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昌市金川区:面塑传文化 指尖传非遗

2023-02-20 17: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金昌这片神奇的大地上,文化一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照亮着人们的生活。金昌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近年来,金昌非遗如甘露、如香草、如星月、如春花秋月,与金昌城市水乳交融、血脉相连,成为城市精致生活的一部分。

金昌非遗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已搭建起美好生活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非遗已连接着人们的现代生活,“活”在群众的日常生活里,“活”在城市大街小巷中,成为文旅事业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绽放出迷人光彩。

元宵节期间,金昌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市民协联合举办了“书香金昌·全民阅读——祈福纳祥传承非遗”面塑体验活动。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汉族民间工艺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具有艺术性和长久保存性。

活动中,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及面塑知识与技巧。在老师的帮助下,大家经过一次次的反复练习,面塑技艺不断提高。搓面泥、揉成团、搓长条、轻按压,一碗碗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汤圆跃然眼前。

通过非遗面塑活动,不仅增进了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还激发了人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提高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也让面塑技艺在参与者的指尖焕发出光彩。

金川面塑

面塑最初来源于民间塑出各种形状及花纹的馍(馒头)。从文献资料来看,早在汉代就有了面塑的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远流长,早已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也是金昌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金昌的传统艺术之一,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各类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金昌市金川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是古代游牧、农耕民族的主要集聚地。先民们用面粉制作的面塑或细致精巧,或古朴粗犷,是逢年过节或重大节日馈赠亲友不可或缺的佳品。

清代后期,金川面塑作品中有“五子登科”“巧公巧母”“万事如意”等造型。据传在祁连山区皇城草原上,一些地方还要在旺火上燃点柏柴,烤食花馍,谓之避邪馍馍,保一年无灾无病,平安吉利。

面塑本是一种街头民间工艺,被引进餐饮殿堂之后,它也和食雕一样,担当起点缀和美化菜肴、烘托宴席气氛的作用。金川面塑作品按用途一般分为两类:

1. 可食用的面塑

一般农家在逢年过节庆喜时或婚丧嫁娶时制作花馍,这类面塑通常用精制面粉制成,用食用色素进行色彩装饰,其他点缀物也以能食用的豆类、枣类为主,作为蕴含祝福意义的食品或者祭祀的供品,既达成了人们祈福纳祥的心愿,又能果腹,一举两得。

2. 不可食用的面塑

在传统的基础上,受文人艺术的影响,通过创新制作方法使面塑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出新,主要以面粉、澄粉(小麦淀粉)为原料,用特殊方法把面制到一起,调成不同色彩,经捏、搓、揉、压等手法塑造出生动、形象、风格迥异的花卉、禽鸟、动物、人物等作品,是集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其制作方式比较复杂。

金川面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代表,是生产生活中客观事物整理加工而成的艺术品,真实地反映了金川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以及习惯爱好,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旧时,在永昌城郊一带,小孩出生后,外婆要做一个直经尺余的“锅盔”,上有精细的十二生肖造型,孩子属什么,就在那个属相上点一个红点,谓之“点头脑”。上面还制作一些精美的龙、凤或虎头,叫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送与孩子,分给来探望庆贺的亲友吃,取免灾之意。永昌人则多做花馍,叫“桃”,形状似乳房,乳头点红,馍上装饰各种花草,纹饰吉祥图案。桃在古俗中本为驱邪之物,谐言“逃”,意为免灾。

当下,金昌民协会员姚鑫庆、王飞贤、刘罡等年轻艺人,在传统面塑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突破了传统技法。他们采用“一印、二捏、三镶、四滚”,他们创作的面塑作品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突出文官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武官虎背熊腰、昂首挺胸;老人老态龙钟、脊背弯曲;女性削肩细腰、亭亭玉立;儿童虎头虎脑、憨态可掬。在一组面塑中,则注重场景气氛的营造,每个人物的神情姿态个性分明,但却紧密围绕着情节,烘托主题。对动物的塑造则突出温顺可亲、喜庆祥和的一面,而不是夸大其凶猛的生物特征。

面塑传文化 指尖传非遗

第二届“金昌工匠” 李桂兰

“小时候看到奶奶、妈妈做的面花就想,可不可以将它们做大一点,样子更多一点,不要总是一些花朵、小鸟、小面人,于是自己就琢磨起来。我不但要把面塑艺术传承下去,更要将其发扬光大。”

金昌市金川面塑市级非遗传承人 陈梅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要让更多非遗项目融入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和大众生活,创作有温度、有情怀、有深度的优秀民间文艺作品,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获得生命力,固文化之本,铸人文之魂。”

金昌民间艺术家 姚鑫庆

面塑作品《美猴王》

2018年1月,传统技艺——金川面塑被纳入金昌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艺术无价、热爱无价,面塑今后也必将继续传承下去,因为有国家、省、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因为有更多的年轻人对这古老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原标题:《金昌市金川区:面塑传文化 指尖传非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