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垃圾回收四十年②|现有回收体系的这些难题为何无解
从上篇文章提到的北京废品从收集和回收后精细分类的链条来看,1980年代后,来北京谋生的个人所建立的民间回收网络一直以市场为主导,随着北京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扩张、经济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使得废品回收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面临一些其自身无法解决的困境。同时由于经济因素和政府对垃圾分类管理政策的变化、年轻人废品投放习惯的变化等因素,使得民间废品回收体系面临更多困境,可以从经济之外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城市化中不断被挤压的空间
在废品回收再利用的几大环节里,以北京的废品回收为例,社区回收、废品回收市场和再生利用环节,目前都存在一些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的困境。
在社区回收环节,以市场为导向的废品市场变化,以及北京在城市发展中政策的变化,给社区收购废品为生的人群带来极大的生存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是近些年再生资源价格的不断下降,废品回收市场萎缩,在社区从事回收的人无法单独依靠回收度日,从而离开这个行业;二是,随着北京城市规划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压缩和外迁,废品回收产业被列入被禁止建设的行业等因素,废品回收从业人员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也面临被迫离开的局面。
从1980年代开始,废品回收一直是经济导向,城市化过程中废品量的不断上升,造就了北京无缝连接的废品回收体系,回收队伍不断壮大,新进城的农人也不断进入这个行业,很多第一代废品回收人群中也有大量二代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废品回收也遭受重创。之后,不同种类的废品价格都出现滑落的现象,2014年后情况恶化更加严重,很多废品价格直到现在也没有回升。比如废混合塑料价格在2016年已经从2008年以前的3元多降到1元左右,废钢铁也是如此。
废品回收寒冬到来时,在废品回收链条中,最无力承担价格风险的就是最前端的社区回收者。2014年下半年后到2016年,在北京城区,走街串巷回收的人群因为无法赚到维持基本生计的钱,有近一半已经离开这个行业(根据2016年夏天与多位走街串巷废品回收者访谈后的概数)。
在社区固定回收废品的人中,如果他们所在的社区住户较少,废品产生量不足以产生一定量的话,也有大部分离开。在朝阳区安苑里周边社区就出现这种情况。如此一来,直接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很多原本有废品分类习惯的居民直接将其丢进垃圾桶里了。
而作为承上启下环节的废品回收市场,废品回收价格寒冬到来之际,除了一部分无法继续为生之外,还受到北京城市发展政策的影响。2012年后,2000年后北京五环外建成的大型综合废品回收市场,大多面临拆迁的命运。到2016年夏天,五环到六环之间的废品回收市场,大多逃不开拆迁的命运,以北京北部的昌平区为例,存在了10年多、有100个以上回收摊位的东小口和东三旗市场都被拆迁。雪上加霜的是,2014年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名录》里,再生物资(废品)回收和批发被列入禁止新建和扩建行列。
如果说过去几十年里,废品市场经营者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解决土地使用的问题,尽管不稳定,但还可以维持,但北京市政府出台的这道禁令让他们彻底没了去处。曾经在东小口经营废品回收市场的言先生说:“我们有20多年的废品回收市场经营管理经验,也可以根据政府的要求改进市场的模式,但因为禁令,我们申请不到任何形式的经营执照,即使有土地也不能做事情。”
2012年,拆迁后的北京市东小口市场。同样,北京以外的废品再生利用环节也无法幸免。除去经济因素,环境保护政策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再生资源的利用。近些年北方地区在治理空气污染时,大量作坊式企业被关停,包括存在大量废品再生利用产业的河北地区。当作坊式再生利用环节被关闭时,并没有其它能有效控制污染的替代经营方式出现,等同于再生利用环节被切断。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前端产生和回收的废品短期内没有地方可去,价格被再次压低,很多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被丢进垃圾桶成为垃圾。
