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沉默杀手”肾衰竭来袭时,有哪些危险信号?

2023-02-16 16: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九叔 39健康网

今年45岁的陈叔,最近总感觉很累,且腰酸、四肢无力浮肿持续大半个月。起初陈叔觉得是小毛病,多注意休息就好,也没告诉家人。

直到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陈叔患上慢性肾病,并到了3b期,也就是到了慢性肾衰竭阶段。

这样的例子,其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根据2016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成人的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在10.8%左右,约有1亿多的人深受其困扰。

慢性肾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之后的又一个慢性病杀手。

可怕的是,由于肾病在发病初期可能没有任何感觉,因此它也有“沉默杀手”的称号。有些人即便出现症状,也像陈叔一样觉得是小毛病,最后硬生生地拖成了慢性肾衰竭,终日接受透析治疗。

根据病程发展的阶段,肾衰竭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前者通过积极治疗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缓解。但发展到慢性肾衰竭时,说明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这种损伤基本不可逆转,只能通过血液透析、换肾等手段度过终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以下几种异常,一定要多留意自己的肾脏健康。

人体肾功能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会出现下降,无法吸收的蛋白质就会进入尿液,变成泡沫尿,临床上称为蛋白尿。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的异常,则会引发少尿或者无尿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尿量在1000~2000毫升左右,如果每天尿量低于1/4,就要引起警惕。此外,长期夜尿频繁(次数>3次),也要注意肾功能问题。

肾脏是人体排水、钠的重要器官,肾功能出现异常,会引发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失衡、血液渗透压降低等多种问题,从而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

这类水肿情况在早上睡醒时比较明显,尤其是眼皮处。白天运动后,由于重力作用,承受较大压力的下肢则更容易出现水肿。

肾衰竭后,无法及时排除的氨类物质,就会进入消化系统,影响胃肠道功能,引起黏膜充血糜烂水肿,最终让人进食困难。

一旦发现肾功能受损,我们就要在生活中做好细致地保养工作,但也要避免走进误区,尤其是注意这2个生活中的习惯。

有些人认为,喝水过多会引起尿频尿急,这容易增加肾的工作量,影响肾的健康,因此减少喝水量。

但事实上,这得根据不同人群划分。

对于普通人来说,多喝水是养肾的关键。饮水量的增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带动肾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排毒和吸收的工作效率。因此保持适量的饮水量,其实是帮助减轻肾脏的负担。此外,多喝水还有利于预防肾结石和改善尿路感染。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建议,男性每天应喝水1700ml,女性每天喝水1500ml。

而对于肾功能损伤者,喝水仍然是促进新陈代谢的重要一环,只不过需要注意喝的方式,尽量要分少量、多次喝。如果伴随少尿、水肿情况,需要谨遵医嘱控制喝水量。

运动是强身健体的良方,但过度运动则是伤肾杀手。常年不运动的人,突然高强度地运动,容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肌肉细胞被损伤后,肌红蛋白等物渗透进血液,增加肾脏负担,严重时可致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剧烈运动后,警惕横纹肌溶解的发病信号:

所以,平时运动要注意时间和强度,从每天30~40分钟的中低强度运动开始,例如慢跑、游泳等,然后再阶梯式增强难度,这种运动方式才是保护肾健康的前提。

早检查早诊断是治疗肾病的关键。健康人群建议每年一检,而肾损伤者建议每年至少两检。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检、尿检、肾脏B超等,根据不同指标,可以基本评估肾的健康状态。

生活中要遵循低嘌呤、低血糖、低盐饮食结构,这一点对于肾病患者尤其重要。

限制嘌呤摄入:少吃动物内脏、水产品包括带鱼、基围虾、沙丁鱼和浓汤

限制盐的摄入:食用盐、咸菜、榨菜

限制糖分摄入:奶茶、饮料、高糖水果(如鲜枣、榴莲、香蕉等)

高尿酸、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会给肾脏带来不同方面的破坏,例如加重糖代谢负担、肾小球硬化、尿酸盐结晶堵塞......所以日常要严格进行药物和饮食管理,控制好慢性疾病,减轻肾脏负担。

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这三样虽是老生常谈,但也是保护肾脏最最最基础的方法。

肾衰竭离我们并不遥远,长期患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会中招,爱好运动的年轻人也会中招,因此避开养肾误区,科学养肾,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1]陈香美,倪兆慧,刘玉宁,谢院生,孙伟.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09):1029-1033.

[2]袁发焕,陈雨.慢性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6,5(01):14-18.

[3]张慧松,陈旭坤,毛欢欢,刘菲,梁清兰,杨婷.慢性肾衰竭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0):2305-2307.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