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航班恢复正常,飞行员“痛并快乐着”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袁璐 实习生 贾芳
2023-02-15 06:4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是时候回到空中了。”林逸说,他是南方航空的一名飞行员,过去三年,因为疫情,各大航空公司航班减少,他断断续续停飞了一百多天。

联合资信统计我国民航运输机场行业综合运营指标情况显示,2022年前十个月旅客吞吐数量为4.55亿人次,2021年数值为9.07亿人次,2020年数值为8.57亿人次。而在疫情前,2019年的数字是13.52亿人次。三年来,民航业旅客吞吐数量降幅平均为45%。

另一名天津航空的飞行员肖华也有相似的遭遇,他记得1月8号全面复飞之后,自己的飞行时间不断增多,飞行员的工资收入主要与飞行时长挂钩,飞得越多,收入越高。“经济平稳了,大家都有出行的欲望,虽然我们会开始加班加点,但好歹看到了行业的春天,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吧。”

今年春运期间,林逸明显感到航班增多,自己越来越忙碌。在长时间的停飞后,突然增加的工作强度让他一时无法适应。“刚开始会感到很疲累,不过现在好多了,状态恢复到了三年前的感觉。”

2月3日,民航资源网显示,为期40天的春运已过大半,2月5日元宵节后,学生返校和错峰游客将重叠,大部分航班仍将火爆。

即使在停飞的日子里,飞行员的培训和学习也没有停止过,这让飞行员能够保持操作上的熟练度和理论知识的熟悉度。“选择这个职业,贯穿一生的是始终不停的学习。”国航的飞行员顾皓说。飞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飞行员需要不断去学习如何应对,从而保证每一次的飞行安全。

“说得通俗一点儿,飞行员像啥?就像公交车司机一样,整个运输行业都差不太多。我当时想着,能在天上飞,那是不是也能试试在地上跑?”肖华说。在日复一日的飞行和学习中,他感觉这份工作并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光鲜,更多的是压力和枯燥。不过,经历了这几年的时停时飞,肖华喜欢重新回到空中飞行的感觉,航班增多后,他的假期变短,在一天半的假期后,他将要飞下一个航班。

【以下是来自不同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们的口述:】

“回到天空的感觉挺好的”

飞行员 林逸 27岁

在过去三年里,我有一些同事辞职了,尤其是空乘。我也想过换个行业换个方向,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没以前那么好,如果要去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或者说去换一份职业,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讲是一个特别差的选择,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保持现状。

有的时候飞得太少,我们会有一些补充训练,比如飞模拟机,一次4小时。正常情况下,航空法要求飞行员三个月内必须操纵飞机有三次起落,否则就不能上飞机飞行了,需要做一个恢复的训练。

另外,飞行员每半年要有一次熟练度的复训和检查。因为平常飞行的时候飞机很少有故障,我们处置特性的能力就会下降,所以每半年我们都要去飞一次模拟机,出一些平常遇不到的问题,比如发动机失效,比如机上有一些其他系统故障,训练怎么处置故障,来保证我们的熟练度。

有的飞行员,当他的经历时间小于1000小时,相当于新星级别的副驾驶,本来就需要去做补充训练。还有刚进公司的飞行员,每120天要有100小时的飞行经历,如果不满足的话就要去飞模拟机,否则就不能飞。

之前因为疫情的原因,航班很少,公司排班有限,有的飞行员排不上班,导致他们的经历过期,被迫去做训练,飞得少的机长或者副驾驶也要去飞模拟机。

飞行模拟机。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供图

疫情期间理论这一块很多都是线上开会学习,电视上讲课,公司有录好的课件。公司不放心,万一飞出事怎么办?但是实际上你学没学,公司也不知道对不对?还是有很多人挂机的,所以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形式。

这个工作有时候会很疲劳,有时航班延误好久,到晚上才落地,有时可能晚上十一二点才下班,有时回家是半夜三四点了。

疫情期间,我一个月飞行累计40个小时,还有很多时间没事干,我就在家里做直播,弹琴唱歌,因为本来就会,做了四五个月,每月还有几千块钱的额外收入。也想过创业或者换个赛道,但是又觉得成本太大了。