上述困境短期内导致的看得见的直接后果是,大量有回收再生利用价值但价格太低的废品,无法得到回收,最明显的就是这几年废玻璃瓶无人收购的现象。这些不能回收的废品的命运就是进了垃圾桶,混同其它垃圾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或者焚烧厂。
废品分类回收意识的变化
在谈到垃圾分类时,中国唯一引以为傲的就是拥有较高的废品回收率。这个较高的回收率一方面是来自前面介绍到的民间废品回收网络,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居民能够主动在家里将废品单独分出来,两者互补存在,缺一不可。
然而近几年前者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后者的分类行为。废品回收行业萎缩,废品价格下降的同时,产生了另外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源头废品分类率下降。因为上面提到的废品回收的困境,居民的废品投放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直接表现就是很多居民在家里不再单独把废品和垃圾分开,然后卖到废品回收人那里,而是混同垃圾直接丢进垃圾桶。不只是低价格的废品,很多高价值的废品,比如易拉罐和饮料瓶等也被扔进垃圾桶,这种变化使得北京的回收率整体在下降。据北京市垃圾主管部门透露,过去一两年,北京垃圾的增加量中有近6%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废品。
这种废品单独分类意识和行动的变化,短期内可能是废品回收量的减少,但长期来看会更加糟糕,因为当一代人不再在家里做废品分类的时候,他们的下一代也会选择将其丢到垃圾桶里。这对于目前提倡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管理迈进的愿景,是背道而驰的。
现今,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管理,要建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大力建立各种垃圾处理设施,健全垃圾分类所需的硬件,是因为没有完善的垃圾分类硬件做基础,即使居民源头垃圾分类,分类处理也无从谈起。而废品分类回收目前面临源头产生者和收集者都出现萎缩的局面。
要扭转目前家庭源头废品分类和民间回收体系的困境,就亟需面对现有民间回收网络面临的困境,简单来说,市场为导向的废品回收体系需要结合垃圾分类管理资源管理思维。让富有多年回收经验的现有回收人群发挥他们的优势,同时转换角色,成为协助废品回收的宣传者,让公众在家的分类能和他们的分类回收网络有机结合。
垃圾分类管理和民间回收体系的融合
到2014年左右,北京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几乎达到高峰,接近30万人,分布在废品回收链条的各个环节上。2014年以前,北京的废品回收市场总是有新人进来,但之后相反的现象出现,不但进城找工作的人不再进入这个行业,原有体系中,大量人因为废品回收市场拆迁等原因纷纷退出这个行业。
2016年后,北京市区近一半骑三轮车回收人员离开这个行业,北京五环到六环间的大型回收市场几乎全部被拆迁,因为这几年的大规模拆迁,20%左右的座商也离开专业经营某种废品的行业,转向其它服务行业,或者离开北京到其它地方寻找继续回收废品的机会(根据2014年到2016年,笔者走访即将被拆迁废品回收市场访谈时得到的信息)。
过去近40年形成的废品回收体系,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继续发挥其优势?在新的垃圾分类管理形势下,民间完善和高效的回收网络应该被充分吸纳,而不是被排除在外。
1.两网融合是改善现有问题的契机
北京市垃圾分类已被提上日程,在街上或者社区里都有“可回收物”这样的垃圾桶。实际上,废品是可回收物的俗称。因为目前在中国的垃圾管理系统里,丢到垃圾桶里的垃圾和“可回收物”并不是一个管理系统。垃圾桶里的垃圾,都是归到各个城市的环卫部门收集和清运,最终收集到城市的垃圾末端处理系统那里,生化处理、填埋或者焚烧。
一般来说,环卫部门归到每个城市的城市管理委员会领导管理,上面最大的部委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那就意味着“可回收物”这个垃圾桶并不发挥作用,你丢到“可回收物”垃圾桶的垃圾如果没有被捡废品的人捡走的话,最终会被环卫部门送进填埋场或者焚烧厂,而不是被回收再利用。
而废品回收则是归商务部门管理,也就是各地的商委,最高的部门是商务部。
废品回收体系目前的困境不是单独现象,混合垃圾处理的问题更是一大堆。随着混合垃圾处理面临越来越多的争议和环境挑战,垃圾分类成为民间和官方的共识。在垃圾分类的讨论里,近几年出现了“两网融合”,及垃圾主管部门主管的垃圾处理业务与废品回收主管商务部门的废品回收业务融合的讨论,简单来说就是环卫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结合。
