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展|“虚拟重现”的热闹下,博伊斯成了“买一送一”的陪衬

小松
2018-06-13 09:0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展览。

上海昊美术馆“莱安德罗·埃利希个展‘虚·构’”人气爆棚,却让人思考美术馆的价值和意义;天津博物馆的“清代中期绘画特展”体现了艺术和社会学表象之下的密切关系;芬兰埃斯波现代艺术博物馆的“BRYK和维尔卡拉可见的收藏和展览”从一对夫妇的生活和艺术实践入手,讲述北欧设计厉害的原因。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fzbyspl@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莱安德罗·埃利希个展“虚·构”

地点:昊美术馆

展期:2018年6月1日-10月14日

票价:100元(可同时观看“约瑟夫·博伊斯”和“永恒的流动:扎哈·哈迪德 x 跨界”)

点评:票价不菲,热情不减,这似乎成为了如今“网红”展览的标配。不用多思考和研究,美美的去拍照就可以。对比之下,昊美术馆二楼展出的“博伊斯”就显得冷清很多,因为想要开启和“博伊斯”的对话得先做功课。是要做美术馆,还是游乐园,是如今众多私人美术馆需要探索的。

评星:“虚·构”(三星);“约瑟夫·博伊斯”(四星)

相信很多人对莱安德罗·埃利希的名字是陌生的,即使是看完展览也未必能准确地写出他的名字,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对他作品的认知,相信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在近期微信朋友圈中频繁出现的一个错觉“楼梯”吸引下,来到昊美术馆一探究竟,当然,也在自己的社交网络po出一张打卡式的照片。

埃利希被认为是“错觉”艺术家,是世界各地双年展的常客。此次在昊美术馆展出的作品涵盖了大型互动装置、影像装置、摄影等创作形式,但被大家最关注的似乎还是大型“错觉”互动装置。到了展览现场才发现,“楼梯”只是其中的一道小菜,以上海历史博物馆主体建筑中“钟楼”为创作元素的作品“建筑”,以及“坚硬的水”更是“打卡必备”,一众打扮精致的“善男信女”排队进入作品中,依照现场管理人员的“排兵布阵”旁若无人地变化着各种姿势拍照。恍惚之间,似乎来到的不是美术馆,而是游乐园。

“虚·构”的建筑中,8位观众在拍摄,边上的长队体现了观众对此的热爱

其实从某些角度讲,埃利希的作品的确带着娱乐性,但更多的是“在地性”的研究,同当时当地的建筑物、生活空间发生关系。比如,年初在巴黎乐蓬马歇百货举行的“天空之下”展,将整个商店空间改造为错觉和怀疑的奇妙旅程。在昊美术馆展出的相关作品的图片资料中,也不难发现,埃利希的作品在公共空间发生的更多,而参与者除了特别关注而来,也有路人。

展览作品边的图片,展示了作品在室外空间展示的状态

在昊美术馆对展览的阐述中,强调他擅长使用镜面、投影、建筑结构来“虚构重现”出现实的“表象”,从而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思考身体与空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空间的关系。但观众似乎没有get到主办方要探讨的社会关系和艺术家要传递的观念,全然沉醉自己在手机中“虚构”的美颜。

这个展览,不免让人想起复星艺术中心的“托马斯·萨拉切诺:原地飞行”,走进展览,满当当的人同作品本身、以及光影合影, 复星艺术中心的公众微信也适时推出展览拍照攻略,引得奔着艺术去的小伙伴吐槽“原来这是一个拍照的展览”。

票价不菲,却依旧排队、然后拍照、发朋友圈,这似乎成为了如今“网红”展览的标配。不用多思考和研究,美美的去拍照就可以。对比之下,昊美术馆二楼展出的“博伊斯”就显得冷清很多。但了解博伊斯的人不难发现“人人都是艺术家”“扩展的艺术概念”“社会雕塑”“激浪与偶发”的概念串起了展览,展厅里的作品就如博伊斯与观众展开的对话,然而想要开启这段对话得先做功课。但在埃利希的热闹之下,博伊斯似乎成为了“买一送一”的陪衬。

昊美术馆二楼偏学术的“博伊斯”

同一个美术馆的不同展览,无形中也在探讨美术馆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私立美术馆越来越多的今天,美术馆是否依旧是缪斯的居所,引导公众艺术的探索,还是变身游乐园,大家开心就好?