我从2017年进入公司到现在差不多有5年。刚上飞机那会儿挺新奇,总想在空中看一看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低空飞行的时候,能看到城市繁华清晰的景象。有夕阳的时候,可以看到云的变色,从白色到黄色、粉色、红色。早上起飞的时候,阳光洒向整座城市,感觉城市刚刚苏醒、启动,一切都挺美的。这个春节我飞东北,从南到北,看到地面上有星星点点的光,应该是在放烟花庆祝,一闪一闪的,此起彼伏,像花一样绽开。

飞行员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想考的专业。我大学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的,那时候北航有个飞行学院,有三个专业,第一个专业就是飞行驾驶技术;第二个专业是机务维修,属于工程师;第三个专业是无人机制造。现在我不知道有没有增加其他专业。

回想起来,我感觉自己就像突然被选中了,好像我就应该干这个。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可以开飞机。我高中时学校有一个专门培训飞行员的空飞班,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班,里面的人是分散在平常各个班里面的。每周他们会有几次特训,我偶尔会去看他们体能训练,但我感觉这些离我很遥远。到了高三上学期,学校动员三年体检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学生去考空飞,我就去试了,结果一轮轮下来就通过了。

在北航的学习计划是,两年在国内学理论,另外两年去国外学飞。我在国外第一次飞的是小飞机,只能坐两个人。我记得第一次真正驾驶飞机的时候,教练起飞,我摸着操纵杆,他跟我讲解时,我整个人是蒙的,并且有一点害怕,什么都没听见。只感觉飞机真的飞起来了,我看到旁边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小,地面越来越广阔。大概10分钟后我慢慢缓过来,开始听教练讲解,开始操纵飞机。

其实第一天上去飞的时候感觉好难。在天上首先英文通讯当时不太熟练,有些东西第一次听,地道的口音和连读,有时候听不太懂。

而且飞行员的培训是淘汰制,飞了十几小时以后,如果你还不能一个人落地和单飞,就可能面临淘汰,如果淘汰是终生停飞。我那一批过去十七八个人,最后停了三四个人,就觉得压力很大。再加上飞机的操纵我特别陌生。

但是飞了两三次以后,就慢慢掌握了。其实现在想一想,停飞了,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不是只有这一条路。但是那个时候觉得如果停飞了,这辈子就废了。所以大家都铆足了劲,很刻苦地学。

在国外飞了200多个小时后,小飞机已经完全掌握了,但是进公司后我飞的是大飞机,等于是重新开始,学习这架飞机的理论、系统,然后再去模拟机上操纵。通过十几节课的培训,考核通过以后,才有资格上飞机。

我一开始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我对飞机认知很少,实际的经验也少,地方的情况也很少,带你飞的教员问你问题,如果答不上来,我会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就会特别努力地学习和准备。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每个月能飞95小时左右,有的时候飞到99小时,国内国际都飞,我们的工资是按照小时来拿的。我们一般连飞3天或者4天,飞完最后一天终于觉得轻松了。

这个职业需要有一定的韧性,抗压能力要很强。民航局给我们规定的是每个月的疲劳程度不能大于100小时。

大概是从2020年的2月份开始,每个月减到了40小时,我停飞过一百多天。

林逸在疫情期间的某次飞行记录。

现在终于飞上了。逐渐恢复运行之后,基本上一个月能飞七八十个小时,我也没有时间直播了。其实疫情刚放开的时候航班没有增多,因为很多人都阳了。12月底才慢慢恢复,1月份春运,航班特别多。

我还是喜欢航班多一点,回到天空的感觉挺好的,但也不要太多,每个月飞个七八十个小时就好,不想飞到九十几个小时了。我现在已经忘了飞九十几个小时是怎么飞出来的,过去三年,有的时候飞50小时就觉得好累。

“我可能不是一个有飞行天赋的人,但我会一直学习”

飞行员 赵锋 25岁

我进入这个行业有五年的时间。其实我大学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在高中的时候我有被招飞过,我学的文科,当时体检政审全都通过了,我们整个省份只招5个文科生,要按高考成绩排名,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希望,就想着算了。

