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塞罕坝的孩子》:从荒原到绿海的生态奇迹

澎湃新闻记者 程千千
2023-02-20 08:59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2月18日,少年儿童出版社举行了主题为“从荒原到绿海的生态奇迹”——作品《塞罕坝的孩子》线上研讨会。

《塞罕坝的孩子》线上研讨会

《塞罕坝的孩子》是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该书由河北作家张秀超、隋明照(一对母女)共同创作,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塞罕坝为背景,从两代人的视角出发,为孩子讲述塞罕坝上种树人的故事、动植物的故事,生动描绘出塞罕坝大山上自然与人类共同经历的变迁。

《塞罕坝的孩子》书影

研讨会开始,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回顾了少儿社几十年来的坚守和奋斗。作为一家积淀深厚的专业少儿出版机构,少儿社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位,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具有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文学精品,出版了包含小说、童话、科幻、纪实文学等类型多元、内容丰富的原创作品,并在版权开发、融合发展上不断拓展创新。

上海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毛小曼转达了市委宣传部领导对研讨会的祝贺,并对少年儿童出版社一直以来坚守文学初心、文化使命,积极开拓、不断进取给予了鼓励和指导。同时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对上海的儿童文学出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特别分享了对《塞罕坝的孩子》一书所描绘的中国大地上“浑身带响”(衣服被汗水湿透结成了冰块)的建设者们的阅读感受。他指出,少年儿童出版社要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为出版工作的根本遵循,努力为少年儿童呈现更多辽阔中华大地上的鲜活故事。

《塞罕坝的孩子》内页

塞罕坝位于河北承德围场北部,三百多年前曾是草木葱茏的皇家猎场。后在清朝末年因大肆砍伐,退化为荒原沙地。1962年,林业部下达通知,正式成立塞罕坝机械林场,此后一代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塞罕坝时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作为土生土长的塞罕坝孩子,作家张秀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她以亲历者的目光见证了山乡巨变。母亲的所见所思,又被传递至女儿隋明照,她以新一代的目光重新认识今日家乡的绿水青山。

与会专家对于二位作者立足生活、充满细节、情感丰沛的书写给予了高度肯定,将其形象地称为“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创作。高洪波、海飞、徐德霞、陈晖等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均指出,这部作品对主题类儿童文学创作做出了积极探索,通过儿童视角来关注生活、理解生活,将宏大叙述内化于生活的精气神,是主题出版的极大突破。海飞对这部作品定性为“创造性非虚构”,认为《塞罕坝的孩子》在非虚构文学框架下,运用“见人见事”小说般的丰富表现手段,进行了大胆探索,非常值得肯定。作家关仁山、李朝全、刘建东等也指出张秀超对塞罕坝这一广为人知题材的独特开掘,是同主题下创作的重要而崭新收获。

《塞罕坝的孩子》虽然是主题类写作,但对于宏大题材的呈现恰恰表现为轻盈、柔软、感人的文学质地。透过明亮纯净的儿童视角,运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以及大量的动植物细节、劳动描写,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感受和自然知识、生活知识,产生了“自然笔记”的奇妙效果。在深沉的情感、饱满的热爱中,作者以高度的创作自觉,将书中涉及的知识书写得新颖有趣、精当准确、启人深思。

当两代人书写同一场域的不同时代时,被平行放置的人物、动物、植物交融为动人的“文学二重奏”。这种奇妙的“二重奏”中蕴含的传承意义在当下极为重要。通过特殊的文本结构——两代人的视角呈现的塞罕坝今昔,令多维多向的教育内涵被传递给更多读者,特别是书中隐含的“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在积极的主题下,作品与会专家也热切期待,未来两位作者能够继续“在地”书写,为孩子们挖掘塞罕坝大山上更多动人的中国故事。本书作者张秀超、隋明照也表达了将继续进行优秀儿童文学创作的坚定信心。

塞罕坝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为成长于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书写塞罕坝故事,无疑具有深远意义。少年儿童出版社以敏锐的目光策划推出的《塞罕坝的孩子》,用文学的形式弘扬塞罕坝精神。这部作品会帮助少年儿童理解塞罕坝这座人类生态文明发展史上的丰碑,并引领我们的下一代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