清代中期绘画特展

地点:天津博物馆

展期:2018年5月16日-8月12日(第一期)

票价:免费

点评:艺术一直是多元的,“四王”虽为正统,但内廷盛行西洋画风,扬州失意文人的标新立异……此次展览构建出一个全面、社会史角度下的清中期绘画艺术。

评星:四星

若非专业人士,对于清代绘画的了解几乎停留在清初的“四王”“四僧”恽寿平、清中的郎世宁、“扬州八怪”,以及清晚期开启海派的任伯年、吴昌硕等人。天津博物馆百年之际,推出的“清代中期绘画特展”如同历史的一个剖面,将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的绘画发展脉络呈现。观众所见的也并非一地、一种形式,而是相对传统的“四王、吴、恽” 传派、细腻的宫廷绘画,带有商业意味的“扬州画派”等。可见即使被认为沉迷“故纸堆”的清中期,绘画依旧呈现出多元的样式。

“四王” 传派画家的仿古山水

这是天津博物馆自“清代前期绘画特展”后对该主题的延续,也是在天津博物馆百年之际的“晒宝”,当然,除了天博的藏品外,有约20件展品借展自故宫、上博、辽博、浙博等,可见天津博物馆对此展览的用心。

展览以“‘四王、吴、恽’传派”开启,这一部分的大部分作品延续了“四王”对传统的研究,虽功力不及清初各家,也是清中期作品的上乘之作。其中习恽南田的蒋廷锡的作品之前在上海龙美术馆展出过他的《牡丹图册》,而此次展出的一张花叶翻飞灵动远远胜于博物画式的《牡丹图册》;在比较经典的清代中期“宫廷绘画”篇章,郎世宁的《弘历观画图》与《聚瑞图》、冷枚的《春闺倦读图》与《梧桐双兔图轴》,丁观鹏《乞巧图》与《弘历维摩演教图》,无款《乾隆题阿玉锡像图》(即《紫光阁功臣像》)等都可在展览中一睹其神采。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洋绘画对中国画的影响,尽管从纵向的角度去看郎世宁带着西方油画观念的中国画作品并不太好,但却真实记录下了西方带给东方的艺术变革,也给民间的画家的创作带来了启发。在100年之后,印象派又开始从东方艺术中获得启示,这种在不同途径下的互相学习和交汇,也架构出当下艺术的发展规律。

清 冷枚 《春闺倦读图 》 天津博物馆藏

而后,以扬州地区为代表的民间绘画与宫廷绘画的关系在展览的下一个章节体现,从庙堂到市场的变化,也体现出艺术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艺术和社会学保持着表象之下的密切关系。

展览作品

艺术是多元的,“四王”虽为正统,但内廷的西洋画风,扬州失意文人的标新立异……此次展览构建出一个全面、社会史角度下的清中期绘画艺术。

BRYK和维尔卡拉可见的收藏和展览

地点:芬兰埃斯波现代艺术博物馆(EMMA)

展期:2017年11月7日-2020年12月31日

票价:12欧(展馆门票,可参观艺术中心内四个场馆)

点评:展览讲述的是一对夫妇的故事,也是芬兰设计的故事。

评星:三星半

塔皮奥·维尔卡拉(Tapio Wirkkala ,1915-1985)被认为是芬兰在工业艺术领域开创新时代的领导人物。1946年他设计的艺术玻璃赢得了伊塔拉玻璃(Iittala Glassworks)设计大赛,并被聘用。也因此维尔卡拉为伊塔拉公司设计的玻璃器皿尤为著名,其中最受欢迎的也许是极冻系列(Ultima Thule),目前依旧在生产,公众可以在百货公司方便地买到该系列并使用。展览展出维尔卡拉“极冻系列”设计草图和玻璃吹制过程。维尔卡拉的很多设计成为了经典的物品,例如黄菇花瓶(Kanterelli-maljakko)、伏特加酒瓶等。除了从事玻璃设计外,维尔卡拉还运用木材、瓷器、金属、塑料等多种材质制作艺术品和实用品,他以传统芬兰小刀为原型,设计的自己型号的芬兰小刀也被公众喜爱。此外,维尔卡拉还是建筑师和平面设计师。这种跨学科、跨专业的艺术探索也几乎成为了芬兰艺术家的常态。

维尔卡拉设计的玻璃制品

展览名中的BRYK是Rut Bryk(1916-1999)她是维尔卡拉的妻子,作为一位平面设计师,她以陶瓷艺术驰名,并被认为是重塑艺术的先驱之一,两人相伴走过了一生。此次展览将这对夫妇同一时期作品共同陈列,以此展示彼此的艺术上的变化发展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展示艺术成就之外,展览也涉及了这对夫妇的日常生活和旅行,以此勾勒出“可见的收藏”的主题,而“可见的收藏”的另一个含义是一个博物馆开放的概念,此次展览构成了一个半开放的空间,如果公众有兴趣,可以透过展览的某些区域看到展览背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日常,以及一个展览从无到有的过程。

夫妇同一时期作品共同陈列

北欧设计近几年被国人广为认可,这个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在现代博物馆展出的维尔卡拉在半个多世纪前设计,至今仍在生产、售卖,并被很多家庭使用。可见当地艺术与生活审美的关系。

    责任编辑:黄松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