这里用来表示高盛的稳定特色。

(3)鱿鱼的漏斗只用来喷水,不用来进食。现实中的吸血鱿鱼,学名是“幽灵蛸”,尺寸很小,而且并不吸血,只是因为相貌丑陋,让人产生联想,给了它这个错误的名字。泰比这句话虽然很流行,但也因为有实际错误而遭到了攻击。、

(4)本书英文版2011年出版。这里指2011年1月19日胡锦涛主席访美时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国宴,布兰克费恩夫妇曾经出席。

(5)又译作美联银行。

(6)原文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的英文缩写。

(7)这是形容美国独立战争在莱克星顿打响的第一枪,作者借用。

(8)这两只基金分别是“高级基金”和“强化杠杆基金”。

原标题:《三联荐书|《金钱和权力:高盛如何统治世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