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半月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加码,“躲猫猫”也跟着升级

周畅 赵琬微 廖君 付光宇 杨思琪/半月谈网
2018-06-15 08:48
教育家 >
字号

教育部等四部门的减负令发布以来,各地减负举措纷纷落地。半月谈记者在北京、天津、湖北、安徽等地采访了解到,教育培训市场在严格治理中有所规范,但同时也出现违规行为隐蔽化等新挑战。要让减负令不空转,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治理加码,“躲猫猫”跟着升级

目前,全国多地均已出台相关文件和举措,主要围绕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强化师资考核、清理违规竞赛等几个方面,探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破解教师违规补课问题,减轻学生负担。

天津市最近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公布有安全隐患、无资质和有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和无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

湖北武汉要求,不得聘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教师或管理人员,违者或将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民办培训机构不得聘用公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在职教师,不得为公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辅导提供场地条件。

上海等地则对违规竞赛活动进行了清理。上海市今年出台“一标准两办法”,提出严禁举办小学生学科竞赛、严禁将竞赛成绩作为招生依据和参考、培训机构下课不得晚于20点30分。

在各地减负令落地的同时,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中小学各类课外补习班、提高班依然普遍存在,只不过形式更加隐蔽,更加难以监管。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读初中四年级的小徐同学每天下午一放学,就钻进一处民居去补课。小徐上课的地方是三四个老师共同租用的“教室”。他的妈妈杜女士说:“就跟在家里一样,监管查不着。”还有的培训机构在老师上课期间,楼下有专人拿着对讲机放哨。

斩断教师与校外培训的利益链

受访人士认为,破解违规补课供需两旺,需要下猛药治沉疴,严格查处、严厉处罚,斩断教师与校外培训的利益链。

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王建武建议,对于校外补课应当一把尺子量到底,坚决不允许聘用公办、民办中小学在职教师兼职授课。同时,发挥各级监察委作用,对教育部门相关公职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原校长阮厚广认为,既然教师享受国家公职人员的待遇,就要履行相应的责任,明确哪些行为不能做,做了就要受到相应处罚。

业内人士呼吁,对不执行或变相不执行相关规定的单位及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应连带追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和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同时,严格规范培训机构运营,对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上课时间等进行明确和细化。

标本兼治,缓解教育焦虑

毫无疑问,减负的治本之策还是要提高教育质量,缓解民众的教育焦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局长丁召民认为,减负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应着力提高教学质量。阮厚广建议,应强化教师备课环节,提高课前要求,打造高效课堂;通过教师下题海的方式筛选课后作业,让作业更有针对性,减少学生课后负担。

王建武建议提升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减少利益驱动带来的补课歪风,另一方面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坦言,教育部门历次搞减负令效果都不大好,学生、家长也不买账,根本原因在于考试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业内专家认为,高考制度的改革才是最重要的指挥棒,应继续探索多元评价机制,避免家长和教师过于追求分数,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原题为:《减负令如何不空转》)

    责任编辑:李敏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