后来大学毕业后也没有具体想做的事情,有一天我在家里玩游戏,父母说你在电脑上开假飞机有什么用,我就想着有没有办法成为一名飞行员。于是就去网上搜索,其实跟学车拿驾照也差不多。

我体检过了之后去航空公司面试,通过了。公司帮我承担培训期间的费用,然后是理论培训,实际训练飞行,接着是回到公司上班,就一步一步到现在。我们签的合同大部分都是18个月到20个月之间,要完成所有的训练,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到去公司报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副驾驶,一名合格的职业飞行员。

我们这个行业近十年都没怎么涨过工资,现在只能说够养家糊口吧。我们的工作性质很特殊,经常几个月不在家。进入这个行业以来最忙的时候是飞四天休两天,但是每天的工作时长是很长的。

比如我明天飞上午10点的航班,我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左右去公司签到,开准备会,再签到。如果飞两个半小时,12点半以后到达,时间安排紧凑一点,加完油就能回的话,中间过站要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不延误的情况下4点返回,等旅客下完要40分钟左右,然后我再坐上机组车,回到公司怎么样也得一个小时,再回到家也是很晚了。而且这个工作是完全没有时间摸鱼的,整个过程精神压力会非常大。没有疫情的时候,我们经常一飞一个通宵。晚上7点起飞,早上七八点钟再落地。

真实航班运行中很少会出现突发情况,但是我们考核制度非常严格,如果你不能作为一名合格以及匹配自己当前级别的飞行员的话,是不可以上飞机的。比如每半年我们会有一次复训,每个航空公司都有,每个飞行员都会经历。复训所面临的压力是什么?如果副驾驶复训不通过的话,停飞一个月,也就是一个月没收入。如果机长复训没通过,公司直接就解聘机长。

每三年我们要考一次航空英语无线电通讯,这是一个专业英语的考试。副驾驶需要考核通过,才能提升自己技术级别,这种考核不定期,每个人的进度不一样。如果干到60岁,就一直考到60岁。我记得我进公司的第一天,前辈们就说,你们选择的是一份终身学习的职业。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飞机的机载设备也不断更新。如果我们的工作出现失误,可能会导致机毁人亡,训练的目的就是避免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刚接触这一行的时候,需要学理论,我是个文科生,其实学不太懂。我们的考核每个科目只有考四次的机会,没通过就再没机会了。当时也有压力,但是转头想一想,大部分人能通过,我没有理由不能通过。人家每天学5个小时3个小时,我一天就学10个小时。这份职业最大的特点是不用做职业规划,只要你不断在飞,经历就不断在累积,从副驾驶,一级一级往上走。

疫情期间,航空业受影响是很大的,首先收入低了,其次我们进步的节奏会慢一些。这几年飞行时间少了,公司会想办法帮我们保持状态。就算飞行员实际的操作生疏了,但是理论知识一定要继续。

就算封闭在家,我们也有很多线上培训。比如每个月要开的会,每天行业内部的消息,今天哪里大风,明天哪里下雨,后天哪有电波,各种设施哪里不能用,哪里在施工,机场它有什么规定,这些我每天都要看。随着季节的变化,南北方是有差异的,比如夏季有雷暴,要绕飞,要注意什么,要注意夜间的起降标准;到了冬季下雪,飞机发动机的检查要更仔细等等。

去年12月放开后,航班量开始增加了,也意味着我重新忙碌起来了。其实一开始是不太适应的,因为这三年都是比较悠闲的状态,突然高强度的工作,一下来了这么多班,还是会很累的,包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疲累。早起、晚睡,作息不规律;我每天遇到的是不同的机长和副驾驶,他们每个人的脾气性格、做事风格也不一样,我得尽力去配合一起完成工作。不过航班量增加对我们技能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我也差不多适应了。

我记得我刚开始飞的时候有老教员带,他会看一个年轻人有没有飞行天分。不仅仅看你第一次能把飞机飞成什么样,飞得有多好。当时我有一个错误连着犯了三次,他就说,你是一个职业飞行员,一个错误犯一次就行了,不要犯两三遍。

