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网红酸辣粉,带火一座城
说到“酸辣粉”,你脑海中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出现这样一个画面:
狭小、拥挤的店铺内,能从半开放的厨房看到,一口大锅的锅沿挂着四五支粉篱,店家一手拿粉篱,一手拿长筷子熟练地搅动着,不到两分钟,一支粉篱顺利出锅,粉条倒进了旁边桌上一字排开的调好配料的纸盒内,然后被推至排队已久的顾客面前;
只见红薯粉和几颗青菜不太安分地躺在红油辣子的汤中,榨菜、葱花、炸黄豆从碗底被冲了上来,仔细看,可能还会看到一些些肉沫夹杂其中;
拿着这满满一盒的人,小心地找地方坐下,在周围吞咽口水的人群中自在地呲溜呲溜起来……
中国人自古就对食物有着不一样的情结。酸甜苦辣咸,任何一味都是我们对生活的理解。
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辣粉,抚慰了我们许多个寒冷的冬日。
去年年底的一场明星离婚家事风波,更使得酸辣粉攀上了囤货的顶峰。
“瓜没吃明白,酸辣粉囤了不少。”
可你知道吗?出身川渝的酸辣粉,第二故乡却在中原——河南省通许县。
继辣条和方便面之后,酸辣粉成功带领河南省再次出圈,扎扎实实地在人们心里烙下了印。
01
好原料,出好粉丝
河南人爱吃面,对做面也相当拿手。有着“天下粮仓”的底气,包揽了中国人近3成的方便面,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川渝大放异彩的酸辣粉,何以会在河南通许县落地生根?
“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一年甘薯半年粮,栽上甘薯心不慌。”这是在河南流传颇为广泛的一句俗话,可以看出河南人对红薯的感情之深。
河南种植红薯的历史由来已久。清朝乾隆年间的一次自然灾害,又使得红薯种植得到大力推广。有史料记载,当时在河南“凡有隙地数尺,目可仰见天日者,皆栽种红薯”。
这也得益于红薯“命贱好养活”。它不像水稻,需要精心耕种,从插秧到收割的每一步都不能大意。而红薯呢,随意地将块茎或藤蔓插在地里,任它风餐露宿,待到秋季也有不少收成。这大概也是动荡时期里,红薯给予人们的安心。
200多年过去,如今,河南的红薯种植面积多达400万亩,位居全国第三。
图源/通许融媒号 赵健 摄
通许县,作为河南知名的红薯产地,目前种植规模超过3万亩。
数字听起来虽然不多,但通许县拥有的不仅仅是红薯。花生、辣椒、萝卜、番茄,这些我们吃完酸辣粉还要捞一捞汤底的配料,通许县也有。
酸辣粉的原料、配料,轻轻松松在通许县实现一站式取材。
另外,生于速食制造大省,方便产品需要用到包装袋、纸桶、纸箱等,以及加工生产线,通许县不用再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可以直接拿来用。
就这样,在多种优势的加持下,通许县顺理成章地把酸辣粉收入囊中。
02
从红薯到酸辣粉,总共需要几步?
