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满江红》《狂飙》带火旅游景区,文旅融合从“借光”到“造光”还有多远
近日,山西太原古县城电影《满江红》拍摄基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叶子摄
“春节长假期间,由于电影《满江红》的热映,太原古县城也迎来了一波游览热潮。”山西太原古县城运营方——太原龙投云际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贵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太原古县城是电影《满江红》的取景地,也是太原市政府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后,其于春节期间推出了社火、烟火、戏曲等一系列特色民俗表演活动。“在‘《满江红》取景地’名片的加持下,太原古县城春节期间平均每天客流量达到5万人以上。”侯贵锋说。
受影视作品影响走红的目的地并非只有太原古县城。自1月以来,随着《狂飙》《去有风的地方》等影视剧的热播,《狂飙》取景地广东江门搜索热度月环比增长近130%,《去有风的地方》取景地云南大理搜索热度增长超3倍……同程旅行数据显示,1月14日至1月30日,江门相关景区消费人次环比增长近5倍。
“热门影视作品带火旅游景点是必然的,但往往持续性不强。旅游景区及目的地想延续人气,不仅要善于‘借光’,更要学会‘造光’。如此一来,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文旅发展注入持续活力。”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进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活用历史文化基因强化特色景区建设
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民范女士原本打算带孩子去位于西安市的陕西省博物馆参观,但预约系统显示,7天之内的门票已经被全部约满。“陕西是历史文化大省,但我没想到人们对历史博物馆的关注度这么高。”这趟参观虽然最终未能成行,但其背后折射出来的现象让身为历史学博士的范女士很是感叹。
“珍贵的历史是文化的灵魂。要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制定适合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战略,从而形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和谐局面。”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张吉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历史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景区建设的根脉所在。在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相关部门应充分尊重并激活历史文化资源,这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遗产,也能有效帮助参观者提升文化素养。
纵观利用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活用历史文化符号进行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案例,不得不提到以下两地:2002年,拥有丰富周秦汉唐历史遗址的西安市大胆创新,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开工建设大唐芙蓉园;2005年4月,大唐芙蓉园建成对外开放,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唐文化主题景区,是广受欢迎的西安旅游网红打卡地。河南省开封市虽然历史上曾是北宋都城,相关历史遗迹却因多次黄河水患而被淹盖,存留不多。即便如此,开封市仍深挖历史文化基因,并结合当代旅游产业特征建成了主打宋文化的清明上河园。经过20多年的运营,该园已成为了开封乃至河南的一张特色文旅名片。
这些成功案例,让张吉寅看到了太原古县城的发展出路。“除了《满江红》的加持,太原古县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改造,当地完全可以将其打造成富有特色的中国明清古建筑主题公园。”在张吉寅看来,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人们对优秀历史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具有清晰历史文化定位的景区必然会受到市场的追捧。
自身发力讲好故事优化产品树立标签
“商业化的影视作品实际上是一种快餐文化,火爆的时间是有周期的。一个景区要想长盛不衰,只有学会‘造光’才能实现长线发展。”在王进看来,“造光”就是通过产品、项目及多种手段宣传和展现景区及目的地自身的文化价值,自己讲好故事,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
上世纪90年代,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走红后,让曾一度门可罗雀的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大院迅速爆红。但随着电影热度的回落,其门票销售额逐年下跌。当时,祁县县委、县政府想尽各种办法、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试图扭转局面,但效果不佳。
后来,当时在山西日报社从事记者工作的王进向时任祁县县长曹煜建议,乔家大院最核心的价值是以“义、信、利”为核心的晋商文化,应该围绕此写一部小说,再聘个一流导演、找一批优秀演员,制作一部文化精品。此建议内容得到了曹煜的采纳并实施,于是便有了后来著名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该剧一经播出,使得晋商精神广为流传,推动乔家大院景区门票收入过亿元。如今,乔家大院依然是山西文旅的一张金字招牌。
走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边缘的响沙湾景区,坐上宛若战船的“沙漠之舟”运输车,再骑乘骆驼翻越座座沙丘,观看一场令人热血沸腾的草原马术演出,多种特色项目让游客充分体会到了浓浓的蒙元文化氛围。“从自然条件来讲,响沙湾景区优势并不明显,但其善于在文化营造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民族文化体验度,自身吸引力不断增强。”长期关注文旅发展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李文平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文化是景区的灵魂,一个成功的景区,必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IP。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景区可以通过制造热点事件来引流,解决暂时的游客流量不足问题。但要想避免短命夭折、形成长期效应,就需要强化自身,精准‘造光’。”李文平认为,景区及目的地需通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资源,并将其与旅游业态高度相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市场提供大量群众喜闻乐见和拥有高雅趣味的文旅产品,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标签,这也相当于拥有了吸引游客的法宝。
文创项目赋能发展守正创新开拓新路
近年来,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制作精良的各类大型实景演出项目,成了多个景区的看家本领。
“《印象刘三姐》《云南印象》《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等大型实景演出,近年来在市场和社会影响力方面都取得了成功。游客通过这些作品,可对当地独特的人文历史进行生动、全面的了解。这既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也拉长了景区的消费链,提升了景区的吸引力。”侯贵锋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在借鉴诸多景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太原古县城将与《满江红》制作团队加强深度合作,策划推出系列沉浸式体验与周边社区塑造项目。
每当夜幕降临,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南城街道黄门村的黄桷门奇彩梦园就会变得热闹非凡:1500摄氏度高温铁水划亮夜空,组成了视觉冲击力十足的壮观画面,为大家展示铜梁千年非遗传承,让游客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样的表演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其包括水云龙、荷花龙、彩带龙、草龙、火龙等不同龙舞品种。引入此项表演后,黄桷门奇彩梦园成为重庆的又一网红打卡地。
文创项目如何更好地为地方文旅发展赋能?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黄国庆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要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新要求,依托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品位,开发旅游新业态,培育文旅消费体验新空间,让旅游者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文旅发展的政策,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工作。对此,张吉寅认为,开发一个文旅项目,地方政府必须要基于人口规模、交通位置和财力水平等因素,作好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展现地方特色,切忌邯郸学步,否则浪费人力、物力,得不偿失。
“在文旅融合中,无论是借助历史遗址发展经济,还是根据历史意象造园,只要保护好文物、传播好中国传统文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无可厚非。”在张吉寅看来,随着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游客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参观游玩上升到生活体验,对多样化文创项目的需求更加强烈。这就对地方相关部门及景区运营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守正创新,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借光’相对较易,‘造光’则十分艰难,但对于注定要进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景区而言,‘造光’是一条必由之路。”王进认为,在当前环境下,很多景区都缺乏能够“造光”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景区在资金运作方面受制因素也比较多,地方景区及目的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中国城市报记者:宋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