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议事厅|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创新产出有何影响?

胡艳 代晶晶 张安伟
2023-02-16 15:4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本文选取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数据,从创新要素区际流动的视角,探讨长三角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区域创新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本文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产出水平,促进作用呈现出由大变小的非线性特征;在创新人员及创新资本空间关联矩阵下,长三角地区创新产出及数字经济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本地区创新产出的提高,还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数字经济显著促进长三角创新

本文首先使用普通面板模型估计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1所示,发现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高技术性、高融合性等特征,其在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带动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催生出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驱动传统产业创新升级。

同时,数字经济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能够有效缓解区域创新系统内的信息不对称,促使交易市场更加开放透明,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而提高创新产出水平。

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创新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边界日趋模糊,不同的创新主体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参与创新过程,有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

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先增后减

本文进一步利用面板门槛模型计算了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产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只有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才会对区域创新产出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存在由大变小的特征。

即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其无法对区域创新产出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超过第一门槛值(0.113)之后,便有助于区域创新产出的提升,且促进作用显著增强;然而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继续提高,超过第二个门槛值(0.332)时,其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效应依然存在,但作用大小有所降低。

这可能是因为,在发展初期,数字经济的建设成本较高,与之对应的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也相对薄弱,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还处于较高阶段,数字经济高投入、低回报的特征导致众多企业放弃对数字技术的投资,从而导致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受到限制,甚至难以促进区域创新产出。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边际收益开始上升,由此带来的数字红利驱使企业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多的信息、数据等高端生产要素被应用到生产环节,推动了企业网络化、智能化运营,数字经济开放共享的本质也使企业更容易获得所需要,数字经济的创新价值跳跃式提升,对区域创新产出的提升效应也愈加明显。

但是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并不是越高越好,有研究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产业垄断[1],先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能会通过网络效应、知识产权等构筑竞争壁垒,收取垄断租金,从而弱化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效应。

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

一、研究方法解释

(1)空间关联矩阵

创新要素流动是解释创新活动空间相关的重要佐证[2]。从现实来看,随着创新要素流动量的不断增加,地区间的空间关联早已突破了地理距离的限制,距离较远的地区往往也会因为要素的区际流动而产生较为紧密的空间联系,因此,本文借鉴白俊红等[3]的方法,利用引力模型测度地区间由于创新人员及创新资本流动而产生的空间关联效应,以此来设置空间权重矩阵,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效应。创新资本的空间关联强度可表示为:

式中,TCij表示i与j地区创新资本空间关联强度;K为常数,取值为1;Ci、Cj分别表示i和j地区创新资本数量;Dij表示两地区间的地理距离。创新资本空间关联矩阵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具体如式(2)所示:

地区间创新人员的空间关联矩阵参照式(1)、(2)进行设置,只需将创新资本换成创新人员。

(2)空间相关性检验

在进行空间计量分析之前,本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Moran’I)检验了创新要素空间关联矩阵下长三角地区各年度数字经济及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自相关效应,检验结果见表3、表4。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产出在创新要素空间关联矩阵下的I值大多数年份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和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

二、研究结果分析

表5展示了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下两种不同空间模型中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从实证结果来看,首先,在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本地区创新产出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在两类空间关联矩阵下,数字经济的回归系数均小于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基准模型(表1)所计算出来的回归系数,这说明,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作用会被高估。

另外,空间自回归系数ρ在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均显著为正,说明长三角地区创新产出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创新要素空间关联较为紧密的地区之间的创新活动具有相互促进的正向影响,一定程度上说明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能够带动创新产出的整体提升,本文将其归因于创新要素流动过程中由于知识溢出所形成的“示范效应”。

具体而言,创新要素同传统要素相比往往携带更多的知识信息,充当知识载体的创新要素尤其是创新人员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能够带动创新知识在地区间的传播与扩散,从而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地区(指创新要素空间关联紧密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结论的准确性,本文通过计算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解释某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创新产出的影响,具体如表6所示。

可以看出,在创新人员、创新资本空间关联矩阵下,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不仅有利于本地区创新产出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提高邻近区域的创新产出水平,创新要素空间关联度较强的地区能够发挥出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

对比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回归系数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这可能是因为技术外溢是落后地区赶超发达地区的有效路径。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城市间地理距离的限制,加强了城市间的交流与联系,不同城市的创新主体可通过数字平台等多种途径相互学习,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创新主体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方面所走的不必要弯路,从而形成外溢效应大于直接效应的现象。

三点建议:怎样让数字经济更好促进区域创新?

(1)全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对互联网、大数据等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强度,同时,加强对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在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数字经济对创新发展带来的红利优势。

(2)各地区政府部门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尽早制定数字经济反垄断审查标准,把维护公平秩序当做数字经济监管的主要目标,提高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要求,防止互联网企业排斥竞争对手、滥用客户数据、形成垄断地位,打造开放包容、公平有序的创新环境及竞争环境,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创新溢出效应。

(3)充分考虑数字经济的空间外溢效应,利用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积极推动跨地区创新合作,同时,引导创新要素在城市间的合理流动,强化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郭家堂,骆品亮.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吗?[J].管理世界,2016(10):34-49.

[2]才国伟,钱金保.解析空间相关的来源: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3,12(3):869-894.

[3]白俊红,蒋伏心.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J].经济研究,2015,50(7):174-187.

(本文作者胡艳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教授,代晶晶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安伟系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责任编辑:朱玫洁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