在食品工业出现之前,智慧的劳动人民凭借着自己对农作物特有的感情,创造出了许多奇迹,红薯粉丝也不例外。
第一个把红薯制作成红薯淀粉的天才,已无从查证,但好在这门手艺流传了下来,如今手工制作的红薯粉大致遵循了“古法六艺”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磨浆。将洗干净的红薯丢进磨浆机,浓郁的红薯浆液便缓缓流出。
第二步,洗浆、晒干。
磨出来的红薯浆液倒入大纱布袋中,一个人揉,另一个人慢慢加水,反复揉搓、过滤。静置一夜,等待淀粉沉淀、凝固,第二天再将凝固好的淀粉块刮成粉状,晒干。
接下来的三、四、五、六步,就和做面条有些类似了。
在红薯淀粉中加入适量的水,揉成面团:
将面团放入特制的漏勺中,由人捶打压出粉丝,落入滚烫的锅里,称为“烫粉”:
然后过凉:
最后晾晒:
最好的晒粉季节是冬季。气温低加上干燥,粉丝会被冻得根根分明,不容易结块。
现如今,在通许县的生产车间里,早已不靠手工,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成吨的红薯被运送到生产车间,在高压水枪冲洗后,进入淀粉提取车间;
满满的淀粉浆液,会顺着管道流入“铺浆”的机器中,随着转轴的转动,浆液就均匀地铺上了;
通过蒸汽“蒸煮”和冷却,一张张“粉布”新鲜出炉;
有序地进入冷库冷冻,成型;
接下来,粉布便会被竖切成粗细一致的粉丝;
最后,再切割为长短一致的粉丝,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红薯粉丝的样子了:
这就是,丽星食品首创的“涂布蒸煮”工艺。
整条生产线看不到想象中熙熙攘攘的车间场景,而是干净、有序地高度自动化,和负责值守的几名工人。
不仅自动化程度高,“涂布蒸煮”还让红薯粉丝的生产彻底告别了明矾,真正实现了0添加,人们吃得更健康了。
经过“涂布蒸煮”生产出来的粉丝,烘烤之后再进行分装和包装,一盒盒令人垂涎欲滴的酸辣粉就正式踏上了旅途。
在通许县,一条飞速、有序运转的生产线,年产值可达一亿元。
目前,通许县一共拥有23条方便粉丝的生产线,一年产出的酸辣粉高达7.2亿桶。
“10桶酸辣粉,8桶在河南。”你在深夜忍不住泡开的那一桶,可能就来自通许县。
03
10桶酸辣粉,8桶在河南,6桶在通许
坐上一壶水,等待的同时撕开配料包倒入碗中,水开后即刻倒入,醋香和辛辣的味道被冲得肆意飘散,忍着口水等上两分钟,用筷子挑起第一口粉丝,呲溜入嘴,舌尖生香……
1997年,第一桶速食酸辣粉在四川诞生。
“一泡即食,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粉丝只能煮着吃的习惯……”
一开始,速食酸辣粉还只是在川渝老家风靡。直到2015年左右,几家大型速食食品企业也开始涉足桶装酸辣粉。河南省,也是在此时加入赛道。
图源/大河财立方
2018年,大概可以称之为酸辣粉爆火元年。这一年,全世界范围内酸辣粉的市场的增长速度高达113%,继方便面之后,酸辣粉所向披靡,毫无悬念地成为了网红。
也是在这个时候,河南省的酸辣粉产业渐入佳境。
据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统计,目前全国80%以上的速食酸辣粉是“河南造”,而两大头部品牌嗨吃家和食族人,都是河南通许县户口。
图源/网络
它们在市场上有多火呢?
嗨吃家酸辣粉仅去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0亿元;食族人也紧追其后,日出货量达到十几万箱。
在他们的背后,是通许县丽星食品——酸辣粉界的“富士康”,手握淀粉加工、气流烘干、蔬菜脱水等40多个品牌专利设备,其自主和代工的产品在全国酸辣粉市场里占了60%,这才是真正的霸主。
图源/大河财立方
卷完产量,卷工艺。丽星食品首创的“涂布蒸煮”工艺,被同行们广泛认可,市面上80%采用这一工艺的厂家买的都是丽星食品的设备。
通许县酸辣粉龙头老大的位置,越来越稳。
现在,随便在某个电商平台搜索酸辣粉,你都能看到通许县的名字。
那一盒盒满载着辣、酸、香、鲜、麻的酸辣粉,在泡开后飘起的氤氲之气中,抚慰了每一位把它捧在手心的人。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方便面之后,河南酸辣粉如何打天下
[2]全国酸辣粉八成“河南造”,背后的功臣是谁?
[3]直击全国最大酸辣粉生产基地:你嗦的那碗粉,是如何做出来的
[4]网红酸辣粉,带火一座城
[5]年产7亿桶,中国60%的酸辣粉,都来自这个河南小县城
[6]河南速食产业发展观察:小吃“吃”出大产业
[7]酸辣粉卖爆了,但它的产地你可能想不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