面对市场买卖关系无法解决的废品回收行业困境,两网融合是个重要的契机,将废品回收纳入垃圾分类管理层面。但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个契机?原有的回收体系如何在其中发挥优势和作用?这让我想到了60多年前废品回收体系大变革时期的调整。
1956年新中国在轰轰烈烈开展对私改造中,1950年代前存在的个体废品回收经营者也是被改造的对象。不同于目前两网融合中不考虑已经存在几十年、高效的个体废品回收网络,当时的对私改造中,国有物资回收公司充分接纳了解放前的个体废品回收和经营者,让原有的个体回收者得以在国有物资回收体系中,继续充分发挥他们在废品回收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优势(出自1980年代北京国有物资回收企业管理者的回忆录)。
如今,我们面临同样的转折,但目标不同的是,这次融合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目前两网融合讨论较多的是垃圾处理部门如何接棒废品回收业务,地方环卫部门和垃圾处理企业如何到社区里收废品,并没有提及任何关于已经存在的废品回收体系。但废品在城市总体固体废物产生量里占有较大比重,现有的民间废品回收体系又具有诸多优势,我们不应该盲目忽视这个体系和人群的存在。
青海海南州的街头,一个近50岁的人拉着车,手里有摇铃,沿街收废品2.不可舍去的民间回收体系
废品种类之多无法细数,仅是硬质塑料就可以分到几十类。精细分类是废品再生利用的基础,目前民间回收体系的最大优势也在于其完善和发达的分类体系,社区收集时可以做好粗分类,废品回收市场过度时可以分类收集和精细分类。
而目前异军突起的互联网回收也好,固废回收企业也好,各种回收策略要么前端依赖智能回收桶,要么中端依靠机械分选。这些尝试可能有些许可取之处,但废品回收的基本在于最大程度的分类,又能将如此大量的废品有效地分类收集和处理。从这一点来讲,环卫体系和其它形式的垃圾收集和处理企业都无法做到,只有现在的民间废品回收体系能够做到。
抛开现有的民间回收体系,重建一套排除民间群体的废品回收体系是不现实的,且将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如何利用好现有回收体系,改进其不足之处,补充其无法实现的回收目标。
两网融合中如何做好废品回收环节,有几下建议:
第一,从政策上倾向现有回收体系,设计好如何吸纳现有民间回收网络,将其视为政府做好分类管理的重要力量。这不需要收编等表面形式的改变,只需要政策保障现有回收人群能够继续在回收链条上开展工作;同时利用现有回收人群与居民建立的良好互动关系,思考如何更好地提高废品分类回收意识,遏制目前下滑的回收率。
第二,如何高屋建瓴地出台支持建设废品回收中端精细分类和后端再生利用的硬件设施政策,解决其土地使用无法稳定的困局。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政策上,要给目前废品回收处理与垃圾处理同等的政策支持,把废品回收市场这个精细分类的中转环节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来对待,把废品回收场地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用地来考量。
第三,面对大量低价值又没有很高再生价值的垃圾,比如塑料包装等,要从垃圾管理政策上禁止其销售使用;另外面对低价格、有回收价值的废品,比如玻璃及其制品等,要设计出更好的回收和再利用方案。
对于再生利用环节的问题,因为涉及到种类较多的加工产业布局问题,面对目前北京市加工业几乎流失殆尽的现状,市级层面是否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是值得商榷的。
这需要区域间废品再生利用加工业布局的调整得到改善,是通过原有的区域静脉产业园,还是北京市目前各区建设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来解决再生利用的问题,需要出台因地制宜的政策。2012年后实施的电子废物拆解机制政策,值得其它废品再生利用政策制定者们借鉴。
总之,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将废品回收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来投资和管理,而不是简单定义为低端产业,堵住其生存的空间。充分吸收原有的回收人和回收系统的优势,在保证其稳定持续运行的前提下,让他们继续发挥在回收中的作用,这样一来,废品回收就可以在城市垃圾管理中发挥更好的垃圾减量和资源再生的使命。让现有回收体系能够在政策宽松的社会条件下,安定地做好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工作。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东西同异”,经重新编辑整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