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杨浦”打卡新地标①:杨浦滨江,从昔日老工厂“锈带”到风景“秀带”
原创 刘翔 档案春秋
随着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城市地标”成了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人们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或数个可以凸显城市特色、传递城市魅力的建筑空间,这也是内存于每个市民心底的一种情愫。
杨浦作为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近年来走出了一条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发展之路,新的建筑空间也随之不断涌现。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念兹在兹的老杨浦,在我的心目中,杨浦也不乏许多“有故事”且“蛮好逛”的新地标。
明珠东升处,春申江水来。
杨浦滨江全景
从杨浦滨江眺望对岸 杨建正 摄
作为地理区域特征十分鲜明的城市地标,杨浦滨江岸线总长约15.5公里,是中心城区中最长的一条岸线,水岸条件得天独厚。仅以杨浦大桥两侧的滨江岸线来说,其所在的杨树浦工业区是上海近代最大的能源供给和工业基地,在其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无数个“之最”,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也正因此,这里曾经密布着几十家工厂,沿江边形成了宽窄不一的条带状独立用地,将城市生活阻隔在距黄浦江500米开外的地方,形成了“临江不见江”的状态。
童年时光,到黄浦江边去看川流不息的大轮船,是我的一个美丽梦想。然而,杨浦区虽然有着长长的沿江岸线,但是,这些岸线都被工厂企业“霸占”了。那里是生产重地,绝对是不容许我等小屁孩进去看大轮船的,一旦冒险闯入,那就是涉嫌“破坏生产”的违法行为。因此,我只能趁乘坐25路电车去南市区外婆家驶过外滩时,拼命挤到车窗前,睁大双眼贪婪地观看黄浦江上的大轮船。可怜啊!电车开得太快了,大轮船在我的眼前永远是一闪而过,这也成了我童年记忆中的一个痛。
杨浦区工厂分布示意图(图源见水印)
成年了,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女朋友。我和她荡马路从复兴岛荡到定海桥,随后沿着杨树浦路一路荡过去。荡啊,荡,不知不觉就荡到了国棉十七厂。这时,我脑子突然灵光闪现:带她混进国棉十七厂,去看看黄浦江边那个卸货码头,听听码头工人“嗨呀哩嘿嘿”铿锵高亢的码头号子,让码头工人为我俩的恋爱“伴唱”,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桩多拉风的事啊!
不料,还没走近厂门,就被眼疾手快的门卫挥手拦住:“站住,工作证有吗?”
我灵机一动,假意摸了摸上衣口袋:“师傅,不好意思,工作证忘记带了。”
“没有工作证不能进去!”门卫一副铁板面孔,斩钉截铁地喝道。
“师傅,帮帮忙,我们就到黄浦江边上兜兜,一歇歇就出来。”此时的我,口气已经近乎乞求这位门卫大叔了。
“到黄浦江边上兜兜?黄浦江有啥好兜的,去吃西北风啊!”
门卫大叔的双眼狠狠盯着我,露出一副高度警惕的目光,简直就是在怀疑我俩会不会是去跳黄浦江“殉情”的。话音未落,便挥动粗壮手臂厉声驱赶道:“去去去!赶快走!这里是工厂,不是你们小青年谈朋友的地方。”
原本想在新交的女朋友面前扎记台型,没料到反而弄得我一点落场势也没有。女朋友尴尬地望着我,立马转身拂袖而去,一个纯真的初恋童话就这样活生生地被“扔进了”黄浦江。
杨浦滨江啊,你何时能还江于民呢?让广大老百姓能吹拂着江风散散步,让谈恋爱的年轻人能沿着江边兜兜风?
20世纪50年代黄浦江边的杨树浦发电厂(上海市档案馆藏)
20世纪90年代的杨浦大桥附近沿江地区密布着各类工厂(上海市档案馆藏)
风从东方来。当历史的脚步跨入新时代,黄浦江沿线的杨浦滨江段终于旧貌换新颜,2017年杨浦大桥以西2.8公里滨江公共空间率先建成贯通。2019年国庆前夕,东侧滨江岸线2.7公里也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至此,总长5.5公里位于上海2035城市规划中央活动区的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南段全部贯通。我“去黄浦江边兜兜”的夙愿终于美梦成真。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杨浦滨江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市民只需佩戴无线耳机,甚至无须通过手机扫码,只要靠近滨江建筑时,就能通过无线感应方式,用中英文收听这些历史建筑的故事。黄浦码头旧址、毛麻厂仓库旧址、上海船厂旧址、杨树浦水厂、英商新怡和纱厂大班住宅、东方渔人码头、安浦路桥、祥泰木行旧址、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永安栈房旧址、杨浦大桥等12个杨浦滨江百年建筑和标志性建筑,均已率先覆盖无线感应阅读功能,成为一个 “建筑可阅读”的城市会客厅。
20世纪80年代的杨浦区航拍影像
昔日永安栈房
曾经壁垒森严的杨浦滨江,如今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贯通,可漫步,可休闲,可观光。工业遗存博览带、原生景观体验带、三道交织活力带“三带”融合,呈现国际一流滨水空间。5.5公里的滨江岸线公共空间里,杨浦大桥以西有94个景观节点,以东有7处、12栋、7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和数百件的工业遗存。它们没有在岁月沧桑中湮灭,而是重新焕发出生机。
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杨树浦煤气厂
昔日以制造卡其布闻名的“卡其大王”第十二棉纺织厂旧址,现在成了以卡其布为灵感缪斯的卡其公园。卡其色的地面环保可渗水,构筑成一个迷你的海绵环境;纺机成为孩童们的神奇魔法棒,用手摇动,便可制造快乐的喷泉;棉绳织成快乐的攀爬架,撒欢是孩子们在这里的特权。曾经在国内规模最大的上海鱼市场,如今成了集休闲、娱乐、办公为一体的地标——东方渔人码头。其建筑外立面宛如一条腾空跃起的鱼,坐拥360°无敌江景。旧时的黑白影像印刻于规整的透水混凝土步道上,留存一段独特的鱼市记忆。杨树浦水厂墙外550米钢木结构栈桥悬浮于水面上,既是水厂拦污设施的一部分,又以“舟桥”为设计理念,让市民游客可以走上去,近距离看看这座上海滩颜值最高的自来水厂。
清末年间明信片中的杨树浦路及自来水厂影像
20世纪早期拍摄的黄浦江上的木质舢板渡船。背景为杨树浦水厂取水口及水池
昔日上海第二钢铁厂全景
漫步在美不胜收的杨浦滨江,我的镜头里忽然闪现出几对情侣依偎在滨江“指点江山”的画面,随即按下快门将其摄入。定睛一看,哈!此地不正是数十年前我携女朋友想借黄浦江的光,“荡马路”谈朋友的国棉十七厂吗?
旧地重游,触景生情,谁能料到,昔日的工厂重地,华丽转身为年轻人谈情说爱的伊甸园呢?杨浦滨江,从“锈带”到“秀带”,风景这边独好。
今日杨浦滨江步道吸引了不少市民来此散步 杨建正 摄
杂志编辑:徐烜
校对:王礼荣
新媒体编辑:陆闻天、施雨
本刊稿件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档案春秋”微信号
原标题:《“老杨浦”打卡新地标①:杨浦滨江,从昔日老工厂“锈带”到风景“秀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