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藏日喀则吉隆县孔桑桥遗址发现目前青藏高原最早的籼稻遗存
记者从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了解到,科考人员在西藏日喀则吉隆县孔桑桥遗址发现目前青藏高原最早的确切的籼稻遗存。
水稻是世界最重要的三大作物之一,分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两个栽培种。其中,亚洲栽培稻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以亚洲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亚洲栽培稻有两个亚种:籼稻和粳稻。一般认为,粳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距今4000年后扩散到南亚北部,与当地未完全驯化的“原籼稻”杂交形成籼稻,而后籼稻又传入东南亚和中国南方,被广泛种植直至今天。但籼稻什么时间从什么路线传入中国,至今说法不一。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联合在《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报道了青藏高原最早的确切的籼稻遗存,研究人员认为,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确切的籼稻遗存。
籼稻遗存出土于西藏日喀则吉隆县孔桑桥遗址。孔桑桥遗址位于喜马拉雅的吉隆沟,海拔2676米,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新发现的人类活动遗迹。野外调查中清理了遗址暴露出的一个剖面(图a),获得少量陶片、动物骨骼碎块和大量植物遗存。在植物遗存中发现了炭化稻米(图b),直接测年结果为公元8世纪前后,相当于唐朝前期。炭化种子的形态接近于籼稻而非粳稻;从遗址文化层提取的古DNA中发现了籼稻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进一步证实确为籼稻。在植物遗存中还鉴定出大量来源于乔松的木炭(图d),表明孔桑桥遗址处在乔松林中,而此环境的热量条件无法满足籼稻种植,所以,籼稻系低地贸易而来。
图a为科考中发现的孔桑桥遗址露头;图b为炭化水稻种子;c为遗址中提取到的水稻微体化石植硅体;d为遗址中的木炭遗存
文献中记载,在中国种植的早期籼稻品种源自越南的“占城稻”,传入福建后经由宋真宗(997-1022年在位)向江淮地区大面积推广。孔桑桥遗址所在的吉隆沟位于连接吐蕃与尼泊尔的蕃尼古道,是唐代使节前往印度的官方通道。遗址出土炭化稻的年代说明在唐朝前期,籼稻就曾通过蕃尼古道跨喜马拉雅向中国境内传播,且很有可能继续通过唐蕃古道跨越青藏高原进入东部低海拔地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