我可能不是一个有飞行天赋的人,但我会一直学习,一直干下去。虽然疫情三年我有同事辞职,但是我没有想过这些。现在航班逐渐恢复了,我内心还是开心的,可以挣更多钱了。我现在的收入也是不固定的,每个月是由基本工资、小时费、过夜费、夜航或者飞一些特殊机场的补助等加起来的。

在飞机上,我关注的点是这次飞行我需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我会想上次刮大风,我是不是落得重了,落得轻了,飘得长了,飘得远了,这次需要怎么改进。我认为作为一名飞行员,如果因为个人技术的原因或人为失误,造成不好的后果,个人是没有办法承担的。我驾驶一架飞机,拿着这份钱,唯一的目的就是保证把旅客安全送到目的地。

从春运开始,我可以感觉出来咱们行业恢复差不多了,我们基本上是满负荷在运行。疫情之前,比如一天有10趟航班,疫情的时候可能一天只有两趟,现在我们公司又恢复到一天八九班了。其实不管什么样的状态,飞得多或者飞得少我都能接受,很多飞行员可能把工作当成了自己的全部,但有很多前辈告诉我,一定要记得飞行只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除了飞行我什么都不会”

飞行员 顾皓 25岁

我进入民航领域只有三年半。正式工作后差不多飞了半年多,就遇到了疫情。

疫情这几年我的工资都很低,最差的时候一个月只有两三天在飞,我的基本工资是5000多元,如果一个月只飞两三个小时,疫情期间我每月工资有一万左右。没有疫情的时候,我就要一直飞,有点像机器一样,差不多每月要飞到快100小时了,有一个月有20多天在外地。我们是排班制,有航班需要飞,可能就会排到我。我好说话,住得离公司又近,同事生病了,谁家社区被封了,马上就叫我过去。

疫情三年,没有飞行任务的时候我就待在家里或者玩剧本杀打发时间。最长的时候停飞过一个月,但是我并不焦虑,可能因为还年轻,也不用养家,会轻松一点。我的同事中有离职的,但我没有想过做其他事情挣钱,主要感觉除了飞行我什么都不会,去刷碗、做保安,我也拉不下面子。空乘离职不需要交违约金,想走马上就可以走,而我们这个工作(飞行员)毕竟比较稳定,在疫情下一个月还有基本工资、福利补贴,年终奖照发,对于我来说也够了。

去年12月放开后,那个月飞了二十几个小时,到1月份的时候,一下子飞到90个小时了,就有点顶不住了。但是也没有时间去调整,真的是痛并快乐着,想着可以挣更多钱了也是件好事。不过其实还是很痛苦的,一下子飞行强度上去了,加上模拟机复训也刚好连在一起,我连着飞了6天,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我是高中时招飞到四川广汉,学了4年半。学习的过程很痛苦,30个小时里要学完落地、单飞,看着时间一点点靠近,心里越来越紧张,我在学到第22个小时的时候完成了。加上是军事化的管理,学校地处偏僻,有些压抑。

不过结果是美好的,毕业后进入这个行业还蛮顺利的。因为我是委培生,所以不需要找工作,在高考之前就已经跟航空公司签约了,如果中途不想干了就要给违约金,代价很高。

我们飞行员都是在驾驶舱里,不面对旅客。我感觉这份工作就跟普通的公交司机去上班一样,每天都在做机械化的工作,还是很枯燥的。

顾皓在驾驶舱拍到的雪景。

疫情的时候我们都戴着口罩,我基本上不怎么和同事交流,顶多和乘务长说几句话,她问我要不要吃中饭、晚饭,也就这样了,不聊天,下了飞机后彼此之间就不认识了,可能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可能我一辈子都是个飞行员,我打算这条路走到底了。这个行业给人带来的新鲜感很短暂,其实后面贯穿一生是始终不停的学习、工作,一直在做同样的事情,就是这样反反复复,感觉整个人生很机械,也没有什么时间陪伴家人,没有外行想象中那么光鲜。我们有上百种特殊情况要学习掌握,比如发动机失效了,升降失效了,就算这些故障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我们也一直在学习如何应对。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黄霁洁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